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半有一种怀旧情结,我亦使然。特别对戏曲这一块,小时候看戏经历,名家名段,常常萦绕心头,让我挥之不去。最近我寻找了崔兰田大师《卖苗郎》的早年唱段,让我感受到她不费什么劲,就能高音上的去;也不费什么劲,低音也就能压下来;上与下之间没有什么痕迹,天然混为一体。高音也听不出她声音尖、音噪;低音也听不出她的嗓音憨、音温;于不紧不慢、不温不燥,甚至有些慢条斯理的唱腔中,总有余音未尽、绕梁三日之感,如同吃了一顿美食,舌尖上留下的那份余香;饮了一杯美酒,心中仍能回味到的那份甘醇一样,并从她的唱腔欣赏中得到难于忘怀的满足。
我突然发现崔兰田大师生前留下的音像资料最少,远远没有常香玉、马金凤那样多,与陈素真、阎立品比较也显得少。她的四大悲剧中,甚至豫剧《卖苗郎》这出戏连全剧录音也没有保存下来。有文字资料可以为凭,1983年3月10晚举行的改编复排《卖苗郎》第一次研讨会上,崔兰田回忆道:“这还是我1962年主演的戏了。时隔20多年,经历了‘文革’浩劫和磨难后,其中一些主要唱腔还能记起来,但台词和大部分唱段已经记忆模糊了。我记得1962年演出这个戏时曾有全剧的实况录音,总共三大盘录音带,我还听过多次。‘文革’中听说丢失了一盘,现在也不知能否找到、找全?”估计是找不全了,或许一半录音也找不全。
《卖苗郎》以“摔碗”“背公”“训子”三折最为精彩。本文先欣赏崔派之“摔碗”一折。
崔小田《卖苗郎·摔碗》剧照
(一)崔大师“摔碗”唱段可谓绝版
崔大师“摔碗”一折的唱段“老公爹你再莫要怒声声”可谓绝版。为什么如此说呢?请先看此段唱词。
柳迎春:
老公爹你再莫要怒声声,听儿媳我劝一劝你的心。
大比年你的儿前去会进,一去数载未回家门。
遭不幸咱这里年景困,龙天爷大旱饿死黎民。
常言道是福无双降,又道是祸不单临。
婆母娘饿死在草堂上,病魔又缠公爹你的身。
儿有心请名医与你调治,恨可叹儿手中无有分文。
一再说不与你把病诊,我的公爹呀,
你不看看,你的病一日更比一日沉。
宁无嗣我不能不孝,无奈何我才卖了你的小孙孙。
那苗郎本是我亲生养,我的公爹呀,
你不想想,难道说你疼你爱儿就不亲?
你的儿去赶考为的上进,未回来并非是那不孝之人。
卖苗郎愿公爹你莫把儿恨,也免得跟住咱忍饥受贫。
在此也把网友“谱诉人生”不到一年前才整理的曲谱贴在下面。也向这位能谱曲的网友表示感谢!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人对崔大师的唱词提出质疑,认为“文中‘名医’显然不妥,家贫至此,请得起大夫就已属不易,还何谈‘名’医?”同时认为,“‘无嗣’二字的运用似与主人公文化水平和身份不符,而‘会进’为何意更让人难以捉摸。”但也有人反驳:“公爹生病,作为媳妇想请名医不错吧?即便现在,谁看病不想找所谓的专家的!”说到‘无嗣’二字,反驳人说,“她的丈夫能考取状元,人家夫妻多年,耳熏目染,学个词还学得会吧?”他们争论的焦点只是一个名医中的“名”字,和一个“无嗣”词。我是不太支持质疑方观点,“请个名医看病”是老百姓的常用语,“无嗣”就是“无后”,也是不识字的大爷大娘都知道的,都不应该成为1983年请剧作家杨兰春整理,对此段进行大幅度改动的理由。从此以后,崔派弟子张宝英、郭惠兰等演出《卖苗郎》,都是按改编本子演的,使崔大师的版本大有失传的危险,于是乎说大师的《卖苗郎》是绝版,无疑“摔碗”唱段也是绝版。
请欣赏大师的“老公爹你在莫要怒声声”唱段的原唱,其唱段音配像有两个,今选用陈素兰配像的视频来欣赏。
崔大师《卖苗郎》唱段音配像 陈素兰 “老公爹你在莫要怒声声”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player.youku.co2/player.php/sid/XMjY0NDAzMDg0/v.swf" menu="" loop="" play="" scale=""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还有一个全场录音:豫剧《卖苗郎》-摔碗一折 崔兰田、曹子道 主演
(1985与崔大师的老搭挡曹子道在西安会面时的录音,你从27分钟开始,便是大师唱的“搀扶了公爹老大人”那段录音。注意唱词与上面那段“老公爹你在莫要怒声声”不太一样,严格说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版本,特别唱段后面几句差别较大,不过旋律一样,韵味一样,唱词也附后。)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uL3zJciKqR0/&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menu="" loop="" play="" sca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mode="opaque"></embed>
【参考唱词】(唱词是从网上找来的,听后与录音不太匹配,也就不再改了,仅作参考!)
