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晚,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已进入第13天,由湖北省豫剧团精心打造的现代豫剧《婆媳冤家》在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根据展演月组委会“一戏一评”的安排,当晚演出结束后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了专家研讨会。

会议由湖北省豫剧团业务团长王小平主持,文艺界专家刘彦君、何玉人、赵锡淮、池俊、景俊美,河南豫剧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发国,河南豫剧院办公室(党办)主任董继武,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严荣利、湖北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田松、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区委书记杨兴铭、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鲲鹏 、湖北省豫剧团团长宋艳秋,《婆媳冤家》主创人员贺志国、李玉美、王小平、周伟忠,主要演员张迪、康秀玲、罗松敏、张博、刘灿、张祖斌、杜金华、武向峰、饶玲等出席了会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魅力中国》杂志社、恒品文化·戏缘等新闻媒体列席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纷纷表示《婆媳冤家》演出非常成功,很好地继承了豫剧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认可度很高,具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希望湖北省豫剧团继续加油、继续努力,争取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剧目。此外,专家们针对该剧的不足也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该剧进一步加工提高,达到更高的水准。

王发国(河南豫剧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中国豫剧节三年举办一次,今年第四届中国豫剧节是与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合在一起举办的。开幕式8月4日在郑州举行。目前全国有专业豫剧剧团163个,民营剧团1000多个,豫剧从业人10多万人,号称“豫剧十万大军”。本届豫剧节共有来自全国8个省市21个院团29台剧目30场演出参加,特点是“三多”:参演省份多、参演基层院团多、参演新剧目多。豫剧的发展是与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剧目进一步提高。

何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最近连续观看了几部戏,无论是传统剧目的创作,还是现代剧目的创作,我都感觉到豫剧的发展不可估量。湖北省豫剧团是一个有将近60年历史的院团,坚持戏曲“三并举”的方针,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齐头并进,坚持的创作方向是正确的,有特色、有说服力。

一、这部戏是反映婆媳关系的戏,写母亲的戏,在戏曲创作上一直都有,但这部戏看似平常。从社会整体来说,中国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封建传统意识的国度,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在最底层的女性,她们争高低、争尊卑,在有限的人生空间里争取自己的价值和权力。婆媳关系的问题延续古今,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婆媳关系,仍然是家庭和谐的关键问题。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时代的变迁带给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个题材涉及人的观念的转变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孝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二、演职员老中青三代相结合,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给剧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演员表演中规中矩,能够看出有传统戏的功底。

三、音乐按照豫剧音乐的规律在创作,运行在豫剧音乐的旋律中。唱腔、伴奏、配器,都是豫剧的原汁原味,没有走样。但语言、道白、唱腔中有一些当地的风味,很有自身特色。舞台美术经过前几年的大制作,现在舞台美术基本上回归到了写意、空灵的戏曲风格,这部戏的舞美简洁,写意的美学观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全团上下都非常重视这次晋京展演活动,演出很成功,这是集体努力的结晶,值得祝贺。

建议:
  一、在第二场中,媳妇虎妹的转变太突然,应该渐变,不要突变。

二、在医院住院三个月,婆婆应不停地在窗前眺望,期盼有人看望她,失望后应该有反思的过程,她的思想转变也有些突然。总体来说,这部戏经过加工提高,会更加完美。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

豫剧的院团数量、从业人数和作品质量都在全国领先、齐头并进的现象堪称“豫剧现象”。豫剧的发展模式、经验可以借鉴。在远离豫剧本源的地方,湖北省豫剧团60年来坚持在基层演出、传播豫剧,精神可嘉、令人敬佩。尤其是演现代戏,对专业研究者来说,是一个课题,对演员来说,更是一个课题,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这部戏中演员很年轻,但他们的唱腔、表演都很轻松,观众听着也轻松。女主角25岁就能站在舞台中央,给青年演员锻炼的机会,难能可贵。

在唱腔风格上,既有豫剧的激情豪放,又有南方戏曲的清秀委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值得赞赏!希望这种风格能够坚持下去。满台都是中青年演员,很有朝气。建议:人物的转变有点陡。

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一、我非常喜欢这部戏的风格,有情趣的表现手法,创作现代戏,在文本上和导演手法上处理的风格很重要。

