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作为清代花部兴起时成长起来的一个地方剧种,豫剧能够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西到新疆、东至台湾、北到黑龙江、南达深圳的一个全国性大剧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剧目生产具有“大众”的品格,能够对应广大群众的需求。
豫剧剧目表现生活的题材内容有一个突出的品格是古今兼纳、大小咸宜。豫剧传统剧目所表现的题材类型,大到“一国之戏”,小到“一家之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女情爱、亲朋友谊,世态万象,无所不有。从剧目的整体来看,有传统剧目,有新编古代戏,更有现代戏。豫剧传统戏的魅力、能量不用赘述,尤其是现代剧目的创作数量和演出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占据了豫剧演出的半壁江山,这在全国较大的地方剧种中是罕见的。如《兰考往事——焦裕禄》、《天山雪莲》、《山东汉子》等。正是这种关注当代生活、关注百姓、亲民、爱民、为民、护民的追求,使豫剧这一剧种和当代民众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现代戏的强势发展,说明这个剧种融入现代生活的鲜活力、生命力!
豫剧剧目生产的传统还有一个特点是能俗能雅,雅俗共赏。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它可以把本该高雅的语言、趣味向俗的方向移动,搞成平民化的味道、世俗化的气质。如《打金枝》、《三哭殿》中那个为处理皇家家务事而抓耳挠腮的唐王李世民。表现市井平民、村野百姓,它却把本可以更俗的语言和美学情趣搞得文气了许多、雅致了许多,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的剧本文学,从叙事结构,到词格韵律,既散发泥土的气息,又洋溢着文采的芬芳。正是这种多层的“中和”,才使《朝阳沟》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地域,家喻户晓,常演常新,成为大俗大雅的经典之作。
新时期以来,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消费多元化,豫剧剧目生产亦有了新改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豫剧院团采用的是一手抓“精品”剧目,一手抓通俗性的“叫座”剧目的战略举措,对应了多元艺术竞争下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正是由于豫剧有了精品戏剧与通俗戏剧两手抓的剧目生产要求,使得豫剧较好地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同时,在大量普遍上演剧目中亦更容易比较出有可能加工成精品的剧目,而精品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又给普通上演剧目的创作提供了示范。(谭静波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