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尧近照


2014年12月30日下午,番禺钟村文化名人、粤曲粤乐演奏家卢国尧的作品集在钟村文化大楼举行首发式。该套丛书一共4本,总字数135万字,定名为《卢国尧作品集》。首发式后的当天晚上,主办单位在钟村锦绣文化中心举办《广东曲艺大家唱——卢国尧作品欣赏会》。许多读者和观众既阅读了卢国尧的文集,又欣赏到卢国尧的音乐作品和演奏水平。

(一) 禺山书香

《卢国尧作品集》为一套丛书,合共4本、书中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特色明显、乡音绕梁。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时成特意为该作品集写了总序,总序对《卢国尧作品集》的内容和特点作了客观的概括和阐述。李时成在总序中对卢国尧撰写的丛书逐一作出点评,现引用如下:

“其一是《钟山之歌——卢国尧文集》。该书是一本地方乡土文化和人文历史鉴赏的结集,记录和讴歌了作者家乡钟村的一些古往今来的民间传说、神话和历史上的人文趣事,以及家乡人的真实事迹。它还通过系列文章的介绍,展示今天家乡的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基层文化工作的种种业绩。该书分“风俗”、“风华”、“风范”、“风采”篇和附录五方面,内容相当丰富,文章的形式多样,其中有传记、散文、访谈、故事、通讯、论文和媒体报道等等,活灵活现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城镇生活的悠久历史和现在的崭新面貌……。”

“其二是《粤韵星辉——戏曲人物素描》。作者通过搜索整理资料,共收入了200位人物。介绍了家乡番禺史上粤剧、曲艺、音乐界的一批极负盛名的名人轶事,包括演员、编剧家、音乐家等;介绍了作者认识的领导、师长和朋友;介绍了作者在长期工作中教育、培养出来的青少年学生,把他们的艺术风采展示在读者面前。”

“其三是《钟韵艺苑——卢国尧戏曲作品》。本书共收集了作者三十多年创作的粤曲、粤曲小品、粤曲小调、表演唱、相声、小粤剧、话剧小品等达57件。其中有现代题材、近代题材,也有历史题材和古典题材。这些作品从多个方面把舞台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展示了作者爱国、爱乡的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书中的附曲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流行曲目谱写成乐曲。许多曲目是作者独自精心设计音乐唱腔,经过二度创作,音乐配器衬托,情景交融的精品力作,更显其特有的天赋、才华与价值。”

“其四是《禺山之音——卢国尧广东音乐新作品》(附12首CD乐曲)。书中收集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创作的27首广东音乐乐曲和部分乐曲填词。此外,还附录了作者撰写的几篇音乐理论文章。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旋律、节奏流畅动人,魅力独特。其中,大部分作品描写和赞美广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精神面貌的崭新变化,作品题材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集中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及承传和发扬广东音乐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从李时成的上述评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卢国尧走过的艺术之路,他对岭南艺术、广府文化的热爱和执著,他身上所具有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家乡情怀,这正是长期生活在乡镇的作者所具有的最可贵的品质。

卢国尧与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合影

(二) 文化之旅

卢国尧曾作诗一首,诗曰:“钟山墨韵远流长,荟萃名家花更香,继往开来人辈出,胸怀艺志古今扬。” 卢国尧本人正是一位胸怀艺志的人。

卢国尧是土生土长的番禺钟村人。钟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30年代粤曲歌坛代表人物有“鬼马歌王”之称的张月儿,当代著名大喉演唱家白燕仔,旅美名伶区家声,广州粤剧团著名演员孔壮志、孔宪珠兄弟均是从钟村走出来的。书画方面卓有成就的人才也不少,画家孔宪明上世纪50年代有幅作品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书画家李伟、李家培兄弟及简锦星在珠江三角洲颇负盛名;现居香港的钟村人黄绍文在番禺莲花山峭壁上绘制的《百福图》,令不少游览者赞叹不已。