老公爹你再莫要怒声声,听儿媳我劝一劝你的心。
大比年你的儿前去会进,一去数载未回家门。
遭不幸咱这里年景困,龙天爷大旱饿死黎民。
常言道是福无双降,又道是祸不单临,婆母娘饿死在草堂上。
病魔又缠公爹你的身,儿有心请名医与你调治,恨可叹儿的手中无有分文。
你再说不与你把病诊,我的公爹呀!
你不看看,你的病一日更比一日甚。
宁不慈我不能不孝,无奈何我才卖了你的小孙孙。
只卖了斗米斗面银十两,看见了公爹想起来人。
去和面好也似割儿我的肉,去烧柴好也似抽儿我的筋。
要不是公爹你的病事紧,我怎能卖了你的小孙孙。
那苗郎本是我亲生养,我的公爹呀,
你不想想,难道说你疼你爱儿就不亲。
你的儿去赶考为的上进,未回来并非是那不孝之人。
卖苗郎愿公爹你莫把儿恨,也免得跟住咱忍饥受贫。
当你闭上眼睛听大师的这段唱腔,或许已被柳迎春的内心苦楚与无奈所感染。她的丈夫进京赶考数年未回,又赶上她的老家太康县遭灾荒年,老公公又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她“宁无嗣我不能不孝”(见唱词),依然做出卖掉自己的儿子苗郎的决定。结果是换来了公公的责问、摔碗和棍棒,她不怨、不恼、不悔!耐心向公公解说,张扬了主人公的纯朴、善良、孝顺与高尚,颂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虽然向公公据理力争作辩解,但不是大吵大闹的反抗,也不是大哭、嚎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的却是她喉咙和心灵的喑哑。崔大师的这段唱腔,那样入韵,那样入戏,那样入情,又是那样入骨,充分显示出她朴拙含蓄、深沉浑厚、清新脱俗、幽咽婉转的特点,不显山漏水,不卖弄技巧,不过分张扬,正像兰花一样,本真而幽香,慧中而内敛,充分显现出崔派艺术的特点。
(二)崔兰田大师嫡传弟子《卖苗郎·摔碗》视频欣赏
崔大师的弟子们“摔碗”唱段都是按1983年改编本唱的,没有一个弟子还唱“老公爹你在莫要怒声声”这一段,一律改成了“老公爹你消消气”。这让人想不透,看不懂,大师当年还健在,为什么她的弟子们一窝蜂地“数典而忘其祖”?忘了她们的老师。应该排除她与弟子的关系有隙的因素,崔大师在豫剧界人缘的是最好的,都知道张宝英和郭慧兰和老师关系很好,且弟子中崔小田是崔兰田的侄女,而张晓霞从辈分上来说也是她的外甥女,为何会如此真让人费解。
把问题搁置一边,且先看改编后的唱词。
老公爹你消消气忍呀忍,你想孙孙我想儿咱是一样的心。
你的儿大比年去把京进,送他去盼他归无踪无音。
太康县天灾一年比一年重,旧坟不干添新坟。
婆母娘饿死在草堂上,老公爹又被大病缠身。
儿也想为爹爹请医求诊,怎奈咱家无有分文。
你的病一天更比一天重,我坐不安,立不定,
想哭不敢哭出声,滴滴热泪肚里吞。
天上无云难下雨,地上无粮人难存。
儿媳我宁不慈不能不孝,无奈何才卖了你的苗郎孙孙。
卖苗郎为的是救你命,换来了斗米斗面十两纹银。
儿媳我厨房去做饭,看见了米面想起了人。
和面好似割儿的肉,烧柴好似抽儿的筋。
苗郎儿本是我亲生养,难道说你疼儿来我就不想。
做成了一碗饭全让公爹用,儿媳我也知饥自己闻都未闻。
不容分说你强盘细问,苦苦要你的小孙孙。
你手持拐杖要儿的命,我的老公爹呀!打死儿也算我尽了孝心。
老公爹你若是还不解恨,打死我呀别入恁周家的祖坟。
不是说唱词改动得不好,也不是说弟子们唱的不好,但每次听到,内心总悠悠然产生一种不可言状的情结。下面请欣赏崔派四大嫡传弟子张宝英、郭慧兰、张晓霞和崔小田,演唱的“老公爹你消消气”唱段。请注意:张宝英及郭惠兰演出的《卖苗郎》是杨兰春先生于1983年改编的初稿。1987年张宝英率领安阳市豫剧团晋京演出前,杨兰春、王基笑两位大家在初稿的基础上再次加工提高,使剧情更加合理,唱腔也做了细节上的处理,也就是张晓霞、崔小田现在演出的版本。希望你欣赏时能注意这一点。
1、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卖苗郎》之“摔碗”
此视频是张宝英1994年获得豫剧十大名旦第一名作品之一,包含两段唱腔(“一碗泪换来了一碗饭”和“老公爹你消消气”),很有欣赏价值。她的视频很多,又选用她在梨园春上演唱的一段。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0Jg_gzp5YZc/&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视频:梨园春 豫剧【卖苗郎】选段张宝英 杨少龙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9" src="http://player.youku.co2/player.php/sid/XMjQ5MDUzMjYw/v.