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戏曲的传承主要形式靠师傅的“口传心授”,现在虽然有戏校,靠老师的讲授接受基本功训练,但不少有培养前途的苗子还要拜师,接受师傅的“口传心授”。因为戏曲这门艺术有它的独特性,非师傅手把手地教,一点一滴地扣,其中“诀窍”就掌握不了。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曾受到豫剧老艺人王遂朝先生的亲传,后来又受到萧长华、袁世海等京剧老前辈的点拨,才成为豫剧百花园中一株绚烂的奇葩。
另外,戏曲里有一句行话,叫“十年磨一戏”,这句话道出了做演员的辛苦,也道出了要想演一出好戏,要经过反复加工、打磨,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岁月。本文要讲的牛得草大师的《七品芝麻官》,从他1952年来洛阳找王遂朝先生学《唐知县审诰命》起,到1979年拍成电影《七品芝麻官》止,前后耗费了他27年精力,可谓长亦!
豫剧《唐知县审诰命》(即后来改的《七品芝麻官》)是豫剧的传统老戏。有资料可循,其历史也至少有八九十年,据我所知,演出此剧最好的,第一代艺人应该是王遂朝(艺名狗尾巴,1900——1958年),第二代当属豫剧名丑牛得草(1933——1998年)先生了,接下来才是金不换等人。
(一)从狗尾巴演《审诰命》说起
王遂朝是豫剧演员,工须生。原名王金玉,艺名狗尾巴。是当代豫西调著名须生胡发生(艺名小狗尾巴)的师父),偃师县府店乡西口孜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十岁经堂兄相臣(艺名狗头)介绍,到登封大金店戏班坐科,出科搭班演出后,曾到开封受到豫剧名师孙延德的指教。初习小生,又转须生。上世纪30年代曾以英俊小生形象,在开封与马双枝、司凤英同台演出《春秋配》、《玉虎坠》等戏。他本嗓音不好,但学艺刻苦,潜心钻研习练,探索出一套别致的演唱技巧,吐字清晰,唱腔婉转。《刘全进瓜》、《申包胥挂帅》、《双孝廉》皆为他唱工拿手戏。他的腿功、翎子功、髯口技巧尤为出色,且富于感情色彩,观众说他浑身是戏。他在《唐知县审诰命》中饰演唐成,剧中髯口技巧精湛娴熟,堪称一绝。他演的《唐知县审诰命》由罗戏移植而来(上世纪50年代,他演这出戏的前半部分还是按罗戏唱的),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经过他多年的舞台实践,刻画出一个刚直不阿,不畏权势,敢于伸张正义,同邪恶势力斗争,同时又富于诙谐、风趣色彩的七品知县的形象,深受观众称赞,都称他是“活唐成”。洛阳杨占欣先生撰文说他的《唐知县审诰命》已演得相当精彩,举例来说:
1、唐成是在严嵩的妹妹——诰命夫人,纵子行凶,杀死人命后上场的。手拿根火香,在小锣“哒哒哒呔”中上场,走到九龙口亮相。因为唐成是近视眼,他走路眼皮耷拉着,嘴角的八字胡颤动几下,好像一根胡子扎住了嘴角。潜台词是严嵩向他施压:“唐成你要小心点!”但他不卑不亢,念第一句台词“官职虽小”时,却哈哈大笑起来,重念“官职虽小,靖王保驾;七品坐县印,不服严阁老”时,嘴角胡须向左一撇,表示蔑视严家的淫威,每演到这里,观众总是掌声齐鸣。
2、当唐成接到林秀英的状纸看后,怒气冲冲,他的两撇胡须忽地又抖动起来,表示嫉恶如仇,本想下手拿了凶犯,忽又想到,还是先来个“稳”,让林秀英到按院去告,待状纸转到他的手下再制服你诰命不迟。当林秀英唱到:“当官不与民做主,枉吃国家爵俸禄”时,他听了很不是滋味,胡须又抖动起来,虽然官卑职小,貌不惊人,却要与严家抗争到底,就随林秀英到按院去了。
3、恶人先告状,诰命先告林秀英杀死她儿。按院大人正要动怒,恰值林秀英也来喊冤,诰命恼羞成怒举拳就打,众位官员目睹此景,束手无策。唐成急上前拦住:“你是一个妇道人家,上得堂来执拳乱打,还要我们居官干什么?”诰命张口结舌,轻蔑地说:“你芝麻大的官儿,露水大的前程,这里有你说的话?”这时唐成又气又恼,他把小八字胡挽在嘴里,把小乌纱帽往头顶是一撂,顿时间额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这个精彩的表演,获得满堂叫好。
以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狗尾巴的胡子功与纱帽功,于这些细小处显示了他刻画人物的绝技。至于说到唱腔,他没有留下录音,很难说他的唱腔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据记载,每当散场,观众纷纷议论,说他的芝麻官演的真活套,真不愧是他的拿手戏!
