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军今年74岁,1960年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现第七师)127团寻找他的哥哥,打那以后,就留在了127团,一直干到2002年退休。

11月29日下午,记者在127团见到了李汉军。原本与1956年进疆垦荒的河南支边青年无一点儿瓜葛,但因了传播、传唱豫剧,退休以后又成立了业余豫剧队,李汉军被127团推荐给了来自河南老家的记者。

杜甫有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出现在家乡记者面前的李汉军,不仅红光满面,脸上皱纹不多,而且腿脚利落、说话利索有底气,怎么也不像74岁的老人。“说您60岁都有人相信。”随心的一句话,惹得正要和河南哈密援疆前线指挥部李浩然握手的李汉军笑了。

李汉军是淇县人,出生于1942年。1956年,李汉军的哥哥响应祖国号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车排子二场(现127团)所在地苏兴滩垦荒。1960年,还在县里的豫剧团当司务长、学戏的李汉军决意要来新疆找哥哥,但团里不放,李汉军只好翻窗偷偷地溜了出来,一路辗转到了苏兴滩。

因了当时河南来的支边青年很多,李汉军又有豫剧功底,不久,李汉军便成了团里的文化骨干。

拿出一把板胡,李汉军告诉家乡记者,这把胡琴是团里上世纪六十年代买的。在一侧的小黑板上,是李汉军工工整整抄写的豫剧《朝阳沟》唱段的唱词: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胜利的消息……

豫剧《朝阳沟》不仅是河南老家人耳熟能详的剧目,在兵团也很受追捧。有资料记载:1956年那一批河南支边青年到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有近两万人留在了石河子垦区,1.51万人被分配到了农七师所属的车排子、奎屯等垦区。如今,行走在兵团第八师、第七师所属团场,河南话俨然成了这里的“普通话”,“就连少数民族的同志也会说河南话。”1956年进疆,来自汝南县的河南支边青年李朝卿这样说道。李朝卿所言不虚,哈萨克族小伙子毛里提汗也是个名人,唱豫剧唱得还在《梨园春》拿了名次。

李汉军说,从那时到现在,《朝阳沟》、《穆桂英挂帅》等豫剧一直是大家最喜欢看,最喜欢听的的剧目,他还根据团场生产建设中涌现来的先进人物事迹,再度创作成现代豫剧,为战友们演出,也很受欢迎。李汉军拿出一本足有百十页的文件夹,里面的每张曲谱,都是他一笔一划整理出来的。

据介绍,最多的时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乎每个团场都有豫剧团。第七师130团还有个“孟家班”,“孟家班”去基层演出时,如明星般受到追捧。“班主”孟庆杰1956年支边进疆时,也把乡音和艺术带进了戈壁荒原。在庆祝河南青年支边青年进疆60周年之际,石河子的河南老军垦战士还自费排练一台《中原儿女60年》的现代豫剧,在八师石河子市引起很大反响。

2002年,李汉军退休了。此后的10年间,李汉军组织的豫剧队,一直活跃在团场的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当中,每次演出都会吸引数百名的职工前来观看。2012年,127团电视台播出了《退休职工李汉军和他的业余豫剧队》的专题片,片中说:李汉军曾在学校当过音乐老师,李老师的豫剧队,队员从最初的7个人增加到现在的25人,戏迷更是波及到127团的各个连队,豫剧作为当地的家乡戏,受到越来越多职工的喜爱。

如今,74岁的李汉军仍然带的有学唱豫剧的小学生娃娃,为的是让豫剧在兵团这个河南人聚集的地方的得到传承,给团场带来欢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