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是河南豫剧院三团五大主演(王善朴、高洁、马琳、魏云、柳兰芳)之一,是继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大名旦之后的豫剧第二代表演艺术家。
马琳原名马惠琳,回族,1935年生于荥阳县(市)贾峪镇马沟村。从小跟随父亲在甘肃平凉读书。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故乡,考入郑州市短期师范班。
天赋佳喉的马琳,自幼酷爱艺术,是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加上老师的厚爱,豫剧唱腔高人一筹。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文工团当演员,和戏友魏云联袂的现代戏《新条件》轰动一时。1952年,全省各地的文工团转型,精挑部分优秀演员,组建了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前身),马琳是首选演员,也是该团的主演之一。也是导演杨兰青最为喜爱的演员。
河南豫剧三团是善演革命现代戏的红旗剧团,与时俱进、驰名全国,不同时期都创新出内容不同的剧目,而马琳在每个剧目中均挑大梁。她曾师承五大名旦之一的崔兰田学唱豫西调,而豫西调以大本嗓塑造人物;真实而教化性强,很受观众喜爱,更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马琳音域宽厚,适合刻划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她先后扮演十多个角色,都塑造得惟妙惟肖,光彩夺目。如《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五姑娘》、《杏花营》中的少女形象;《祥林嫂》、《李双双》、《红色的种子》等剧目中的少妇形象;《刘胡兰》、《冬去春来》等剧目中的奶奶形象。都给观众一人千面的艺术享受。她曾同陈派传人吴碧波联袂主演传统戏《克敌荣归》和《三哭殿》中的詹妃。在移植样板戏时,她以特有的演唱艺术造诣把《海港》中的方海珍刻划的栩栩如生,可以和京剧名家相媲美。
《朝阳沟》是豫剧三团的力作,曾受到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的亲切接见,一时轰动全国,其中银环一角,她是首选。1958年晋京演出引起强烈反响,首都领导专家对她塑造的银环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唱片社在该剧未公演之前,已将她饰演银环的唱段灌制为唱片,至今她的老伴马进贵仍作为珍品予以保存,因为它真实记录了一段关于豫剧《朝阳沟》的客观历史。在拍摄电影时,她饰演二大妮更是真实鲜活,体现了大众文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艺术风格。
马琳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艺术大家,文艺界对她创造的角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正如诸多戏剧评论家所言“马琳的戏路宽广,有男、女、老、少、反、正、古、今,不拘行当,既有豫剧传统唱法的扎实功底,又吸收了现代音乐的丰富营养,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人物,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为步入影视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电影《甜蜜的事业》中饰演女主角唐二婶起,先后在《冤家路宽》、《我不是猎人》、《两对儿半》、《良家妇女》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还在电视剧《重返柳河湾》中饰演郭大脚。
1996年,身负重病的马琳,为了完成电视剧《商都摇滚》的拍摄任务,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于1996年10月4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的一生不求闻达,如牛躬耕,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河南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戏剧评论家谭静波女士评价“马琳老师在影视剧三栖领域塑造了众多丰满鲜明的艺术形象,为推动豫剧现代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勋!她的斐然成就将永载史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