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2、郭慧兰豫剧《卖苗郎》“老公爹你消消气”(遗憾的是没有带像的视频)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40MmMXfKxWM/&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3、张晓霞《卖苗郎》“一碗泪换来了一碗饭”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HvTfw3kAUuw/&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张晓霞《卖苗郎》“老公爹你消消气”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x8-_p0iE8JI/&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4、豫剧《卖苗郎》“摔碗”选段 崔小田杨少龙等-演唱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1Xuur7VNB8Q/&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三)听完唱段后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听完唱段后,我的突出印象是,崔兰田的老唱法并不比改编后的新唱法“孬”,甚至还要好一些。如此说,绝没有诋毁王基笑、杨兰春等戏曲专家的意思,也没有贬低张宝英等名家的演唱之功力的想法。实话实说,我认为崔大师的唱段注重一个“收”子,是含在心里唱的,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完美的统一起来,让人感到"情真意切"。改版后的柳迎春唱腔,虽然更加华丽、流畅,难度有所增加,但却“放”的较多,有时通过高音的渲染,力图增大人物的感染力,却少了大师唱腔中的朴拙,恸人肺腑的意境也被遮掩起来。
崔派弟子演唱此段,总希望它"符合现代人口味",能扩大演出市场,他们的唱腔好像越来越离谱,越来越“变味”!殊不知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种唱法只能是降低崔派艺术的品位。人们怀念崔大师,在于听到她的那一腔,品位那种味道!
思考二:豫剧《卖苗郎》为豫剧老生周海水、赵锡铭,青衣汤兰香、毛兰花、崔兰田的代表剧目。这出戏原是豫西调传统老戏,崔兰田虽不是第一代柳迎春的扮演者,但也是幸运者,因为她是留下《卖苗郎》录音资料的第一人。由此我不禁想起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有些哲理的话来,戏曲是传承也可能是如此,崔大师在继承前人唱腔的基础上创造的唱腔,在她还没死前,就被人唱词改,旋律也改,被弄的支离破碎。她的《卖苗郎》没有形象资料,但后人却因此声名大振,甚至名利双收。这也不必责怪任何人,大社会也是如此。当年毛泽东们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新中国,到现在才66年,当代人(也包括掌权者)似乎已忘了他,什么毛泽东思想已很少有人再提了。
思考三:上面四位崔派嫡传弟子中,各人有各人嗓音,同一段唱腔,各人有各人的唱法。于是有人说,谁谁是革新派(甚至说成“新崔派”),谁谁是传承派,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崔派”为崔兰田先生所创立,本应该姓“崔”,都应该回归到崔派的旗帜下。至于说到崔派弟子唱法不一样,不妨这里先引用石磊先生最近的一段话:常香玉大师的声腔艺术,奔放与婉约共存、激越与柔媚兼济、风格独具、浑然天成,故而从者如云。然而,时下的一些宗常者,实实地与乃师的演唱风格大相径庭:不讲人物,不分环境,不论情感,一味地火爆炙热,为的是赚取观众廉价的掌声和喝彩。这实实地是对常派声腔艺术的一种误解和亵渎!
本文讲崔派,似乎也有一个“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痛哭流涕不是崔派!激越奔放也不是崔派!大喊大叫更不是崔派!不过说到这里,你或许可以理解其中意思了,这个问题待以后专门讨论。期待着崔派弟子们,能早日恢复几部原汁原味崔大师的代表剧目。至少在纪念先生的寿诞日,或者打着崔派演唱会上,能听到弟子们演唱大师正宗的崔派唱段!
信手拈来,语不成章。几点看法,望加批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