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是中国戏曲鼻祖宋杂剧的诞生地。宋、金之后,开封仍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产生了白朴等一批戏剧家,关汉卿也曾在开封进行过戏曲活动。明代被封在开封的周宪王朱有炖,本身就是个戏剧家,由于他的爱好与倡导,开封城内的大梨园班达到七八十个。清代开封作为著名的商业都市,更是聚集了众多的剧种和戏班。在这丰厚的戏曲土壤里,孕育出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是很自然的。据专家考证:豫剧是由中原“弦索”和本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曾在开封任官的清康熙时代人刘廷玑最早在著述中提到河南地方戏“梆子腔”。乾隆年间成书、描写开封生活的《歧路灯》也有“本地土腔梆罗卷”的记载。清末文人徐珂在《清稗类钞》里说得更清楚:“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伐赛宝之事。道白唱辞,悉为汴语,而略加以靡靡之尾音。”说明当时被称为“土梆戏”的豫剧(又名河南梆子),已经相当成熟了,源汴之说,不容置疑。
豫剧在开封诞生后,曾屡遭统治者禁演,但颇受下层社会欢迎、愈禁愈盛。1914年,由附近的村、集、镇、县回到省城开封,风火之势,不可阻挡。此时开封城几乎汇聚了全省豫剧的精华。从此,豫剧在开封这个大舞台上,进一步成长壮大起来。
豫剧《锁麟囊》剧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