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派艺术津门薪火相传
天津是著名的曲艺之乡,它以海河特有的容纳百川之心胸,将各地来津的曲种融入其中,成为天津曲艺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坠子皇后”乔清秀为代表的河南坠子,就是由外地来津经改革后成为津门流传的曲种之一。而今,这个曲种不仅依然拥有众多的听众,而且薪火相传,人才辈出,演出不断。
河南坠子是河南最著名、流传最广的曲种之一。据《河南曲艺志》和《中国曲艺志·天津卷》等资料记载:1929年,小有名气的乔清秀、乔利元夫妇应邀入天津北海楼等演出。乔清秀在演出中看到天津观众的欣赏要求与以往演唱地区的观众有很大区别,就与乔利元、琴师康元林等人一起对河南坠子的内容、音乐、语言进行改革。为了吸引天津观众,他们不仅移植了大量在天津流行的曲目,还对已有曲目进行改词,增加天津地方色彩。在演唱中灵活运用京音、津音与河南乡音,加强与观众的交流。唱片公司还为她发行了近20张唱片,使乔派坠子风行大江南北。1935年,乔清秀在电台演播,被誉为坠子皇后、坠子女王、坠子大王,曲艺观众“满城争说乔清秀”。乔清秀的成功吸引了大批河南坠子艺人纷纷到津,其中不乏已在河南、河北享有名气者。1930年,刘礼贤率先在天津南市清和街开设林泉茶社,是天津出现的第一个专演坠子的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在津的河南坠子演员以饱满的热情上演了大量曲目,一些新曲目也受到好评。上世纪50年代,曹元珠等演员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团,不仅演唱还收徒传艺,使河南坠子在天津薪火相传。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天津屡次举办河南坠子专场、乔派专场演出及各种研讨活动,使河南坠子、乔派坠子的艺术得到发扬,并培养出了新一代演员。
改革开放以后,天津与河南的艺术交流不断。河南曾请乔清秀传人乔月楼到郑州为青年演员讲课辅导,其他名家也曾到河南交流,中国北方曲校设有河南坠子课,一些曲艺票友也拜师乔门。如今,河南坠子这个曲种在本市演出依然很受欢迎,谦祥益文苑、中国大戏院小剧场等经常上演,深受观众欢迎。(记者 何树青)
(摘自 《今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