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倪惠英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出台扶持民营剧团有关政策,促进艺术团体健康发展的建议》这一议案,呼吁政府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给予民营剧团一个提升的平台,让文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广东目前有14个剧种,119个专业剧团,约8000多名从业人员。而民营剧团的队伍更为庞大,登记在册的有2300多个团体,人员在30万以上。民营剧团遍布全省各地,演出市场十分广阔。民营剧团撑起的,已经超过戏剧演出市场的“半边天”。民营剧团的经营运作方式和民俗演剧的传统,更能代表地方戏剧的原生态。他们的生存状况,也更能反映戏剧市场的真实面貌。
倪惠英说,关于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其实目前很多想法都是不成熟的,但是已经到了需要迫切思考、深入研究的时候了。
倪惠英,亲力亲为支持民营剧团
刚从北京两会现场归来的倪惠英,又马不停蹄地奔忙于全省各种文艺活动。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她也不能休息。她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我真的很忙,可是也很幸福。我能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去忙,去出力。太多事情想做,能做多少算多少吧。”
3月21日星期六,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是粤西地区很多村落办年例的日子。倪惠英来到吴川塘缀镇,参与当地的民营剧团“广州青年粤剧团”的演出。亲力亲为,来演戏、来打气,没有什么比这种身体力行更能体现倪惠英对民营剧团的支持,对粤剧观众的热爱。
倪惠英亲身示范,为剧团的演员讲戏,当晚还演出了传统粤剧《六月雪》。吴川的观众能亲眼目睹偶像“英姐”的表演,激动得“拍烂手掌”。倪惠英的表演让在场的每一位演员都受益匪浅,而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倪惠英在演出前的一番致辞:“兄弟姐妹们,作为民营剧团,你们自力更生、刻苦经营,永远活跃在观众需要的舞台,每年平均演出高达280场以上,这是我们国营团体都无法做到的,你们却做到了,你们真了不起。你们为发扬粤剧艺术功不可没,我向你们致敬!我希望通过和你们一起演出,更深入地了解民营剧团的运作和生存状况。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要退缩,让我们一起加油!”
倪惠英关注民营剧团,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了。在这次全国两会提交的《关于出台扶持民营剧团有关政策,促进艺术团体健康发展的建议》,就列出了她对民营剧团的一些调研情况。议案主要有五部分内容。
一是广东是个戏剧大省,共有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话剧、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梅县山歌剧、紫金花朝戏、粤西白戏、贵儿戏14个剧种。共有119个专业剧团,约8000多名从业人员。民营剧团则有2300多个,人员在30万以上。为数不多的编制内剧团基本集中在大城市经营发展。中小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村群众对戏剧的需求和经济利益,则催生了大量的民营剧团。
二是广东的戏剧演出市场相当广阔。民营剧团总体市场乐观,演员收入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仅汕尾陆河县每年就有2000多场演出。粤西地区的春班也很兴旺。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剧团,在华侨的牵线下,也会出国演出,以慰海外侨胞的乡愁。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在观看了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演出后,感慨地说:“广东戏剧无淡季。”他认为广东的戏剧市场,足以证明“戏曲消亡论”是错误的。
三是民营剧团的生存条件较为艰苦。他们鲜有练功房,服装、道具质量也较差。民营剧团的盈利能力强,但是长期疲于应付演出,手停口停,使得他们难有艺术提高的空间,唱念做打也不规范。如果完全依赖于偏远地区祭祀活动的演出,长远来看,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四是演艺形态失范。雨后春笋般的民营剧团在无序的恶性竞争下争夺市场,竞相压价,甚至以不太健康的内容来吸引眼球。这样的演出不能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加以管理。
五是政府的扶持应多管齐下。可以加强民营剧团的技能培训。考虑给民营剧团注入适当的创作基金。对民营剧团开放政府采购的大门,让他们分一杯羹。拟定“造星计划”,为民营剧团素质较高的演员提供评奖、评职称的渠道。不妨用积极的措施向民营剧团倾斜,让民营剧团和国有剧团在基本同等的条件下进行良性竞争,促进文化事业真正的繁荣。
民营剧团培训班,令民营剧团演员大开眼界
倪惠英的议案提交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除了扶持民营剧团的有关建言,倪惠英关于“要厘清正常文艺演出与腐败的关系”的敢言,也令人印象深刻。
