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她”,是去年夏天回北京,豫剧班紧张的排练期间,他们在学院大剧场彩排时。当时我只看了个大概,而且也没有看完整出戏。只看了看舞台设计,灯光,人物造型,听了听豫剧唱腔,及师哥师姐们的表演,还有这出戏的部分剧情情节及导演的舞台处理手法。影响比较深的是逼毒酒,三张桌子的设计和运用。我并没真正在意何钱氏这个“女人”。
再次见“她”就是在长安大戏院,看豫剧班的毕业大戏《天颜》的汇报公演了。这次是完整观赏,完整剧情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我记得拿着相机还照了很多剧照,其实也很分心的,不是特别用心的认真去看这个戏,去了解这个女人。不过,这个“她”已经给我留下了印象了… …汇报当天,没想到我的师父也在现场看了这处戏,而且陪同的还有省戏剧学院李培勇院长等有关人员。演出完毕,谢幕时,师父正要上台和演员合影留念,我才看到师父。随后我就赶紧追随后台。等师父下来,也看到了我,有些惊奇,呵呵。我送她回到了宾馆(当时她们就住在了长安大戏院后面不远的一个宾馆)。回宾馆路上我们就聊了这出戏,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每个演员都不错,主演很不错,只是剧本不太能接受”,李院长还说,这要是拿回山西演,让山西的观众能骂死。剧本的结尾,何钱氏已经把整个家折腾的家毁人亡,自己被托到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外,还在那里恨天怨地,不知悔改。师父也表示“剧本的结尾改一下,这部戏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
再后来,我自己也回顾思考这出戏;也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天颜》的评价;后来就是王强老师(天颜编剧)给我们上剧本讲解课;课后,我再三思考,自己写下了《借对<天颜>的看法浅谈戏曲创作的“大制作”》一篇文章;后来就是李永志老师(天颜导演)给我们上导演阐述课,再后来就是晋剧班《天颜》大讨论课;后来永志老师给我发下修改后的《天颜》剧本,让我发放给每位同学,要求认真阅读,并思考,写下自己的想法;再就是我今天又认真的阅读了剧本,又翻开了豫剧班演出《天颜》的视频完整看了一遍,才决定提笔写下现在这篇《每个人心中的“何钱氏”》一文,算是对“她”谈谈自己的认识吧。
“何钱氏”,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起码是中国戏曲、文学界少见,甚至没见过的这么一位女人。说起女人,中国女人,我认为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温柔、贤惠、善良、娴熟、偷着独特的东方女子的气息,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子女,为了家庭付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当然也有个性十分明显的。我们这位“何钱氏”,就是与众不同的一位……
对家庭
何钱氏是一个女强人,自己的丈夫是一位窝囊、无主见的人,公公重病卧床,唯一的儿子也患有疾病。在家里,她执掌所有家事,打里照外,做着生意,尽心尽力,持承着何府上上下下,可说是家里的一把手。
对丈夫
常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古代很少像当今社会离婚率这么高,一个女人一辈子的命运,也就几乎定了。何钱氏嫁给了一个懦夫,没有任何选择,她也任命,家里掌家的权利,也许会分担她爱情上的不如意吧。可是长兄何守义回来,一切就不由她了。所以她会逼着自己的丈夫害死他的兄长,只为她继续持家这个权利。
对儿子
可以说是她唯一的寄托,视子如命。可天不随人愿,儿子偏偏患有怪病。对儿子及时想极尽所有挽救他的生命,但是遭到兄长的阻拦,不得不逼休、害兄,直到悲剧的产生。一发不可回收… …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当然何天佑要为被害父亲报仇,可冤冤相报何时了?天佑杀死了自己亲叔叔,何钱氏又亲手杀死侄儿,而自己的天赐儿子,确咳血而亡,一个家,就这样破灭了,一家人,就这样“杀光了”,只剩下孤孤单单“何钱氏”一人……
第八场最后,龙套一部分代表是何钱氏自己的内心思考,一部分代表了外人对她的态度,但是我还是有些疑惑,其中画外音有一句“这个女人女掌男权,道德沦丧,杀了她”,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代表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面对这样的家庭,面对这样的丈夫,她不掌家谁掌?掌权就是道德沦丧吗?这两个概念划等号?她不应该与兄长争夺家权,那样也可以,可是故事就没法发生下去了,“没有矛盾就不成戏剧”,她唯一的选择就是争夺家权了。至于兄长的死,毒酒那场,他兄长是自引毒酒而死,这也不能完全埋怨何钱氏,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何钱氏,你也一定会这样做;还有后面剧本提示“龙套们摘走了何钱氏身上所有的金银首饰,将何钱氏推倒在地”,这里的龙套又代表了谁?还是又体现了戏曲的虚拟性特点了?也许可以体现法律的制裁,比较模糊,不明白。
写到这里,似乎和每个人心中的“何钱氏”这个题目没多大关系?但是请读者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何钱氏呢?如果你处于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中呢?那么何钱氏的悲剧故事,是必然发生的。(卢华廷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晋剧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