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晋赣湘鄂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小壶天杯)”暨“生活与思想:当下曲艺创作研讨会”将于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黄山市休宁县举办。

皖豫晋赣湘鄂中部六省文化底蕴深厚,各地都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曲种和优秀曲艺演员,在中部崛起战鼓擂响之际,举办中部六省曲艺大赛暨“生活和思想:当下曲艺创作研讨会”有利于促进六 省曲艺艺术交流,推动六省曲艺创演共同繁荣,提升曲艺活动学术含量,推进曲艺研究的深入开展,鼓励六省曲艺家以自己卓越的才艺更地为中部崛起服务。

此次曲艺大赛中部六省共有25个节目参赛、除相声、喜剧小品、快板、数来宝外,各省参加比赛的都是本省的代表曲种。如河南的“大调曲子”、“河南坠子”,山西的“二人台”、“沁洲鼓曲”,江西的“萍乡春锣”,湖南的“衡阳渔鼓”、“长沙弹词”,安徽的“凤阳花鼓”、“黄梅大鼓”等。中部六省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我国的曲艺发展史上,不同曲种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比比皆是。如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的“大调曲子(鼓子曲)”其常用的曲牌“阳调”就是安徽的“凤阳花鼓”演变而来。据《大调曲子初探》一书介绍:“阳调原称凤阳歌,最常用曲脾之一,它源于安徽凤阳流行的秧歌”。又如河南的代表曲种“河南坠子”系由“莺歌柳书”和“道情书”的结合而形成,而“莺歌柳”则是明末清初颖河两岸的民歌小调与地方戏曲交会形成的一个地方曲种,目前“莺歌柳”已几近绝唱,而“河南坠子”仍在河南、安徽一带继续流行,成为豫、皖两省的主要曲种。这次举办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不仅可以使我省的曲艺爱好者大饱眼福,欣赏到各省丰富多彩的优秀曲艺。同时对中部六省曲艺界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安徽共有六个节目参加比赛,分别是合肥市曲艺团的相声《大饭店》,淮南的快板书《刀劈盐局》,安庆的黄梅大鼓《数风流》,芜湖的喜剧小品《套圈》,毫州的淮北大鼓《母训》,凤阳县的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我省选送的六个节目都曾在省内外各项比赛中获奖,参赛节目重在创新和推出曲艺新人。凤阳花鼓是我省唯一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曲种,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曾在北京“怀仁堂”为毛主席演出,这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黄梅大鼓”是我省近年来在安庆地区传统鼓曲的基础上,吸收黄梅戏音乐元素,正在逐渐形成的一个曲种。自2002年以来,“黄梅大鼓”多次在省内外曲艺艺大赛中获奖。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栏目曾2次播出安庆市迎江区文化馆演出的黄梅大鼓《六尺巷》和安庆市双莲寺小学演出的黄梅大鼓《红色班会》。在全国许多曲种,正在消亡和而临衰竭的背景下,“黄梅大鼓”的崛起,正在引起曲艺界的重视,中国曲艺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将在适当时机召开全国黄梅大鼓学术研讨会,对黄梅大鼓的定位、发展和未来进行讨论。我省这次参加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将推出一批曲艺新人,如亳州市淮北大鼓《母训》演唱者徐美玲曾在不久前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北京市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文联推新人大赛”中荣获戏曲组“全国十佳”,是我省进京决赛唯一进入“全国十佳”的选手。

在中部六省曲艺大赛期间,还将召开“生活与思想:当下曲艺创作研讨会”研讨会,采取6+3的模式,由中部六省吸收江苏、浙江、上海三地曲协参加,当前的曲艺创作尤其是曲本的文学创作,成为制肘曲艺繁荣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不争事实,而在影响曲本文学创作的诸多原因之中,态度浮躁而不深入生活,或者有一些生活的依据和积累,但缺乏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思考,致使节目的内容和主题不够丰满健康,或者审美的价值不够高格向上,从而难以真正打动人心,赢得观众、听众的追捧共鸣。为此,在进行曲本文学的创 作研讨时,将“深入生活”和“提炼思想”作为核心议题加以关注讨论。这次研讨会共收到中部六省及江、浙、沪三地作者的26篇论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生活与思想”这一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本次帅艺大赛历时三天,期间将举行两次比赛,两次理论研讨,具体时间安排为:4月20日(星期五)报到;4月21日(星期六)举办第一场比赛,第一次理论研讨;4月22日举办第二场比赛,第二次理论研讨。

4月22日晚上,将在刚落成的休宁县体育馆举办盛大的颁奖晚会,届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栏目导演、主持人汪文华等嘉宾将登台演出并为获奖演员颁奖。(记者 叶水茂)

(摘自 《安徽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