3月6日上午,倪惠英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现在有一个怪现象,一提到文艺演出,好像就是浪费,要反腐。中国农村戏剧演出和城里的剧院不一样,老百姓并不是买票进场的,一般是由企业老板或村镇政府办演出,请大家看戏。现在各地都不搞演出了,市场就萎缩,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倪惠英毫不含糊地说:“我们还是要厘清关系,不要把正常的文艺演出当成腐败,要照顾到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在《关于出台扶持民营剧团有关政策,促进艺术团体健康发展的建议》中,倪惠英更指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省国有剧团基本已经完成转企改革,全线汇入了演出市场;十八大以后,……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之下,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等,开始摈弃以往追求大场面、大制作的‘高大上’之风,转为‘勤俭节约,立戒奢华’。……(国有剧团)长期依赖政府拨款的‘等米下锅’生产经营方式失灵,被进一步推上了‘找米下锅’的境地,与民营剧团分食既有市场,来一个锅里捞米,一个碗里争饭。”
倪惠英的话,让所有在一线演出市场谋生的演员深受感动。
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原广州市罗家宝青年粤剧团)团长朱女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到:“倪主席不愧是我粤剧领军人物!犹记得去年首届广东省民营剧团培训班上她震撼人心,让我泪凝于睫的讲话。今天,她真的做到了,为民营剧团兄弟姐妹们发声。……倪主席,为您敢为人先说出这番话点赞!(竖起两个大拇指)”
朱女也许不知道,她的这条朋友圈信息被朋友转发给倪惠英,并留在了倪惠英的手机里。倪惠英打开手机,把这段话读给羊城晚报记者听,然后说:“如今传统戏曲已经整体式微,而他们依然这样上进,这样热爱这个行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力为他们争取一个更好的平台?”
摸爬滚打,也需要一个天地。一旦有了这样的天地,戏剧演员的热情,是忘我的。
朱女所提到的首届广东省民营剧团培训班,是2014年由广东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培训班设在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学员有来自粤剧、汉剧、雷剧、花朝戏、白字戏、渔歌剧等剧种的50多位民营剧团演员。为期十二天的培训,由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进行授课,为演员们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表演的基本功。培训班的学员很多是各民营剧团的当家台柱,他们推掉商业演出,踊跃报名来进修。学员们十分勤奋,白天上课,晚上练功,加班加点排练,毕业时恋恋不舍,哭成一片。倪惠英说:“培训班的学员说,可以用八个字总结这次难得的学习经过——‘如饥似渴,大开眼界’。”
香山粤剧团,编演精品剧目的民营剧团
“民营剧团的主要演员或负责人,有不少是专业演员出去自己组班的。他们对粤剧的热爱,丝毫不亚于国有剧团的演员。”通过这次培训班,倪惠英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也更坚定了她要扶持民营剧团的决心。
民营剧团总体来说是自负盈亏,完全走市场路线的演出团体。细分之下,也有不同的发展路线。
成立于1957年的中山市花锦绣粤剧团,主要成员都是一家人。团长杨汉星既要管理全面事物,又要当掌板师傅。这种家族式的民营粤剧团,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民营剧团的面貌。
羊城晚报记者在海陆丰地区看到,有很多白字戏的民营剧团都是家庭团体。一家人把家当和道具装到小货车上,走到哪住到哪、演到哪。犹如中国的吉普赛人。
前面提到的广州青年粤剧团、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和位于中山市的香山粤剧团,都有企业投资或政府扶持,资金相对稳定。其中香山粤剧团又因与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校合作打造粤剧教学实训基地,而有了一点官方的味道。去年,中山市文广新局还鼓励香山粤剧团申请中山市业余艺术团体扶持资金,启动“香山大戏台”惠民项目,每个周末在紫马岭公园为市民献演。去年,由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志驹主演的新编粤剧《南国菩提》,获得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这是民营剧团不可多得的荣誉。三年前,香山粤剧团的新编粤剧《血沃共和花》在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同样大放异彩。香山粤剧团一改民营剧团难演新戏的局面,专门编演精品剧目,力求打造粤剧新的经典。作为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团体,除了演出和培训新人,他们还从事庞大的粤剧资料数字化的工作,并筹集一个小型粤剧博物馆,今年就可以向公众开放了。
广州青年粤剧团,不带水袖的戏一概不演