二、开场非常新颖,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理。编剧的手法张弛有度、节奏紧凑,把握的很好。解决矛盾的方式也很有趣,处理婆媳关系,有自己的特色。编剧在掌握“度”和处理的方法时,让矛盾双方冷静下来,用时间去解决问题。既符合社会的实际,又具有艺术的真实。编剧在道白、韵白处理得很有浓郁的豫剧中州韵味,很有情趣,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这也是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三、导演在冲突的处理和铺垫上,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处理得很巧妙,充满了生活情趣。

四、在表演上,女一号虎妹的表演非常有气场,不论是在与婆婆的对峙上,还是病房与人抢病床的临门一脚,把人物的艺术内力发挥到极致,处理得有张力,人物把握得很好。婆婆也很有张力,开场就给新婚的媳妇一个“下马威”。在医院病房里也有自己的内心表白,整体很好。婆婆很严厉,但不是端架子端出来的,是从内往外生发出来的,应该再揣摩一下。其他演员也表现的很好。

五、在唱腔上,豫剧是以唱取胜的,但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应该增加一些表演、歌舞,唱腔在表现人物情绪,烘托戏剧气氛等方面,做得很圆融。

建议:
  一、虎妹这个人物应该是立体、丰富的,有些太刚毅,应该增加一些女性的柔情。

二、第二场,开始有八个人的歌和舞蹈有点不合剧情,有点“跳”。

三、第三场“同心创业”的戏份有点弱,张力没有展开。夫妻创业应该有故事,或者是与主题有什么勾连。

四、最后一场,女儿和母亲的舞台调度不对,女儿见到母亲先有一大段表白,应该是先让女儿反思,然后再与母亲抱头痛苦。我对湖北豫剧团是满怀期待的,所以就希望这部戏走得更远,规避掉一些小细节,就会更加完美,成为经典剧目,常演常新。

赵锡淮(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从主题立意上,近几年来,新编历史剧较多,离现实生活较远。而反映当下现实社会中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比较少。所以,我呼吁关注当下现实题材的现代戏。这部戏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这部戏反映的是农村题材,如果到农村演出,一定会受到欢迎。通过家庭和谐,倡导社会和谐,主题立意比较好,时代感非常强,与当下提倡和谐社会特别契合。

二、从戏剧文学的角度上,婆婆、媳妇、公公,儿子等几个人物性格鲜明、独特,抓人眼球,婆婆龙妞与媳妇虎妹都是性格硬朗,但又有所不同,虎妹这个人物新意,她有思想、有主见、有担当。这是一个当代媳妇的典型。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成功以后,还要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这对青年人有一种启迪,如何孝敬老人,弘扬了正能量。

三、戏剧冲突强烈,喜剧味道浓郁,唱腔和语言诙谐、幽默,非常吸引人。每场戏都有独特的风格。第一场,载歌载舞,烘托气氛。第二场,发生强烈戏剧冲突。第三场,进城创业。第四场,母亲病重,悲喜交错。第五场,合家团圆。首尾呼应,悲喜交错。

四、音乐、唱腔非常符合豫剧的音乐特色,既有铿锵有力,又热情奔放,也有细腻委婉,旋律优美。1、导演调度顺畅,节奏分明,舞台上写意、空灵,只有一桌二椅,不用大制作。我非常反对大制作,大制作既阻碍表演空间,又阻碍演员心理。2、表演上,老中青搭配,青年演员都很优秀。主人公虎妹扮相好,唱功好,抒情感人,婆婆的表演到位,成功塑造了虎妹、阮伟、婆婆、公公几个人物形象。

建议:
  一、编剧需要再密针线,可以进一步完善。“医院”一场,不要总是让婆婆坐在床上,应该让她站起来后摔倒,然后再站起来,再摔倒,这样就会让人心生怜悯,对婆婆产生同情。婆婆通过一段唱讲述自己的身世,性格要强的原因。

二、迎亲时,阮伟对虎妹突然说母亲很凶,不好相处,虎妹还没有见过他的父母,一无所知,这不符合真实情况。虎妹应该是以前见过他的父母,只是见到客气的婆婆,没有见过真实的婆婆。

三、虎妹的转变太突然,她应该有思想斗争,这样人物的内心戏就会更加丰满,身段上可以再加一些戏,可以载歌载舞,虎妹穿高跟鞋,对表演有限制。总之,这部戏是弘扬正能量的一部现代戏。祝贺演出成功!

