大良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文化底蕴浓厚。在大良,我们到处可以见到曲艺社、私伙局,各村居各种庆典活动及社庙诞均请剧团到村里助兴。不但如此,近年来,大良举办“凤城曲艺短期培训班”,以培育青少年在曲艺方面的发展。大良如此浓厚的曲艺氛围,与其曲艺历史分不开。一直以来,出自大良的粤曲名家为数不少,他们在省港澳乃至新加坡等地享誉盛名。

白驹荣

白驹荣

白驹荣(1892~1974年),原名陈荣,又名陈少波。大良人。出身贫苦粤剧艺人家庭。14岁辍学谋生,当过纸料扎作店和鞋铺学徒。15岁跟粤剧著名艺人郑君可学戏,一度失业,到水师练营当学兵糊口。不久重获机会,加入粤剧“红船班”,刻苦偷师,勤奋磨练,专攻小生行当,逐渐崭露头角。20岁即担任正印小生,相继跻身省港大班“周丰年”和“人寿年”,得周榆林、吴有山、千里驹等指授, 演技日进,独执小生牛耳20多年, 因获“小生王”的美称。首本戏《泣荆花》、《客途秋恨》等,风靡省港澳粤剧舞台。45岁后,患视神经萎缩症,渐至双目失明。民国37年(1948年)冬,被迫改行卖唱度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出任新组建的广州曲艺大队长,深入工厂、部队、街头和农村演唱。1953年,转任广州粤剧工作团团长,克服困难重登舞台,成功试演《白蛇传》中的南极仙翁。以后更在《琵琶上路》、《红楼二尤》、《二堂放子》、《选女婿》、《拉郎配》中担负戏份较重的角色,以耳代目,听声辨位,演技成熟精湛,深受同行和观众赞叹,著名戏剧家田汉也称赞他为“中国戏剧界的保尔?柯察金”。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以后,历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广东粤剧学校校长,言传身教,培养青年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备受批斗折磨,仍不顾年高体弱,坚持往返扛米上下楼锻炼身体,渴望早日恢复工作。1974年病逝,终年82岁。

驹荣是现代粤剧五大流派之一“白派”的始创人,艺术造诣主要体现在唱工方面。他富于改革意识,早在20年代初期演出首本戏《金生挑盒》时,就将观众难以听懂的舞台官话改用广州方言演唱,并且通过反复实践,发展了清末粤剧艺人金山炳等尝试过的平喉唱法,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得到观众和同行的认可,很快流行开来,成为现代粤剧的一种主要唱法,被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誉为粤剧艺术的“一个最大的改革”。在个人艺术风格上,他音色优美清润,嘹亮悦耳,吐字玲珑,叮板结实,感情细腻;又创造了“八字二黄”板腔,运声简朴流畅,跌宕有致,韵味特强;念白声情并茂,富于音乐感。50年代重登舞台后,戏路转向老生和丑生,嗓音依然清亮悦耳,历唱不衰,善于通过声乐表现角色的性格。

靓少凤

靓少凤

靓少凤原名罗叔铭,顺德大良人,生年不详,约于20世纪50年代去世。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粤剧演员,初学花旦,后改演小生,因善唱[中板]被人誉为“中板王”。据说他的家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父性喜音乐,经常以音乐“开局”会友,或邀请盲艺人到家演唱,他受此环境熏陶,十多岁便能唱粤曲玩乐器。后来更一面在私塾读书,一面向艺人学艺,因为长相身材合适,又仰慕千里驹的艺术名望,便学演花旦行当的戏,取艺名“筱湘凤”。之后因为失声,嗓音不宜演花旦,便改行演小生,易艺名靓少凤。

未几,靓少凤应聘赴新加坡演戏,他的思想性格开放,是时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自编自演过《癫、嘲、废、戆》等宣传社会改良的剧目,一时声誉鹊起。他和当时也在新加坡演戏的马师曾曾在同一戏班演出,在编剧和演戏方面,都对马师曾有过很大的帮助。回国后他参加周丰年戏班演出,又曾组织锦凤屏戏班,因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后得千里驹、白驹荣相助加盟,另组义擎天班,在千里驹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班政的多方面改革,义擎天班的经营大有起色。靓少凤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凤娇投水》、《梅之泪》、《飘泊王孙》、《泪洒梅花》、《教子逆君王》、《无情了有情》、《苦狱两青莲》、《柳为荆愁》、《残霞漏月》、《弃官寻母》、《裙边蝶》、《三箭血》、《甘怜节妇》、《生死缘》、《白珊瑚》、《妾家何处家》、《花落春归去》、《争得蛾眉匹马还》、《红粉重英雄》、《骨肉怨仇》、《笑声泪影》、《情泪醉霜魂》、《逍遥十八年》、《异宝真香》、《棒打鸳鸯》、《皓月泣残红》、《义结擎天》、《零落无语花》、《节妇四牌楼》、《尘影心香》、《碧血鸳鸯》、《燕归人未归》、《魑魅璇宫》、《花心箭》等。

