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头乐队演唱吸引大批观众聚集

  带芯片的老人鞋,可以追踪用户位置。

  T·PARK[源·区]里的水疗池

  大剧院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兵文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特举办“内地媒体香港专题采访”活动,9月15日至9月21日,大河报记者受邀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探访,在香港科技园、数码港里看青年人才活力创业,在香港戏曲中心观赏艺术大家们纵情演绎,在污泥处理厂领略最先进的废物管理技术……记者深切体会到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大战略规划之下,一个更加活力、更加多元的香港正在成长,亚洲国际都会将迎来新崛起。

记者将从科技、艺术、生态、金融四个方面,记录观察到的最新香港。

100多平方米的共享办公室里,有20多家企业流动办公

9月16日,记者走进香港数码港,这里是“货运版滴滴”GoGoVan的诞生地。

董事局主席林家礼博士介绍,除了GoGoVan,专注于境外目的地旅游资源整合的在线旅行平台KLOOK、香港电子钱包TNG等著名企业也在这里初创。

数码港是香港最具规模的数码创新社群,如今,数码港已发展成充满活力的数码创科生态圈,云集了超过1400家数码科技公司,林家礼博士介绍,未来将有更多独角兽企业从这里跑出。

在数码港的概念商店里,记者看到,青年创客的大胆发明成果被鼓励展示,例如一个名叫RecyclingMa-chine的智能回收站,可以扫描垃圾条码,自动识别回收。

走进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共享办公室,已是下午6点20分,仍有几位男女青年埋头工作,看到记者探访,他们露出大方的笑容。香港科技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20多家小企业在这里流动办公,在当前不稳定因素下,这些坚持梦想,勇敢创业的香港年轻人,正是香港未来的信心所在。

为了减少企业科研成本,加快成果转化,香港特区政府进行了很多大胆有益的尝试。在生产力局,工作人员告诉大河报记者,初创企业和学生只需花费约200港元就可以使用这里的3D打印机、3D扫描仪、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展厅里展示着生产力局主导的科研成果,都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大有裨益。例如,一款装了芯片的老人鞋,可以实时追踪老人位置,解决老年人容易走丢问题。

河南豫剧有可能在香港戏曲中心上演

“穆桂英真是个英勇无双,细看她,桃花马上英姿飒爽。”经典的《穆桂英招亲》片段用粤语演绎,配上扬琴、喉管等乐器悠扬唱出,引得不同肤色的观众摇头晃脑跟着喝,这是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茶馆剧场周三至周日晚上的场景。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主管钟珍珍告诉大河报记者,戏曲中心目前已经引进昆曲、上海评弹等26种剧种,希望把不同地方曲目搬进戏曲中心,豫剧也在考虑范围内,将来到香港游玩的河南老乡,有可能在香港戏曲中心听到豫剧。

香港西九文化区是全球最大型的文化项目之一,根据规划,西九文化区内包括戏曲中心、大剧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自由空间、音乐中心、艺术公园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赛马会赞助35亿港元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预计于2022年开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大大丰富香港文化生活,让香港公众领略宫廷文物藏品的魅力。

污泥处理厂文艺起来,比咖啡厅还招人爱

污泥处理厂+热气蒸腾的水疗池+香气四溢的咖啡厅,等于香港最大的环境教育中心。在T·PARK[源·区],大河报记者来了一次颠覆想象的环保之旅。

T·PARK[源·区]位于香港屯门,是一座具有前瞻性的废物处理设施。香港现在每天制造约1200公吨的污泥。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后剩下的半固体残余物(主要成分是有机废物),必须采取高效的处理方法,才能保证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环境保护署代表告诉大河报记者,T·PARK[源·区]采用先进的“流化床”焚化技术,通过850℃高温和高科技热能处理过程,确保高效可靠的污泥焚化。通过回收热能转化为电力,可供给整个厂房各个设施运作。市民可乘坐免费的穿梭巴士到达这里,除周二外,每天可接待五百位市民参观,导赏团、水疗池、咖啡厅等设施和服务,广受市民欢迎。

郑州大学两年招收13名香港学生

参观香港投资推广署、贸易发展局、金融管理局、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大家嘴里的高频词汇都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年2月份,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香港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介绍,香港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促进人才交流,粤港澳大湾区已达成共识。为让香港学生感受大湾区市场的庞大增长潜力,共享祖国蓬勃发展机遇,国家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从去年起,举办内地高等教育展,为有意赴内地升学的学生介绍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郑州大学就是首批内地高等教育展出高校之一。香港特区政府驻河南联络处副主任周立根告诉大河报记者,2018年,郑州大学共招收8位香港学生,2019年招收5位香港学生。

记者手记

在香港的一周4个镜头让我难忘

香港现在什么样?乱不乱?听说我去香港采访,很多同事和亲朋好友都在问。

因为内地和香港血脉相连,才会如此隔空眷念。在香港的一周内,这4个镜头让我难忘。

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门外,数家港媒的新闻采访车蹲守门口,看到内地媒体团经过,他们首先报以微笑,又连续挥手致意,仿佛是遇到了自家同事。

在香港科技园,满脸倦意的创客青年过了下午6点仍没有下班,看到有“不速之客”到访,他们没有排斥,而是回敬我们大大的微笑,任由我们拍下这样动人的画面。

在国际金融中心,我洗手时随便把包包放到台子上,旁边一位女士提醒我台面上有水,听我是内地口音,又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复述一遍,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她抽了两张纸,小心地帮我擦去了包上的水渍。

在人口密集的铜锣湾,街头乐队演唱吸引大批观众聚集,为了防止意外和噪音过大,五六名警察静守在旁边,没有任何驱赶。难得的是,主唱小姐姐的歌声变得更加低柔,也不时召集围观听众站得密集一点,免得堵太多路。警察说,民众有街头唱歌的自由。

友善、敬业、包容、同理心,这些优秀的特质存在于大部分港人身上,这才是香港最主流、最核心的价值。

背靠祖国,善用“两制”,同根相连,情相通应,我们相信,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编辑:魏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