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河南梆子戏的传统剧本《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这次上海之行,马金凤带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剧团,协同阎立品、王根保、杨君玲等名家,以一出《穆桂英挂帅》叩开了全国梨园之门,并一步一步登上了当今豫剧领袖的地位。

(一)马金凤初闯大上海始末

马金凤于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还有数不清的头衔。马金凤原籍山东菏泽曹县崔庄,1922年2月8日出生于一个苦难的梨园世家。她原姓崔,小名金。父亲崔合利原是当地出名的河北梆子演员,人称“盖九洲”。她6岁跟父亲学唱河北梆子,由于聪慧过人,刻苦好学,很快就在和父亲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中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后来戏班散了,1930年崔合利父女一路乞讨到河南开封,因贫病交加,生活拮据,崔合利只得狠心卖掉了亲生女儿,自己继续流浪漂泊,在刚交30岁的时候,饿死在兰考县一座残垣断壁的破庙里。后来,她被一个姓马的收养,才正式改名马金凤。她几近科班,向名艺人管玉田、马双枝学戏,还师承司凤英,学习了祥符调的唱法。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早期马派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剧团 ,后转为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1954年并入商丘专区实验豫剧一团,即现洛阳市豫剧团前身)。

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赴沪演出《穆桂英挂帅》等戏海报

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赴沪演出《穆桂英挂帅》等戏海报

1953年12月底,马金凤带着重新排演的《穆桂英挂帅》在上海参加春节慰问部队演出,剧团没有被安排在像天这样的大剧场,而安排在了远离上海市中心的曙光剧场演出。可是观众看了戏却反映说,戏演得真不错。当时上海市文化局戏改处的何慢赶去看戏,回来说,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外地剧团,能演这样的好戏真不容易,尤其是扮演穆桂英的马金凤,气质好、嗓子也好,只觉得戏还比较松散,需要加点工。上海戏曲界同行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共同商量帮助修改,目的是把这个戏搞得紧凑一些。当时各界人士春节慰问解放军,配备文艺演出小分队随团演出。马金凤闻讯积极要求参加。“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一时间,穆桂英高年披挂出征的昂扬精神便在军营传扬开了。

1954年元旦这天,正在上海休假的梅兰芳在街头看到马金凤演出《穆桂英挂帅》的海报,感到十分新奇,就让秘书买了票。下午6点多钟,早已化好妆正在后台温戏的马金凤,突然有人跑来悄悄对她说:“梅兰芳先生要来看你的戏咧。”

马金凤又高兴,又有些心跳。心想,俺这个河南“土包子”来大上海演出“土”戏,怎劳梅先生的大驾来看戏呢?一想到台下坐着大师,马金凤不免有些紧张。

梅先生看这出戏时全神贯注,很少同别人讲话,也不轻易鼓掌。但当看到穆桂英在金鼓齐鸣、帅旗飘扬的场面中,戎装登上河东杨家点将台,激昂高唱:“……谁料到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他带头长时间地鼓掌,并对秘书说:“好,好戏!”戏罢,梅先生来到舞台合影留念,马金凤像个天真的孩子对梅先生说:“您老来看戏,把我吓坏了,戏没演好。”

  “好!好!你的演出给我开了眼界!”梅先生风趣地说,“我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没有演过老穆桂英。这个戏只有你们豫剧里才有。我与穆桂英做了40年的朋友,还不知道她晚年有重新挂帅的故事呢!” 当马金凤请求指教时,梅先生笑着说:“你演得好,嗓子好。你的这些特点,着实我来不了。戏中有段唱,一唱七八十句,很动人,我们京剧就来不了。如果京剧搬来这段唱,会唱个把钟头的,那就把观众唱困了。”

 翌日,梅先生又来看了一次《挂帅》,第三天又看了《樊梨花征西》,第四天看了《二度梅》。在此之后,梅先生的秘书把马金凤和剧团其他主要演员邀请到梅家做客。马金凤一行到了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先生家中 ,受到了梅先生的热情接待。秘书说:“先生看了《挂帅》这出戏,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马金凤在上海演出《三上关》

上图是马金凤在上海演出《三上关》(即《樊梨花征西》)剧照

梅先生说:“我怎么能不兴奋呢?想不到地方戏有这么好的节目,特别是《挂帅》这出戏,题材新鲜,我虽与穆桂英相处了几十年,她老年时代的戏我还没看到过呢!这出戏值得京剧借鉴。”