靓少凤的舞台活动,对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艺术上的成长和成名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940年夏天,红线女随舅母、著名花旦何芙莲到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搭班去广州湾(今湛江市)演出,演出的剧目是《西厢记》、《燕归人未归》、《花落春归去》等靓少凤擅长的小生戏。初登舞台的红线女,在演出中扮演宫女梅香的角色。从1940年至1942年,红线女三次跟随靓少凤演出,此外,他还根据“红线盗盒”的故事,帮助红线女把艺名小燕红改为红线女。1941年7、8月间,靓少凤带红线女去上海演出,文武生是靓少凤,正印花旦蝴蝶妹,担任第三花旦的红线女,演出《六国封相》时跳罗伞架,演出《红楼梦》她饰薛宝钗,并且第一次用红线女艺名搭班演出。当时的观众评论说:红线女这个花旦仔有声有样!1942年4月间,靓少凤和马师曾的剧团都在广州湾演出,两人在新加坡时交情甚笃,马师曾看到红线女从形象到气质都大有发展前途,便把红线女聘到他所在的太平剧团担任第三花旦。自此之后,红线女和马师曾在抗战、胜利等剧团中开始了长期的艺术合作。红线女后来常常忆及靓少凤对他的栽培和教导,表示永远感激和铭记于心。

何剑秋

何剑秋(1906-1964年),原名何玉书,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武、文武生。他自幼在红船班搭班学艺,十二岁拜著名武生靓元亨为师,师傅给他改名靓玉书,专工小武行当。他练武习艺均勤奋认真,深得靓元亨的赏识和器重,便对他悉心传艺,半年后让他登台演童角,一年后正式参加演出。何剑秋奉师谨严,靓元亨对徒弟要求亦高,何在功架寸度,台步手势、武打技艺各方面,尽得其师真传,担纲主演《武松》、《罗成写书》、《三英战吕布》等小武戏,演技精到,得心应手,观众给以“生武松”的美称。后来他又得男花旦美中辉提携,在戏班当上第二小武。1930年至1932年他去加拿大、美国及南洋各地演出,改演文武生,把艺名改为何剑秋,演出《季札挂剑》、《周瑜归天》、《六郎罪子》等剧目,唱腔韵味浓郁,做功娴熟老练,在南洋红极一时,与梁醒波、罗剑飞、文觉非合称星马粤剧的“四大天王”。

新中国成立后,何剑秋举家回归故里,于1951年加入广东农村粤剧团实验剧队,改演武生行当。他在《秦香莲》中扮王丞相,在《崔子弑齐君》中饰庆封,均甚为成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与著名演员李翠芳、新珠、邓丹平等合演全套《楚汉争》,他在戏中饰演楚霸王项羽,活用粤剧传统南派功架和火爆的做派,借鉴京剧花脸表演的舒展和气势,二者融会贯通,成功地创造了项羽的人物形象。他还在马师曾、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中扮演镇台,与马师曾表演的对手戏自然默契,丝丝入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冯少侠

冯少侠(1916-1988年),原名冯定章,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生。他于1941年在香港戏班任文武生,与著名花旦蝴蝶女拍档演出《花蝴蝶》一剧,一举成名。冯少侠的表演颇有特点,动作清爽灵活,表情生猛逼真,身型台步宛如薛觉先,做手表情又似新马师曾。1945年后,他在大龙凤剧团担任小生,与秦小梨、罗家权等合作演出《肉山藏妲己》,引起一时轰动;又在锦添花剧团与陈锦棠、卫少芳等拍档演出《劈山救母》、《血滴子》等,也颇为成功;其后还与新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合作演出《宋江怒杀阎婆惜》,与徐人心、郑培英等合作演出《蝴蝶女》、《唐伯虎点秋香》、《伦文叙》等剧,颇收旺台之效。

白雪仙

白雪仙

白雪仙(1926- ),原名陈淑良,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花旦,是“粤剧小生王”白驹荣的女儿。早年跟随“南国歌王”冼干持及著名花旦凌霄凤学艺,后来拜薛觉先、唐雪卿夫妇为师,习练花旦行当表演,并在觉先声剧团充当一般演员,扮演梅香角色。其后她随父亲白驹荣到越南河内演出,在戏班担任第三花旦。她于1943年随父亲到澳门清平戏院演出,在日月星剧团担任第二花日。两个月后,她与日月星剧团的正印花旦陈艳侬转投新声剧团,此时任剑辉也在新声剧团,任、白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艺术合作。1945年之后,她随新声剧团回到香港,以香港作为主要演出基地,不时在省、港一些地方巡回演出。1951年新声剧团解散,任、白一同参加金凤屏剧团,其后两人先后组织鸿运剧团、利荣华剧团、多宝剧团。

