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豫剧行当的一名门外汉,连“戏迷”都称不上。浸润在豫南的豫剧之乡,儿时就听了不少桥段,如《穆桂英挂帅》、《小苍娃儿》、《小二黑结婚》等,杂糅在一起的豫剧片段零零散散也不少,但对于痴迷流行歌曲的我,感觉豫剧无法引领年轻人的时尚、前卫,它应归类于老年人喜爱的行列。

夕阳的余晖脉脉卸去一圈光润,三五成群的人们开始了夏夜的纳凉闲聊,熟悉的豫剧选段从收音机里传来,人们一边听戏一边扯着家长里短或闲情轶事,偶尔有人哼几句耳熟能详的桥段,也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人如旧。

豫剧与我渐行渐远,恍若代际的隔膜,留下一抹儿淡淡的记忆。只有突然间的碰撞,才能重新唤起我儿时的记忆。故乡的印迹在我外出工作后日渐淡漠,而豫剧的印痕也逐渐浅淡,偶听几句哼唱,感觉乡愁倏忽间贴近了内心的柔软之处,妥帖、舒畅。我一直认为豫剧是闲暇之余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味,而且由于生活的压力,奔波在生存的快车道上,哪有闲功夫去听这传统的剧目呢!

听众渐老,那么唱者也定是老态龙钟之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今朝唯余几何?社会快速转型,土地上唯余长者辛劳的背影,年轻人都到远方寻梦去了,豫剧行当难道不也如此吗?缺少时尚引领,华丽包装,能留住年轻人的梦想吗?

暑期放假,跟随在此工作的弟弟到剧团闲逛,观看了豫剧新戏的彩排,看完后我感慨颇深,不仅被剧情所打动,也叹服剧团所展露的活力!因为年轻人占据了舞台的绝大多数。这也改变了我对豫剧以“古旧”打底的印象。

主唱是一位年轻人,她在台上辗转腾挪、穿梭不断,她唱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而且吐字清晰,韵味醇美,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细腻的内心情感。精致的服饰设计,绚丽的舞美灯光,恰如其分地唤起人的内心共鸣,能够让人安静地入戏品戏。

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仿若回到儿时看戏的情景:乡亲们聚在戏台下,随着人物的登场而掌声不断,人与事,美与丑杂糅在戏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戏如人生,以古讽今,学忠义之举,行德孝之品,这是社会操守之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儿女孝顺,生活安详,国家和平,更是今天的人们追寻中国梦的根源。

剧情随着每个人的举手投足充分展露出来,让我看到了这帮年轻人在唱功上的娴熟拿捏,大家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来演绎属于自己的角色,即使这是彩排剧目。走下舞台的年轻人,依旧忙不迭的帮着抬道具,递毛巾,和声伴唱,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

正值青春年少,梦想比天高。是什么魔力把这帮年轻人吸引到豫剧这个行当,爱好喜欢?生活压力?内心追求?任何答案都是个人的一种猜测。然而短短几年,剧团由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上百人,不能不提到剧团的领头人宋德甲,是他尽心竭力把这批优秀的年轻人拢到豫剧舞台上来,他用长者风范感染人,用事业前景吸引人,用累累硕果凝聚人,用勤勉奉献挽留人,为豫剧事业的发展保存了大批“火种”,星星之火引燎原之势,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需用青春的笔触谱新的篇章,长袖善舞的年轻人定会为豫剧的繁荣舞出人生的大舞台。

豫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