卢国尧自小观看粤剧曲艺演出,深深爱上粤曲粤乐。参加工作后,曾担任过音乐、体育老师,1976年调到钟村镇文化站当站长。1985年,他进入广州市文化局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办的华师大文化干部专修班,期间下功夫学习乐器、演奏、创作、文艺理论等多门知识,特别在高胡演奏方面提高很快。经过三年在职学习后以优良成绩毕业。


卢国尧担任文化站长以后,立即着手壮大群众文艺队伍,成立了钟韵乐社、钟山文学社、轻歌队、舞蹈队、书画会、摄影学会等文艺社团,并定期举办“钟村镇文化活动周”。他还争取到镇委、镇政府的支持,把原来只有40平方米的小小文化站变成一个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卢国尧作为文化站长,在多元文化中处处起表率作用,在他的带动下,镇的青年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外来工文化、妇女文化、少儿文化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群众文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如火如荼。特别是钟韵乐社更是声名远播,这个乐社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曲艺活动,本着以乐会友、振兴曲艺的宗旨,培育出大批成绩显著的文艺骨干,一些人还走上了专业文艺舞台,诸如知名演员李池湘、卢少环、区丽卿、彭世昌等等。

卢国尧从事文化工作期间,创作了大量粤曲粤乐作品,并多次登台演奏。他的粤曲作品有独唱、对唱、表演唱,如讴歌古代清官不畏强权的《道同斩元邦》;描写抗日游击队机智歼敌的《擒虎记》。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在卢国尧的创作中占有主要成分,如赞扬教师专心育新苗的《育花人》,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庆香港回归》;还有表现团结致富的《阿昌上茶楼》;告诫青年人远离毒品的《分手》;以神话方式歌唱农村开放改革新气象的《八仙游钟村》;以饱满热情讴歌大沙田风光的《水乡金秋》等等,洋溢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卢国尧于2007年6月退休,但人退休了艺术并无退休。他的艺术作品不仅流行于番禺、中山一带,而且传播到境外。2008年5月1日晚,在澳门音乐曲艺团负责人胡栋荣的支持下,澳门永乐大戏院隆重举行“钟韵星辉——卢国尧曲艺作品演唱会”,开创了澳门个人曲艺作品演出专场的先河。“钟韵星辉”晚会别具特色,由卢国尧担任头架的乐队演奏的广东音乐《春满园》、《春江水暖》拉开了序幕,接着一个个艺坛新秀轮番登台,他们都是卢国尧的弟子或学生。其中有香港著名星腔唱家卢小环,广东省第二届“曲协杯”金奖得主卢灼轩,广东省首届水上民歌金奖得主赵铭华,岭南私伙局曲艺大赛团体金牌得主冯结丝、冯洁玲姐妹,还有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胡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甘尚时也亲临现场演奏了高水平的曲目。这台晚会为濠江的“五一”之夜增色不少。

卢国尧退休后,在曲艺事业上也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个别人轻视曲艺、取消群众曲艺活动场地的做法。他的继任人曾一度以“工作需要,整治环境”为名,取消了钟村戏曲协会及钟韵乐社的活动阵地,并把钟村文化活动中心三楼荣誉室的奖状、奖杯、奖旗全部搬走。钟韵乐社一下子没有了活动场所,戏曲协会也被打入冷宫。卢国尧无奈之下,惟有把钟韵乐社的活动场地设在自己家中的四楼,继续弘扬戏曲艺术。2008年3月18日,中国文联副主席、曲协副主席姜昆来广东调研,他在广东省曲协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番禺钟韵乐社考察。他观看完钟韵乐队演奏的广东音乐和新秀演唱的粤曲作品,连声称赞。当姜昆知道钟韵乐社的活动场地为什么设在卢国尧家中时,非常动情地说:“这种精神很感人,私伙局真是大公无私!”

