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赵五娘,道不完的悲和泪。”2017年8月29日,由郑州市豫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古典名剧《琵琶记》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倾情上演。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等有关领导观看了演出。

 作为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的第十八出大戏,《琵琶记》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韵味浓郁的音乐唱腔、古朴典雅的舞台呈现,以及演员们“声、情、形并茂”的精彩诠释,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极大的审美满足,还有无法抑制的感动和夺眶而出的眼泪。

《琵琶记》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催泪大戏,主创阵容强大,由国家一级编剧姚金成、已故国家一级导演黄天博、国家一级作曲耿玉卿、优秀青年舞美设计陈文龙、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齐仕明、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服装化妆造型设计)徐霞英、国家一级指挥兼作曲李宏权等共同打造而成。

《琵琶记》是元朝末年高明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创作的一部著名南戏,讲述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是我国戏曲中广为流传的一部经典名著,被称为“南戏之祖”。

该剧讲述了陈留书生蔡伯喈考中状元,被牛丞相强行招赘相府,滞留京师三年不归。蔡妻赵五娘在陈留家乡含辛茹苦地侍奉公婆。不料陈留三年大旱,蔡父蔡母盼儿不归,最终死于饥荒。赵五娘捧土筑坟,埋葬二老;身背琵琶与二老画像,一路乞讨进京寻夫。

相府内,赵五娘与牛小姐、蔡伯喈见面,痛说公婆之死;蔡伯喈、牛小姐羞愧自省,与赵五娘同回陈留祭坟。邻居张大公遵蔡父遗言,杖责蔡伯喈。谁料圣旨到,蔡伯喈因至孝升官,奉命返回京师。拜祭完爹娘,蔡伯喈转眼寻找,却发现赵五娘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怀着对经典的敬畏态度,豫剧《琵琶记》努力保留原有的神韵与精华,精心剪裁,适度发挥,古朴中见清新,苍凉中蕴暖意。其大孝大爱,感天动地;其长歌当哭,令人永记。原作中“吃糠”“描容”等经典段落都得以生动再现,而“摘孝帕”“见夫”等段落则结合豫剧声腔进行了精彩的发挥,使观众在酣畅淋漓的豫剧音乐中感受到了岁月与经典的无尽魅力。

此外,《琵琶记》对主题音乐的构思,对传统板式的安排、旋律的进行,乃至每句唱腔的处理,都相当讲究,同样的[二八] 、 [流水] ,却透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韵味醇厚,情感浓郁,人物个性呼之欲出,被专家誉为是“豫剧传统的魂归之作”。尤其是一曲琵琶《送郎行》的主题变奏融合贯穿全剧,并借助悲凉的“叫腔” ——那一声长长的哀叹,将整个戏曲音乐融合统一起来,使得剧作深沉凄婉的情绪得到淋漓彰显,让人闻之落泪、动人情肠。

该剧还将湘昆中典雅细腻的东西融入了豫剧,更加唯美“诗化”,而且注意增加人物的形体姿态美,注重挖掘人物的行当特点和个性特征,场面调度也颇为新颖,很有可看性。舞美设计采取写意与写实相融合的手法,在保持传统戏曲虚拟表现手法的前提下,借鉴了现代舞美艺术,使舞台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同时也很好地配合了戏剧故事情节的插入、补充、丰富了戏剧故事叙述的手段。


  演员们精彩的真情演绎,引爆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应观众的强烈要求,郑州市豫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马红艳、荆富宾在未换装的情况下又返场加唱了《五世请缨》《穆桂英挂帅》选段,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主创人员
  编 剧:姚金成
  导 演:黄天博
  唱腔设计:耿玉卿 王兆峰
  配 器:李宏权 王 诚
  舞美设计:陈文龙 刘金刚
  灯光设计:齐仕明 王宏伟
  化妆造型设计:徐霞英
   演员表
  赵五娘——张艳萍 饰
  蔡伯喈——任三印 饰
  牛淑玉——翟明霞 饰
  蔡 父——荆富宾 饰
  蔡 母——马红艳 饰
  张广才——徐连奇 饰
  李太监——曲安军 饰
  惜 春——刘秋萍 饰
   职员表
  舞台总监:马 红
  副 导 演:魏 云
  灯光:王宏伟 王本恒
  电 脑 灯:曲 林
  音响:任建军 马 龙
  服装:胡志勇 刘晓霞
  道具:陈国华
  化妆:张 丽 张 岚
   装 置:代宏海 刘新芳
  陈宝才 陈国华
  鞋 帽:郭兴才
  字幕:王 冉
  舞台监督、剧务:孙 飞
  指挥:李宏权
  司鼓:张秀全
  板胡:王兆峰 王 伟
  独唱:陶晓燕 荆富宾
  伴奏:郑州市豫剧院乐队
  侍女、随从、家仆、宾客、相邻由本院演员饰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