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是河南最大的剧种。目前,河南有省市县三级国有豫剧院团106个,从业人员近万人。豫剧起源于河南,而不为河南所独有,已成为全国十多个省份共有的文化财富。豫剧以其超强的适应性、博大的包容性、勇敢的开拓性,成为神州大地上一朵常开不衰的艺术奇葩。

要说豫剧的现代史,不得不提樊粹庭。“一个樊粹庭,半部豫剧现代史”。樊粹庭是一座丰碑,他以独特的贡献,赢得了“豫剧现代之父”的美誉。而杨兰春可以说是“豫剧现代戏之父”,两个人像豫剧天空中的双子星一样,熠熠生辉,支撑、推动着河南豫剧近半个世纪的辉煌发展。

樊粹庭先生所留下的这一批“樊戏”至今仍活跃在全国豫剧舞台,甚至被其他剧种移植借鉴,可谓常演常新。同时,樊粹庭所留下的这种精神和独特贡献,以及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与管理相结合、编剧与导演相结合等等这一系列成就,也形成了一个樊粹庭现象,甚至可以称为:樊粹庭模式。这个樊粹庭模式,依然值得我们今天做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今天的豫剧发展依然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一部宝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一个词语来说:愈研愈新,并且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对当代豫剧发展的推动力。总之,“樊戏”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樊粹庭这种精神、这种“樊戏”现象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是无穷的。

豫剧发展中的一大困扰就是观众的年轻化问题,青年观众是豫剧这盘棋中最关键的一个棋子,一子活则全盘活,一子输则全盘输。由于各种原因,当代青年很少能够真正接触到豫剧——当然我指的是那种坐在剧场里与豫剧的亲密接触,没有机会真实地去感受现代戏剧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正因为如此,当代很多青年对豫剧的概念是模糊的,诸如“节奏太慢”、“观念陈旧”等说法,他们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人云亦云,缺少最真切的体验。我们与其把精力花费在讨论青年是否喜欢戏剧上,不如赶快行动来缩短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未来青年对戏剧的态度,取决于今天他们对戏剧的感情。一见钟情的前提是要见到,不见到怎么能钟情呢?总而言之,只有赢得青年这个群体对戏剧的好感,才能够为豫剧持续培养观众,并为未来培养豫剧的从业人员,豫剧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才会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河南豫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