为了更好地扶植这出戏, 梅先生帮助马金凤提出了几条加工整理的意见。他认为,地方戏服装不是太讲究,这个问题要研究。他说:“穆桂英是辞职还乡的,不是被革职,所以在服饰上不能按一般青衣处理,那样会像秦香莲似的。她当时已年过半百,要穿团花紫红色的‘对帔’,加‘潮水’,才能表明她是隐居20年的元帅;‘头面’要从‘白头面’换成‘点翠头面’,这样才有身份。”马金凤当即在上海就按梅先生的建议订做了新的服装。 梅兰芳接着说:“不过我一晚上没睡着,替你出了点主意。你演的穆桂英,服装要改革,化装也要改革,水袖功夫也要提高,我已经给你买了两张票,一张让你去学程砚秋的水袖,一张让你学‘盖叫天’的台步。另外,穆桂英的白头面换成点翠头面,”马金凤连续观看了三天程砚秋的《荒山泪》。

梅先生又问马金凤:“你练过水袖没有?”马金凤回答说:“俺河南老师没有教过。”梅先生笑了:“地方戏可能不注意水袖功,你在表演时水袖上没有功夫,我光给你说也不解决问题。现在程砚秋先生正在上海演出《荒山泪》,建议你去看看,他的水袖功夫很好,你看了会受到启发的。”

在谈到戏曲演员的眼神时,梅先生指点马金凤:“你在眼神方面要下工夫,你的眼神用得还不够,许多地方要用眼神来表达穆桂英挂帅时的心情。但眼神要用得适当、严肃,不要轻飘。”梅先生对于台步要求是很严格的,他很注意马金凤的台步,直率地说:“你的台步,走起来有点乱,还不够规矩。穆桂英虽然年近花甲,但一辈子戎马生涯,因此台步要把老元帅的武将气质表现出来……”

最使马金凤感动的,是梅先生请她看程砚秋《荒山泪》的事。当时马金凤听了梅先生的建议,非常想看这出戏,但戏票难买,她又不好意思开口。梅先生让秘书送来了票,并叮嘱马金凤:“一定要争取看程先生的戏!”马金凤坐在上海人民剧场观看《荒山泪》,程砚秋舞的水袖感动着她,梅先生的苦心更感动着她, 和盖叫天的《武松打店》,把他们的精彩动作都学了过来。

(二)极其珍贵的老唱片,记录了马金凤的辉煌年代

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在上海一炮打响,接着上海人民唱片厂与当年正式发行了该剧唱片共4张(8面)。

下面请看同城网友“老兵1979”于前两个多月,给我发来了马金凤1954年由上海人民唱片厂发行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
他说到:10年前,作者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82岁老父亲病故,同学父亲是文化部老人,曾参加过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开播,参加完追悼会后,在北京同学家中帮助整理该父亲遗物时发现马金凤老师6张50年代录音的老唱片《穆桂英挂帅》,对一个痴迷老唱片的我是何等的高兴啊,同学打包让我带回了洛阳。

本作者多年来抢救上万张老唱片,对有关洛阳的老唱片更是情有独钟,几十年下来有关洛阳的老唱片有500余张,今天据同学讲当年正式唱片发行后,所有档案馆保存的全是新片,样片基本毁掉,其父亲一生喜欢收藏,该套老唱片保留了下来,又回流到了洛阳弥足珍贵啊。

我将唱片加以整理,介绍给大家。

1、4张《穆桂英挂帅》老唱片的样片

穆桂英挂帅

这4张为50年代唱片发行前的审查稿,也叫样片,唱片公司先刻制四套供地区剧团,省文化部门,中央文化部门和唱片公司试听查找不足用。

穆桂英挂帅

1954年第一次录音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样片,早期的人民唱片编号:4-0168

穆桂英挂帅

1954年第一次录音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样片,早期的人民唱片编号:4-0169

