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朱伯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持人晓华专访
黄洁屏,艺名中山女,出自名门望族,少年跟亚姨卫少芳学艺,十三岁随姐黄飞燕赴新加坡担第三花旦
照片是中山女1929年在卫家合影,正中是八岁的中山女,左一为二姐黄飞燕,左二为妗母粤剧著名花旦金丝貓,左三为二舅父粤剧著名丑生卫仲觉,左四为外公卫醒觉,右一为大妗母郭秀文,右二为大舅父“红船”坐舱卫少觉,右三为母亲卫宝孙,右为外太祖母
罗品超称黄洁屏为“稀有金属”,这是梨园内的一段佳话。旧时粤剧老旦的行当都由男演员反串饰演,女演员担任老旦角色的少之又少。一则因为粤剧老旦戏份少,不被重视;二则因为女演员唱平喉,唱C调会觉得翳喉,唱不到低音。而黄洁屏甘当绿叶扶持牡丹,又勇于挑战自己,在许多经典粤剧里面担任老旦行当,如在《昭君出塞》里饰演昭君的母亲、在《关汉卿》饰演佰颜老太君、在《荆轲》饰演荆母、在《南海长城》饰演钟阿婆等等。后来,组织专门安排黄洁屏学习京剧《罢宴》及老旦的基本功。
粤剧分男女角色,但是所唱的唱腔不是按“男声”或“女声”划分,而是用大喉(也称“霸腔”,为凶暴、鲁莽或威武的男角用)、平喉(一般的男性角色)和子喉(女性角色)进行划分。
粤剧粤曲界有很多由女性唱平喉甚至大喉的。因为女性的声带和嗓子与男性不同,她们通常要唱高一个调。比如C调的曲,要唱升C或D调,以便高音唱得流畅舒服,低音不至于“翳喉”(憋嗓)。
《南海长城》黄洁屏饰演钟阿婆。主演:罗品超、少昆仑、郑培英
1963年演出《黄飞虎反五关》剧照
1959年黄洁屏随马师曾、红线女代表中国粤剧团赴朝鲜演出,前排左起:郑绮文、林小群、黄洁屏、小筠玉、马师曾、红线女、郑达、谭玉真、张玉珍。
黄洁屏极大地推动了粤剧的声调改革。1952年广东省粤剧团排演《秦香莲》,黄洁屏饰演“国太”一戏。接到角色后,她认为老旦不应该唱假嗓,应改唱平喉,便向领导提出改革的要求。她的建议得到认可。组织安排了声乐专家辅导、训练,黄洁屏终于苦练出女中低音的发声方法,从此开创了粤剧女演员演老旦唱平喉的先河,得到中南报刊及中央文化部的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谈粤剧音乐的革新》:“粤剧的演唱自改了平喉以来,在声部的分类上,有男高音(如小生、小武)、男中音、低音(多半是丑生、)、女高音(花旦)、女低音(老旦)。其中女低音还是近年来才确定的,过去多用男角担任,月儿演唱低音是当作反唱男声来使用的,像“秦香莲”中的国太(黄洁屏饰)就是女低音的新型。她最初也是唱高音的,后来发现她不仅能演老旦,而且音质也适合于女低音;在她练习和扩大了低音以后,演唱得很有特色了,同时也增强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1992年著名剧作家莫汝城先生为黄洁屏从剧队到粤剧院四十多年来所作的贡献给予勉励题词。
著名编剧家陈晃宫为“五婶”黄洁屏题字。
退休后,黄洁屏也继续参演《亲情》、《赛金花》等电视剧。八十三岁高龄仍亲自到排练场观看老友罗品超排练《荆轲》。她怀着对粤剧的一腔热忱,成功塑造了无数的老旦和彩旦角色,是当之无愧的“稀有金属”!
黄洁屏幸福晚年
与老拍档、老朋友红线女的合照
(全文完)
本稿件转载自韵味岭南微信公众号,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