池浚(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

我在中国戏曲学院教过豫剧本科班,对豫剧很亲切。这部戏首战成功,向湖北省豫剧团表示祝贺。

一、这部戏体现了剧种和剧团的水平。从业人数来说,豫剧是大剧种,豫剧擅长以小博大,反映现实生活、家庭伦理,捕捉小题材,挖掘生活琐事。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豫剧团,以低就高,虽是县级剧团,却达到了省级剧团的水准。

二、从一个家庭小事说起,却引出“家和万事兴”的大主题。婆媳之间、上下两代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需要和睦相处。这部戏以小见大,从一个家庭入手,从低点进入,从高点而出,没有限制在家庭内部,从家庭开始,把问题推向社会,从社会又回到家庭,走出去再回来,这是非常有视野、非常有胸怀的,是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看待这个问题,体现出当代人的视野,体现了创业,体现了家庭问题不止在家庭解决,而是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处理,这是很高明的做法。

三、节奏明快简洁。从第一场的结婚喜庆,到第二场的矛盾冲突,第三场的时间转变,第四场的解决问题,第五场的大团圆结局,起承转合,没有痕迹,节奏分明,把握精准、精确。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语言有地方特色,有乡土气息,有生活情趣,亲切自然,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正的主题写得很有趣味,有爆点。

五、表演上,把传统戏曲程式非常自然地活用起来,不露痕迹,有了现代风貌。用戏曲的手法演绎现代戏,有很多身段、台步、开打,用得很巧妙,很自然。把传统的程式润物细无声地“化”进人物的表演中。不是照搬传统,而是活用传统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这是真正的用戏曲手法演绎的现代戏。

六、人物形象鲜明。一方面是剧本本身赋予人物的个性,有刚强、有懦弱、有倔强。每个人物都给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演员本身表演也很有特色,每个演员表演都很成熟。

七、唱腔非常入耳,是剧种化、行当化,人物化的,听起来非常舒服,非常亲切。对传统声腔和版式运用,与人物的情绪贴合得很紧密。既能扎根传统,又能运用得精准到位。

建议:
  一、剧情相对简单,骨头多肉少,即骨架大,内容少,缺乏填充物,质感不足。人物以恶邪概念化,婆婆一上场就拿出那么大的范儿;媳妇做生意一下就成功;媳妇身上的功夫有什么来由;媳妇转变有点简单,不能说服人,全家人的思想转变是被硬压下去的,感情没有真正回归。缺乏说服力, 应该用感情来说话,以情动人,用人来解决问题。

二、豫剧以唱为主,但也应该有身段,舞台调度需要动起来,画面才能动起来。

三、语言需要拿捏,媳妇虎妹和婆婆吵架、打架,给自己后来的转变制造了很大难度,挖坑太深,应该有反思过程,最后才能有深度的觉悟。

四、湖北不是豫剧的主战场,能够坚持奋斗60年,实属不易,值得敬佩!我们看到了剧团的努力,已经在豫剧的基础上显现了地域特色,形成了带有地域色彩的豫剧。应该扩大这个特色,坚持在湖北传播和发展豫剧,希望能得到湖北省各级领导更多的支持。

宋艳秋(湖北省豫剧团团长)

湖北省豫剧团(原襄阳县豫剧团)成立于1959年,有光荣的历史,曾为国家主席李先念、政协主席李瑞环专场演出,受到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豫剧名旦李喜华荣获“梅花奖”,在戏剧界享有盛名。剧团先后排演了《秦雪梅》《大祭桩》《清风亭》《花打朝》《儿大不由爹》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派豫剧风格。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剧团排演了《山村秀才》获得各种大奖,演出800多场,并代表湖北省晋京为建国60周年献礼演出,受到一致好评。近几年排演的《乡村调解员》《亲爹亲娘》都获得了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为了培养年轻新秀,我们给青年演职员提供锻炼的机会,这次晋京演出,我们大胆启用青年人担当主创人员,希望他们在首都大舞台上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更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和鼓励,我们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好好努力,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豫剧做出贡献。

  杨兴铭(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区委书记)

感谢各位专家的热情鼓励和宝贵意见,感谢河南豫剧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感谢湖北省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打磨、提升这部戏,争取让这部戏走得更高、更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