1956年下半年,白雪仙与任剑辉组织仙凤鸣剧团,从此揭开任、白艺术合作历史上新的辉煌的一页。仙凤鸣剧团上演了许多观众欢迎的传世名剧,如《帝女花》、《牡丹亭惊梦》、《紫钗记》等,这些剧目中的一些重点剧目,因为在剧本创作和排练演出阶段,广泛邀请香港社会的文人雅士和资深的戏曲伶人及研究者参与,使剧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都达到上乘水准,具有较深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1968、1969年,仙凤鸣剧团为慈善筹款,她曾两度与雏凤鸣剧团携手演出,此后正式退出粤剧舞台。

白雪仙除了演出粤剧之外,还拍摄了多部粤语戏曲电影。1968年任、白二人组成的仙凤鸣影片公司,拍摄制作了号称粤语戏曲电影中“最大制作”的《李后主》,该片以豪华制作、强大阵营、精心拍摄、特殊发行而著称,已非传统意义的戏曲片。如影片的音乐插曲由于粦创作,其中有用民族管弦乐曲作曲技法写成的插曲,有采用二部轮唱的唱法的新尝试等。其他如表演动作的借鉴吸收,关目表情的生动逼真,服饰道具的别出心裁,场口编排的花样翻新,也都是不同凡响,新人耳目。

罗鉴雄

罗鉴雄,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文武生。他十四岁开始入戏行学艺,师从著名演员陈新北,后来在广州“河南班”之乐声剧团任文武生。1954.年根据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工作委员会的安排,乐声剧团挂勾顺德县管辖,他随剧团到顺德落户演戏。罗鉴雄身材高大,扮相魁梧,唱腔清朗,做功大器,擅长扮演武将英雄一类角色,首本戏有《罗成写书》、《夜斩庞涓》等。他到顺德县粤剧团后,参加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拉郎配》、《大良斗官》、《碧容探监》、《金沙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山乡风云》、《三盗九龙杯》、《章台柳》等。罗鉴雄在担任顺德县粤剧团副团长期间,积极培养粤剧事业接班人。此前,著名小武卢启光、著名花旦潘楚华等,都曾经在他的门下学艺。

李宝莹

李宝莹

李宝莹,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花旦。她在香港长大,最初崛起于香港歌坛,与黎文所、钟丽蓉各自演唱芳腔、凡腔、红腔而驰誉歌坛,有“艺坛三宝”之称。其后,她又投身电影及粤剧,20世纪60年代初,她曾与林家声组织家宝剧团,又历任庆新声、颂新声的多届花旦。20世纪70年代,她开始与罗家英拍挡,组织大群英剧团,后又组织励群剧团。李宝莹除了从事演出之外,也担任培训粤剧新秀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她与林家声组成颂新声剧团,演出《楼台会》、《戎马金戈万里情》等剧目;又与罗家英一起回乡与顺德粤剧团合作,演出《章台柳》、《狄青闯三关》等一批剧目,深受观众的欢迎。

陈冠卿

陈冠卿

陈冠卿(1920-2003年),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编剧家、作曲家。陈冠卿洞悉古典诗词传奇和丝竹箫管,读书至高中,于1941年开始从艺,历任广州各城乡粤剧团、曲艺团的音乐伴奏员兼撰曲,曾在非凡响剧团、宝丰剧团、大龙凤剧团、百福剧团、大四喜剧团、永光明粤剧团、东方红粤剧团,广东粤剧院担任编剧。

他精通音律,能弹会唱,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粤剧音乐根基,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较强的音乐性,1948年他编撰的粤剧剧本《断雨残云》,文采斐然,凄美缠绵,由何非凡领衔的非凡响剧团搬上粤剧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佳作频出,著作等身,名剧屡就,名曲传世,其编剧、撰曲的名声享誉海内外。他编撰的粤剧剧本流传广远的主要有《情僧偷到潇湘馆》、《碧海狂僧》、《珍珠塔》等,负责执笔的剧目有《马口英雄赞》、《南方来信》等;他创作传世的经典小曲有《萧萧斑马鸣》、《雪底游魂》、《寒宵吊影》等,经久传唱的粤曲金曲有《荔枝颂》、《唐琬绝命词》、《孤舟晚望》等。其中的《荔枝颂》荣获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作品奖,《洛神》获1982年广东省专业创作优秀剧本奖和首届鲁迅文艺奖,《梦断香销四十年》获1984年、1985年广东省专业创作优秀剧本奖等。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冠卿“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

陈冠卿写的戏能够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在于他未动笔墨先有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写戏要动心,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倘若自己不动情、不动心,怎能让观众动情、动心?”他常常满怀诗情陶醉于戏曲人物的画廊之中,与他们同悲、同喜、同哀、同乐,据说他轻拨古筝歌吟《再进沈园》至悲怆处,竞哽咽泫然,不能自已。他不但创作时激情满怀,在生活中亦是性情中人。有一次为了给一位演员示唱“地水南音”,他抱病到场,一板一腔,逐字逐句,口传心授。入夜仍放心不下,又连夜赶写简谱交乐队练奏,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本稿件转载自人民网广东频道,作者未知。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