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纪念西河大鼓泰斗刘泰清诞辰106周年的曲艺专场演出在青岛音乐厅举行,刘泰清的子女以及李金斗、李建华等曲艺名家都登台表演,赵保乐回青主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金斗和李建华都认为当下曲艺确实不怎么景气,在谈及曲艺的创新时 ,认为一定要留住曲艺的魂儿,“别把最值钱的那部分给创新掉了”。

纪念西河泰斗:李金斗来青说相声

刘泰清原籍河北,1932年在青岛劈柴院开设泰清茶社,演唱西河大鼓。他经常演出的书目有《杨家将》《草船借箭》等,他的演出吐字有力 ,拟情状物形象生动,人物刻画细致逼真,他还能将山东大鼓的唱法融到西河大鼓中,形成独特的快打慢唱的艺术风格,听众送他个雅号叫“盖山东”。

当晚,北京、济南、青岛三地的曲艺名家会聚一台,纷纷登台表演 。相声名家李金斗告诉记者:“我和刘泰清的三女儿刘慧琴是同事,刘泰清是曲艺界的前辈,对青岛乃至山东的曲艺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来纪念他,对曲艺也是一种很好的振兴。”李金斗和李建华最后表演了《相声精萃》,著名单弦艺术家张蕴华也表演了单弦《风雨归舟》,著名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赵连甲还和牟洋一同表演了新创作的相声小品《笑说劈柴院》,此外,温淑萍的河南坠子《偷石榴》、杨菲的梅花大鼓《岁月如歌六十年》等也都让听众体味了传统曲艺的丰富韵味。

刘泰清的夫人吴云喜也是大鼓艺人,所以他们的儿女也多在曲艺表演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当天刘泰清的三子刘济祥就为山东琴书《大反话》担任伴奏,三女刘慧琴则表演了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据介绍,6月中旬刘慧琴还将在青岛举行探亲专场。

曲艺尚需振兴:多数艺人无力养家

近年来很多曲艺种类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李金斗认为,从总体上来说,曲艺不是很景气,很多曲艺演员都转型了,“这都在情理之中,一是面临生存的压力 ,二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追求”。

李建华也认为,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像郭德纲这样能靠说相声赚得盆满钵满的艺人实属“个例”,有固定单位能拿工资的曲艺艺人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少,大部分曲艺演员都是闲散艺人,靠干老本行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就拿我的几个没什么名声的徒弟来说吧,他们没有单位,就是在几个俱乐部之间串场子,在最景气、最辉煌的时候,一周能演5场,但每场能拿多少钱呢?要么是50元、要么是100元,单靠这个买包方便面吃行,但要买房买车就太不现实了。”

别做“投降者”:创新不能丢了“魂儿”

近年来许多艺人都在尝试相声的创新,继郭德纲的德云社大火后,冯巩徒弟贾玲和白凯南的酷口相声也开始走红,对此,李金斗和李建华都表示支持,“相声就是应该海纳百川、吸收各种营养,但反对那种盲目的改革创新,把最值钱的东西给改掉了,比如相声的魂儿就是靠两个人在那说学逗唱,不借助任何灯光、布景、音乐等辅助措施,靠两张嘴皮子就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而现在很多相声一改,灯光、音乐、背景全加上了,嘴皮子功夫反而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了,相声成了投降者”。

采访中,李金斗认为,年轻人要学习曲艺,虽然身上肩负着传承的使命,但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继承好传统。(记者 王法艳)

(摘自 《半岛都市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