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岳村镇有个王家沟,是个村落。王家沟名符其实:这道沟南北走向,蜿蜒而行。沟宽百余丈,西面是黄土陡壁,高有八十多丈;东面顺势为坡,见有磐石一块一块的裸露。这里应该是丘陵地带。沟上沟下长满桐树、杨树,层层叠叠。王家沟村的住户就散居在这条沟的东西两岸,在密林之中。农历的正月二十二,沟东坡的一块平坦的地方,搭建起一个豫剧舞台,村里的人们都说,明天将有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豫剧院到这里演出。这是真的。

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豫剧院的前身为平顶山市豫剧团,这三十多年间不断在新密境内演出,几乎跑遍了所有乡镇。先前多是在煤矿上演,以后个人有钱了个人也演,王家沟这台戏就是个人出钱唱戏,戏台就搭在他们家门前。一则为其家父过寿,二则也让乡亲老少爷儿们看看好戏。他们说,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豫剧院的戏就是好戏。

正月二十三下午两点半是头场戏,演出《下陈州》,由女黑头胡素静主演。包家戏老百姓爱看。刚吃过午饭,戏场子里就有不少的人或站或坐,等待着开演。舞台两边的音箱里播放着豫剧唱段,看戏的人听的有滋有味,有的坐在凳子上眯缝着眼静听,手还在大腿上打着节拍。他们说,这戏中听。其实,放的这些唱段都是豫剧院的演出实况录音。唱得好,加上音响设备好,放出来的效果自然就好。他们听着戏,也占不住嘴,不耽误评说。有的评说舞台,说这舞台搭的好,搭的专业,就像是戏园子里的舞台。流动字幕滚动着要演出的剧目,他们也说,这比当年舞台口上挂个黑板写的啥戏美多啦。两点十五分的时候,音箱里的戏停止播放,少许,锣鼓家什铿锵响起。台下的观众一震,顿时也活跃起来。老戏迷们说,嗯,还是老传统,打打闹台。这时候,没坐的慌着找个位置坐下,远远的站客也都急急地往戏场子里围。他们知道,闹台一打,戏快开始了。

下午的《下陈州》演的非常成功,包拯的刚正不阿、张桂英的声声哀怨、西宫娘娘的骄横跋扈都给看戏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女包公那架势、那吞口、那虎音真是一个好,难找”;“《打銮驾》那一场戏的场面,一般剧团可是演不了”。戏演结束了,他们走在路上,纷纷议论着,谈着看戏的体会。

晚上演出《桃李梅》,是个群体旦角戏,由国家一级演员白伟领衔主演。人们说看戏看旦儿;人们又说夜戏好看,那就等着看看吧!

早早地,白伟就到后台开始化妆、打鬓、包头;紧跟着,韦新荣、常素珍、王青、仝玉洁、张晓玲等旦角们也开始按套路准备。说起化妆,当属豫剧院比较正规,描眉、扑粉,浓淡相宜,画出来煞是好看,那是一种美。夜戏开始了,十六个LED天、地排灯一齐打开,把舞台上的天幕打扮的漂漂亮亮——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景色宜人;面光和舞台两侧的二十二个变色PAR灯的光束分层次射向舞台,斑斓辉煌。第三场的时候,白伟和韦新荣、常素珍、王青、仝玉洁、张晓玲等旦角同台亮相。头饰银光闪烁,服装崭新靓丽,经灯光映照,一个个都成了粉黛佳人,引得舞台下掌声骤起。第二天开始化妆的时候,后台便来了好多人围观,他们很想知道,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演员们,是怎样的手法让他们一个个在舞台上光鲜艳丽,成为戏剧中的美丽。

豫剧院在王家沟三天演出了六场大戏,戏场子里场场爆满。最后一个晚上,问起一个骑着摩托来看戏的五十来岁的老乡,他说他是岗坡的,离这里有十五里,六场戏他场场来看,一场不缺。他说,“戏没赖戏,就看谁唱。我看了几十年戏,啥戏都懂一些,那些戏经您一唱,就格外有味,耐看”。演《穆桂英下山》那天下午,一个老先生拄着拐杖从沟底往山岗上上,也是为了看戏。他说他都八十岁了。他没走到的时候戏就开始了,他听出来是豫剧《穆桂英下山》,他说是熟戏,可他还是坚持要看。他说,平顶山的戏不看可惜。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看一次。三天来,王家沟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看戏,有步行的、有骑电车、摩托车的,也有开着小轿车的。地处沟壑深处的乡间公路,时不时的会出现车水马龙;夜戏演完,人们打着手电四处散去,沟壑之间闪烁着点点亮光。。。。。。

戏剧,倘若没有了忠诚、痴迷的老百姓捧场,该演给谁看;再倘若没有了戏剧,老百姓们又去到哪里寻找传统文化中对戏的独特记忆与品味呢?

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豫剧院演出《五世请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