邀请倪惠英加盟二月二年例演出的广州青年粤剧团,是民营剧团中的豪华阵营。灯光、音响、服饰、画景,都令很多小班民营剧团望尘莫及。剧团的艺术顾问是广东省粤剧院院长丁凡,正印花旦叶蓓也是原广东粤剧院一团的专业演员。剧团2006年参加广东省青年粤剧大赛,与国有剧团同台演出,也获得金奖。他们多次赴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演出,有稳定的粉丝群体。仅2014年一年,他们就去过79个地点,进行了287场演出。这样的出镜率,简直连国有剧团演员也羡慕。
广州青年粤剧团的投资人张富皓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从小就痴迷粤剧,想拥有自己的剧团,长大后走上了经商道路。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向我提议组建一个民营剧团。一开始行动,就到了很多粤剧界人士的支持,广州青年粤剧团就成立了。我们希望在粤剧市场不是那么景气的环境下,为民营剧团开辟出一条可以走下去的路子来。一晃五年,在许多粤剧前辈的支持鼓励下,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剧团目前有57人,演员35人,平均年龄25岁,均来自各个剧团的优秀演职员。绝大多数都是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和湛江艺校这两大粤剧人才摇篮。虽然是以年轻人为主,但我们很传统,不带水袖的戏一概不演。让我一直以来最欣慰的,就是在广大戏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我们活跃于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不管在哪个地方演出,都能获得观众极大的反响。2012年,我们首次应邀赴香港演出,连演7场,场场爆满,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现在香港每年都有剧院邀请我们赴港演出。五年来,我们每年的演出场数都达到280场以上,现在别人想订我们的台期,都要提前半年至一年预约。但是我们不能骄傲,剧团运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张富皓翻出一条手机信息给羊城晚报记者看,是东莞发来预订2016年正月和农历二月几场演出的。发信人说:“请张老板务必留下这两个期,所以提前一年来订!”
张富皓说,粤剧不是没有市场,但粤剧人需要更多去了解市场,否则就是锦衣夜行。粤剧演出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除了每年春节前后的“年例戏”,还有很多“神诞戏”,“祝寿戏”,“喜庆戏”……这些民俗在珠三角都有深厚的基础,只要演出水平过关,根本忙不过来。
粤西之后,退向何方?神诞以外,何去何从?
朱女所在的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前身为广州罗家宝青年粤剧团,2003年由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创立。2007年11月,剧团受东莞市石排镇政府扶持引进,注册成立东莞市石排燕岭粤剧团。2013年重组改建成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并列悬挂广州罗家宝青年粤剧团牌照。
剧团成员多来自粤西地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学戏的孩子有所增加。十几年来,剧团为其他粤剧团体输送了不少人才。如红豆粤剧团文武生陈振江、珠海市粤剧团文武生陆泉汐、台山市粤剧团文武生卢响辉等。
家宝青年粤剧团的演出范围遍及珠江三角洲、粤西及港澳地区,每年的演出场次达到200场左右。就在上周,他们刚忙完粤西的年例演出,立即奔赴澳门纱梨头村,参加土地宝诞的演出。
风风火火的朱女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快人快语:“我心目中,拿钱、排戏、拿奖,然后没几人看过的戏是虚假的热闹,那不叫繁荣。粤剧永远不可能回到五十年代的繁荣。我们要两腿走路,城市剧场指向小众艺术,培养高素质消费群;农村市场结合民俗,贴近民间,守住戏曲的根源。这才是真正的繁荣。近年来粤剧的整体市场在不断偏移,已由珠三角移到粤西地区。粤西之后,还能退向何方?神诞戏以外,粤剧市场将何去何从?今天的粤剧在整个戏曲界的地位、水准已完全不能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这与广府地区本身庞大稳定的戏剧市场是不相称的,我们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检讨。”
(乙未仲春 近水楼)
倪惠英
广州青年粤剧团在吴川参加二月二年例演出,著名粤剧演员倪惠英加盟出演《六月雪》
广州青年粤剧团在吴川参加二月二年例演出
香山粤剧团每周六在中山紫马岭公园“香山大戏台 ”进行公益演出
香山粤剧团原创粤剧《南国菩提》,获得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郑迅摄)
香山粤剧团青年演员在排练
香山粤剧团正筹备一个小型粤剧博物馆,邓志驹在展示他收藏的清光绪年间爱迪生滚筒留声机
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到澳门参加土地宝诞演出
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演员在后台化妆
东莞市家宝青年粤剧团团长、当家花旦朱女表演剧照
中山花锦绣粤剧团的春班演出, 后台供奉华光师傅(郑迅摄)
中山花锦绣粤剧团是家族民营粤剧团,三岁的杨雨潼跟着妈妈四处演出,也会自己化妆玩(郑迅摄)
海丰县一个正在搭建的水边戏台,广东乡镇、农村地区对戏剧需求很大
农村常见的田间戏棚
海陆丰地区妈祖庙前的捐戏戏金榜,乡人以请戏为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