2、4张老唱片的正式发行版

请注意这里已有简单的包装,片心换成了大红色,并有定价,及如何贮藏及使用唱片等事项,完全具备了出售功能。

穆桂英挂帅

该片为1954年正式发行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编号:168

穆桂英挂帅

可以看到上面的价位为16000元一张(第一套人民币)相当于今天的1.6元

穆桂英挂帅

人民唱片公司1954年正式出版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编号:4-0168

穆桂英挂帅

人民唱片公司1954年正式出版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编号:4-0169

3、第二次录音唱片样片

观看时请注意z人大会后人民唱片厂改为了中国唱片厂;二是将马瑾風(小金鳯)演唱,改为将马瑾風(即马金鳯)演唱,伴奏由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改为商丘专区豫剧实验一团。

穆桂英挂帅

该片为第二次录音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样片,第一届人大会后人民唱片改为中国唱片编号0850

穆桂英挂帅

该片为第二次录音的《穆桂英挂帅》老唱片样片,第一届人大会后人民唱片改为中国唱片编号0849

穆桂英挂帅

4、最后看一张中国唱片公司1980年出版的《穆桂英挂帅》新唱片

如有差错,请你告知。

(三)马金凤一步一个台阶,走向艺术顶峰

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剧照

自1954年元旦连续几天,梅兰芳上海看过马金凤的戏后,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认定马金凤具有非凡的表演才能,是一块璞玉浑金,需经过打磨定可成大器,于是梅先生对她倍加给了一些关照。

上海慰问演出结束后,马金凤回河南时又在南京碰到了梅兰芳先生。梅兰芳以前化装向来是不让别人看的,这次却破例给马金凤安排了一个星期的票,让她每天提前两个小时进去看他怎样化装,每一个动作都作了详细讲解,并教她如何把圆脸画成瓜子脸。对于戏曲演员的造型,梅兰芳这样告诫马金凤:“舞台上讲究一个美字,人家来看戏,不是看大杂烩,而是看山珍海味。”马金凤说,在这个星期里,她在化妆、服饰等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自己日后的表演非常有益。

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期间,马金凤以《穆桂英挂帅》参赛,一举夺得演员一等奖,及剧本、导演、音乐、舞美等奖项。同年,《挂帅》剧组晋京汇报演出时,一炮而红,马金凤被誉为“洛阳牡丹”,两年后1957年,梅兰芳要着手改编京剧版本的《穆桂英挂帅》,就把梅兰芳剧团带到了河南洛阳,去征求马金凤的意见。在跟梅兰芳接触的这段时间里,马金凤想拜梅先生为师的念头越发强烈,但

她又担心自己不够格遭到拒绝,同时当年不行拜师。梅先生却从她的眼神和欲言又止的神情中看出了端倪,他特意让秘书送来一顶自己用过的凤冠,并捎话给她:“老师能排你的戏,给你说戏,就已经承认你这个学生了。凤冠没给儿子给了你,以后戴上,就会想到老师。”梅兰芳收徒严格,尤其是收地方戏演员为徒更是很少,马金凤也是继评剧的新凤霞、粤剧的红线女之后,梅兰芳收下的又一名豫剧演员(另外梅先生在豫剧界还收了阎立品这个徒弟,我已另文写到她)。

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该剧影响全国,至今盛演不衰。同年,马金凤又带着《穆桂英挂帅》晋京演出,梅兰芳又去看戏。马金凤怀抱令旗、点将出征之际,那大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演唱,把穆桂英忠心耿耿保卫家国的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梅先生为之动容。不久,该剧也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台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1959年,马金凤到北京时,梅兰芳又指点了她如何用眼神表现穆桂英接帅印前的犹豫和思想斗争。这是马金凤最后一次拜见梅兰芳。

直到1999年,马金凤到北京参加演出时,梅葆玖先生带着她去参观梅兰芳博物馆,这时马金凤才看到了梅兰芳的弟子录,见到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贴着自己的照片,她才知道梅兰芳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徒弟,虽然他们总共只见过8次面。

马金凤至今还和梅葆玖保持了亲密的师姐弟关系,他们京剧、豫剧双下锅,多次在舞台上演出晚会性质的《穆桂英挂帅》。

以上引用资料均来自网络,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请指出。

(2014年2月5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附资料】马金凤晚年获得的奖项:

(1)2011年9月29日,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在郑州圆满闭幕。马金凤、张岫云两位艺术大师被授予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

(2)2011年10月15日,阎肃、朱琳、马金凤、王金璐荣获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3)2013年6月24日, 92岁高龄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和93岁高龄的著名画家刘石平荣获庆龄枫叶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