粤剧编剧家和撰曲家潘邦榛在评价卢国尧的敬业精神时,意味深长地说:“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多年前曾给我一段题词,勉励我们粤剧界的同行一要‘坚守’,二要‘勤奋’,这四个字用在卢国尧的身上,不是很恰当吗?”潘邦榛还说:“卢国尧一直坚守在岭南基层文化战线,坚守粤剧、粤曲、粤乐的阵地,从来没有丝毫的动摇与懈怠。在他身上,闪耀着先进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中与众不同的亮点。”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卢国尧与中国曲协副主席李时成合影

(三)风雨同舟

卢国尧在从事文化工作的30多年间,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他曾多次被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文化局评为先进文化站站长;1998年卢国尧被广东省文联评为省文艺家协会优秀中青年会员;2001年,广州市有关文化部门表彰了42位从事曲艺创作逾30年的业余作者,卢国尧名列其中。卢国尧还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钟村)创作基地主任、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番禺区文联副主席等。卢国尧之所以有如此骄人的业绩,除了他自身的勤奋外,还得益于他的恩师,得益于他的同事和朋友,以及他所在的钟村镇(街道)负责人。

在卢国尧的文化旅途中,得过不少老师的扶持和指导,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两位恩师,一位是星海音乐学院的甘尚时教授,另一位是原番禺文化馆的老馆长余野风。1974年左右,甘老师作为“广东省路线教育运动工作队”的成员,来到番禺钟村开展工作,卢国尧利用业余时间向甘老师请教高胡演奏的入门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要领。20世纪90年代后期,卢国尧到星海音乐学院进修,再一次跟甘老师学艺,进一步领会了高胡演奏的诀窍,掌握了高胡演奏的技法,演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而另一位恩师余野风曾是南下大军某文工团的团长,转业后担任番禺县文化馆馆长,余老师在音乐创作中颇有心得,他指导卢国尧创作了广东音乐作品《水乡金秋》。讴歌了大沙田的美丽秋天,受到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次创作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卢国尧的信心,他在创作中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日积月累创作了一大批广东音乐和曲艺作品,被群众誉为“禺山乐韵,国尧心音”。

卢国尧在文化旅途中,得到不少专家、同事、朋友的帮助,包括李时成、潘邦榛、郭伟生、陈超平、何平等文化界人士的热心扶持,包括钟村文化站的几位同事的全力配合。李时成多次前来钟村参加曲艺活动和研讨会,并两次为卢国尧的作品集写序;何平多次帮助卢国尧总结农村文化工作经验,归纳出符合钟村民间文化特点的“钟村现象”;在卢国尧担任文化站站长期间,站办公室主任卢灼轩等六七位同志主动当好参谋和助手,做到文化工作全年有规划、月月有安排、周周有布置;卢灼轩除了当好卢国尧的助手外,还经常带头登台演唱,久而久之成为广东省知名的大喉唱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站的知名度。

卢国尧之所以在乡镇文化工作中搞得有声有色,很大程度上得到钟村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往日的钟村镇党委、政府一手抓好群众文化这支常规队伍,另一手整合社会高端文化资源,增强钟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2000年至2005年期间,钟村连续三届举办“GOA广东民间乐社论坛”,吸引了广州市区、中山、珠海、茂名、台山、惠州、清远、深圳、东莞、佛山与广西南宁、梧州以及香港、澳门等14个城市和地区的团队参加研讨与曲艺展演活动。在卢国尧担任文化站站长期间,钟村镇荣获“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粤剧、曲艺)之乡”、“广州文化先进镇”、“中国曲艺家协会(钟村)创作基地”等称号。近年,钟村镇改为街道以后,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文化工作加大了力度,投入资金建起了一栋规模较大的文化大楼,使各个文化协会都有良好的活动阵地。钟村街党工委书记谭小利得知卢国尧出版作品集缺乏经费后,很快拍板由街道出资10万元支持卢国尧作品集的出版。这件事连广州来参加首发式的专家也羡慕不已,因为市区的专家退休后也很难获得公款出版个人著作。谭小利认为,支持卢国尧出版作品集,是“对卢国尧把创作当作一种‘艰苦的享受’的最好回报”。当然,卢国尧还要感谢番禺区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原番禺人大常委会主任越良钊等人的支持,正是因为越良钊多年来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卢国尧开展文化活动才能得心应手、步步走高。

卢国尧没有把成绩和荣誉当成事业的终点,他明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远只有起点。近年来他致力于对新人的培养,注意发现和培育本地艺术苗子,注重乡土气息的延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薪火相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