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来自云南的滇剧,豫剧对香港戏迷来说,不至于太陌生,盖因这个来自河南的大型剧种,最近三十年先后来港公演过三次。

卅年来演过三次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河南省豫剧团应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邀请,参加了第一届的演出,戏迷初次看到豫剧里的一些名剧,例如《唐知县审诰命》(即《七品芝麻官》)、《拷红》。九十年代中,前市政局邀请豫剧团来港。名角如常香玉、马金凤、牛得草亦有随团,而马金凤以七十多岁高龄演了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二○○七年,豫剧团应康文署邀请而三度来港。可惜豫剧界的大师级演员,不是凋谢辞世,就是年迈辍演。由李树建、柏青等中年演员为骨干的剧团,在港唱了三晚。

必须承认,豫剧过去三十年虽然三次来港举行规模不小的公开演出,但一般戏曲观众对这个剧种仍然缺乏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此,笔者在本栏稍加介绍。首先,“豫”是河南省的简称,而这个字最早见于《尚书》。相传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豫是其中之一,其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全省及湖北省北部,也是我们惯称的中原之地。换言之,河南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地域。省内的商丘、洛阳、开封、郑州、许昌、安阳等地,都是歷史名城。

单以戏曲而言,河南省的本省剧种,大大小小约有二十个。如果加上常有演出的外省剧种如京剧、河北梆子、蒲剧等,剧种的数目,有二十多个。不过,在林林总总的剧种里,豫剧可说是最大的一个剧种。

河南梆子来源难证

豫剧原先称作河南梆子,而豫剧这个名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现;到了五十年代才定名为豫剧。望文生义,河南梆子当然属于梆子系统。不过,最有趣的,是省内的专家学者,对于河南梆子的来源,居然没有划一的说法,而大家只同意,有关省内梆子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

有人认为,河南梆子蜕变自省内的土梆戏,并由土梆戏追溯至河南调以至更早的弋阳腔;亦有人认为,河南梆子从同州梆子,亦即陕西的老秦腔移植过来;也有人认为河南梆子来自北方的弦索腔。结果众说纷纭而苦无定案,当然最妥善的说法是明末清初陕西老秦腔因流寇与战乱而流播至河南,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与曲艺结合,逐步演变成后来的河南梆子。

豫东豫西 磨合为一

另一方面,回望河南梆子的发展,初期这个剧种因地域不同,语音有别,唱法各异而各有发展,互不沾边,形成支流,计为:以商丘为中心的叫“豫东调”,以沙河两岸为中心的“沙河调”,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及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由于前三者基本相同,因此可合称为“豫东调”。过去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唱腔较为柔和抒情的豫东调与唱腔较为激越硬朗的豫西调,壁垒分明,各自表述,甚至形成某种自我标榜的情况。如果以戏迷认识的演员为例,常香玉唱的是豫西调;马金凤唱的是豫东调。不过,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在常香玉、马金凤等人努力下,豫东与豫西互补长短,逐渐磨合而成一个不再硬分东西的唱腔。今天的豫剧,既有当日豫东的柔和,也有豫西的硬朗。

豫剧的板式,相对上颇为简单,大体上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散板四大类。慢板是一板三眼;二八板是一板一眼;流水板也是一板一眼;散板可分为〔飞板〕(或称〔非板〕)及〔滚白〕。〔飞板〕的唱词,属齐言式,句尾讲求押韵;〔滚白〕的唱词,是散文与诗的混合,甚至可夹杂韵白,而且用韵不拘。

豫剧与其他板腔体一样,属于上下句体,句格则有七字句及十字句两种。当中的十字句,其句格既有三、三、四句,例如常香玉《拷红》里的“在?楼,我奉了,(我那)小姐严命;到书院,去探那,先生(的)病情。”(括号里的是衬字,下同),亦有三、四、三句,例如马金凤《穆桂英挂帅》里的“小奴才,(他)隐哄不住,表(他的)祖根。他言讲,住在河东,有家门。”至于七字句,反而是少数,例如上述《穆桂英挂帅》相同唱段的随后两句:“曾祖母,佘老太君;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

文场以板胡为主奏

豫剧的伴奏乐队,与绝大多数剧种一样,分文场和武场。往昔,文场的领奏乐器是大弦,是一种八角形的月琴。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大弦逐渐湮没,由中音板胡取代。建国后,文场乐器增添了琵琶、二胡、笙、筝甚至西洋乐器,例如小提琴、铜管乐和木管乐。武场乐器除了必然的梆子之外,一般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等,体制与京剧相仿。

按照豫剧的旧有班社,行当可粗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指大红脸(即红生)、二红脸、小生、边生;四旦是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即刀马旦);四花脸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不过,随?时代转变,班社没落,剧团崛起,传统的行当划分已不大明确。

《清风亭上》是老戏新编

据称,豫剧的剧目,数量上虽然比不上老大哥秦腔的盈千累万;但总有七百多齣。不过,碍于传承等种种原因,今天能搬上舞台的剧目,恐怕远远低于此数。不过,豫剧界与其他兄弟剧种一样,努力编排新剧。今次戏曲节所选演的《清风亭上》,就是一齣老戏新编。

首先,《清风亭上》的“上”字,不是上集、下集的上字,而是“在亭上”的意思。因此,大家不要误会,今次不是只演上集,而是演全集。《清风亭》一剧,梆子系统里几乎每个剧种都有,当中以河北梆子的版本最为可观,当然,京剧把此剧移植过来后,亦有优秀的版本,马连良、周信芳的演绎本,早已奉为楷模。顺带一提,今次的《清》剧,加上了很多现代舞台技术。爱看传统戏的戏迷,未必觉得很对脾胃。

除《清风亭上》,今次豫剧团亦会选演五个折子,尽是豫剧的名作。不过,当中的《程婴救孤》和《辕门斩子》,以往在港演过。阔别多年,戏迷是否有雅兴重看,则任凭自决了。

豫剧对花枪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