(二)牛得草初到洛阳学《审诰命》
牛得草解放前加入开封和平戏院,解放后已小有名气,但演的人物多是一些配角。成为人民演员后,牛得草没有忘记自己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更忘不了李小需师傅临终时的嘱托:要把《唐知县审诰命》这出丑角主演的戏学过来。他决心要把豫剧濒临失传的这出丑角的看家戏再找回来。于是,他就四处打听哪里还在演这出戏。
1952年秋,牛得草听说洛阳有个艺名叫狗尾巴的老艺人还在搭班演《唐知县审浩命》。他还了解到,这位老艺人原来是演老生的,当时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演这出戏。
当年才19岁的牛得草决定去拜访这位老艺人。他坐上从开封到洛阳的夜车到了洛阳,在街上四处打听,才知道这位老艺人在洛阳大舞台(其实是一座席棚戏园子)唱戏。他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大舞台,但没见到老艺人,就跟烧茶炉的老人攀谈起来。当牛得草问起狗尾巴肯不肯教戏时,老人说:“狗尾巴在旧社会受过苦,为人耿直,不耍滑。”当晚,牛得草买了张前排的戏票,聚精会神地观看了狗尾巴演出的《唐知县审诰命》。
到洛阳的笫三天,牛得草终于在烧茶炉老人的帮助下见到了狗尾巴。他是一位年过半百、身材瘦小的老人。牛得草大步迎上前去,说:“老师,请受开封后生丑角牛得草侄儿一拜!”说着就往下跪。老人连忙把牛得草扶起来,对他说:“现在是新社会啦,不兴这个礼啦!”牛得草讲述了自已跑几百里路来学戏的原因和心情。老艺人听后很受感动,又打量了一下这个彬彬有礼、质朴敦厚的小伙子,然后说“中!”
老艺人把牛得草领到后台,就和他坐在戏箱上细谈起来。老艺人对牛得草说:“我是用老生来演唐成的,当然要比丑角演的效果差了。你师傅说得对,这出戏是演丑的看家戏。如果你能把这出戏接过去,那是再好不过了!”听了老艺人的话,牛得草十分感动。老艺人见他学艺心切,当晚就把《唐知县审诰命》的故事梗概讲了一遍。他俩约定,牛得草每天上午9点钟在后台听说戏,晚上看演戏。
此后的三四天里,牛得草每天上午9点钟在后台听老艺人说戏,晚上看他演出。白天,牛得草把主要情节和唱段记录下来,晚上看戏时再把老艺人表演的关键地方和唱腔标记在上面。临别时,牛得草对老艺人说,自己想整理这出戏。老艺人说:“我演的这出戏,是民问流传的老本了,很长,很杂,一演就是4个多钟头,使得唐成这个人物不突出,戏味不够浓。你想整理这个本子,很好。你年轻,有精力,把这出戏整理出来,我日后入土也心安了……”
回到开封后,整理《唐知县审诰命》这出旧戏成了牛得草心中的一件大事。然而,此举对于只在孤儿院念过三四年私塾,后跟开封李春芳老人学过一点儿古文的牛得草来说绝非易事。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凭着一股牛劲儿迎难而上。他买了一本小字典作为老师,把记下来的台词进行加工、修改、提炼,使之形成骨架,然后再一场场地整理,去掉一些与展现唐成人物性格无关的情节,只留下唐成上任、遇民女林秀英告状、审诰命等主要情节。
1953年元旦前,牛得草整理出了《唐知县审诰命》的第一稿,然后到处征求意见。春节期间,他闭门修改,到3月份就整理出了第二稿。与第一稿相比,第二稿更加精练,缩短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此后,他又征求各方面意见,继续修改,形成了第三稿,同时对唐成、林秀英、诰命夫人等主要人物的动作、唱腔进行了设计。
同年的4月8日,由牛得草挂牌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终于在开封和平戏院和观众见面了。此后,舞台上的清官形象除了黑脸包公外,又增加了一个官小胆大、执法如山的唐成。在开始演出的几天里,场场客满。这出戏从城里演到乡下,从本地演到外地,久演不衰。
后来于1956年,牛得草加入黄河工人文工团,1957年1月,黄河工人文工团改名为黄河豫剧团。黄河豫剧团于1958年2月下放给了鹤壁市,改名为鹤壁市豫剧团。牛得草拿这出戏演过几百场,终于把《唐知县审诰命》唱成了他的拿手戏,并与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庆期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鹤壁市豫剧团赴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历时50余日。l0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鹤壁市豫剧团的部分演员。
后来此剧又得到京剧萧长华、袁世海等名家面对面的指点,使这出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和著名电影导演谢添认识后,经他提出意见,反复对戏进行了修改。最后北影厂党委经过研究认为,《唐知县审诰命》这出戏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表演艺术,很有特色,同意将该剧列入1964年第四季度的拍摄计划。谁知以后“文革”开始,一推就推到了1979年。
(三)从《唐知县审诰命》到《七品芝麻官》
1974年盛夏,牛得草得了重病,右侧肢体偏瘫了。1975年春,牛得草被转到郑州黄河医院继续治疗。他的偏瘫虽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用右手写字、拿扇子,开始用左手练习写字。原来自己整理《审诰命》剧本,在“文革”中也被当众烧掉了,牛得草只能凭自己的记忆重新改写。他说,自已将来就是不能演戏了,也要把《唐知县审诰命》剧本改好。
他白天不敢在病床上改写剧本,只能在夜里偷着干。于是,他让妻子谢爱勤买来一个手电筒和一个大笔记本,趁夜深人静时打着电筒修改剧本。他回忆着每场戏的情节,先编写出修改的提纲,再用代号和缩写的方法标明内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就是在此次修改中加进去的。
【补正】上面一段文字有误,戏痴小郭对我的日志《一出《七品芝麻官》耗费了牛得草大师的半生精力》评论道
