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把河南省豫剧三团主创的大型现代戏《刘青霞》看完了。每个人都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这是人性的弱点,或者特点。刘青霞是尉氏县文化链条上的明珠,看看,是必须的。
尉氏县人如果对江浙的亿万富翁、亿万富婆羡慕不已,还是请把目光投到自己身边。
尉氏刘氏家族号称“河南首富”。一百年后,这个昔日无比富有的家族,在尉氏县已没有多少痕迹。
刘青霞的丈夫刘耀德喜夸富,曾扬言:“南京到北京,不饮别家水,不宿别家店。”也就是说,这一路走过去,全有他家的买卖铺面。据传说,刘耀德曾站在开封城头往地上扔包元宝用的金叶子,在南京游湖时曾站在船头往水里扔金元宝。除了夸富,刘耀德在尉氏民间并无太多恶评,因为他不太吝惜钱财,乐于施舍,与乡邻关系还比较融洽。
盛极必衰,刘家子孙依仗家势家财,挥霍无度,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官职多是拿钱捐来的。至十二世时,德字辈(即刘青霞丈夫那一辈)的28个弟兄更加不成器,家业明显败落。尽管如此,在当时的河南,刘家仍不失为第一富户。也有人称“中原首富”。
刘青霞被朝廷封为“一品命妇”。皇帝允许刘青霞自己制一块“乐善好施”的匾挂在家里。
辛亥革命时期的刘青霞,名声大振,虽然与那些安富尊荣、骄奢淫逸的“土老财”相比,她的所作所为堪称“矫矫不同流俗”。
现代戏《刘青霞》主要唱的是刘青霞嫁到刘家后,在甲午海战、辛亥革命那种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的命运遭际。她曾资助孙中山,孙中山亲自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八个大字。她将亿万资产捐给冯玉祥办教育。冯玉祥赞刘青霞是“河南的良心”、“中国的良心”。
这部戏我看了大半截的时候,不想看了。感到没有开始热闹,太平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段达到了高潮:刘青霞戏中的养子来成在堂伯刘鹇德的唆使下,欲用毒酒毒死刘青霞。在刘青霞为大人格的光芒下,唤醒了养了20年的来成的人性。这一段,我看着流泪了。
文学作品有政治说教的功能应该没有错,但是,不能灌输。必须有人性化的东西,才能击中人们灵魂最深的部位。
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一、必须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我们说欧洲的那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名著多是这样。写个人的小呼吸没有多大意义。必须把“一个故事”放进大的历史屏幕里,才会彰显作品的生命力。二、必须有感人至深的情节。文学就是人学,没有人味的任何技巧,都是苍白的。人的感情会被外在的东西蛊惑、诱骗,但最终回归人性。这是文学的方向。
《刘青霞》值得一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