“他白天不敢在病床上改写剧本,只能在夜里偷着干。于是,他让妻子谢爱勤买来一个手电筒和一个大笔记本,趁夜深人静时打着电筒修改剧本。他回忆着每场戏的情节,先编写出修改的提纲,再用代号和缩写的方法标明内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就是在此次修改中加进去的。”
此处有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是文革后准备拍电影之前与河南省豫剧二团合演排练时李斯忠先生所加。这是吴碧波做客央视《九州大戏台》回忆电影《七品芝麻官》时所说,有视频为证。——唐小宝就不再改动原文了。
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牛得草写出了1万多字的剧本修改提纲。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牛得草的病情开始好转,右手逐渐有了知觉。按照黄河医院安排,他被转到了中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很快身体得到康复,能登台演出了。
1976年10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真正得到了落实。文艺战线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古装戏可以上演了。
1976年后,谢添重新踏上了寻找牛得草的旅途。他来到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向省有关部门打听牛得草的消息,询问牛得草是否还活着。得知牛得草已经登台演出,谢添高兴极了。他给鹤壁市豫剧团打了电话,当天下午就从郑州赶到了鹤壁。
当晚,牛得草有演出任务,正准备提前到剧场化装。听说谢添来了,他赶忙出门迎接。一见谢添,牛得草三步并做两步,扑上前去。谢添也迎了上来。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喜悦的泪水浸湿了他们的肩头,许久谁也说不出话柬。还是谢添首先开了口。他用双手抚摸着牛得草的肩膀说:“老牛哇,你还活着!”牛得草激动地回答道:“我还活着,我老牛活得还很结实!”
“我一出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牛哇……”谢添深情而幽默地说。
“你总算找到了。只有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才能找到牛哇!”牛得草十分得意地说。
看了牛得草的戏,谢添感慨万分,和牛得草谈了很久。他说:“这出戏是越改越好了,执法如山的主题更加突出了,”他俩还就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如何拍好电影交换了意见。
谢添认为,《唐知县审诰命》这出戏被耽误了整整十年,现在要再拍电影,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符台时代精神,从加强法制的角度来修改剧本,从主题思想到人物性格都坚进一步深化,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从事,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使这部电影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水平。
根据谢添的意见,中共鹤壁市委专门组织人员修改剧本,在戏中增加了程虎亲手杀死程西牛、诰命亲手打死林有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等情节和台词。直到1979年夏,由集体改编、牛得草执笔的《唐知县审浩命》剧本才定了型。
1979年3月,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室主任和导演石一夫前来鹤壁,观看了牛得草主演的《卷席筒》和《唐知县审诰命》。他们商定,这部影片由鹤壁市豫剧团与河南省豫剧二团联合演出,谢添任导演。
至于影片叫什么名字好,牛得草与谢添商量了好几天。他俩都认为,《唐知县审诰命》这个片名喜剧味儿不够。诰命是对封建社会中受过封号的妇人的称呼,如果片名中出现这两个字,外国观众很难理解,需要加注释,因此,谢添建议把“浩命”二字去掉。他说:“剧中诰命不是说唐成是个‘小芝麻官’吗?而‘小芝麻官’不就是很好的片名吗?”牛得草说:“对,封建社会里的县官是七品……”“那就叫《七品芝麻官》吧!”谢添一锤定音,大家都很满意。
1979年7月,牛得草带领鹤壁市豫剧团部分演员去郑州,与河南省豫剧二团合作演出《唐知县审诰命》。谢添也带着摄制组的人员来到郑州,看了几天戏,然后开始分镜头。同年9月,河南戏剧代表团进京,参加庆祝建同30周年的演出活动。牛得草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演出一等奖和剧本整理一等奖。
电影《七品芝麻官》中唐成的艺术形象比舞台上的更加生动。该影片在全围放映后,引起了轰动。“七品芝麻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牛得草也因饰演唐成名扬中外。
本文资料大部分来自网络,其中第一部分取自杨占欣先生的《狗尾巴演<审诰命>》一文,二三部分取材于“大河网”,我本人只是将资料串联在一起,文字上做了一些衔接而已。
最后请重温这部电影。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player.56.com/v_NTk5MTU5NTE.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networking="all"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电影豫剧《七品芝麻官》
这部戏汇集了豫剧当时最强的阵容,除牛得草外,还有河南省豫剧二团的吴碧波、唐喜成、李斯忠、李文彬、杨发互等名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