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讯 (摄影:孙觉非)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于2018年5月在北京拉开了帷幕。山西省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创编的历史剧《平城赋》作为戏曲大省山西唯一入选的剧目,应邀于2018年6月5日、6月6日晚7:30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董晓云 饰 冯淑仪(少年)
《平城赋》是一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全面展现中华文明积累和发展关键阶段、改革派代表人物、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嫡祖母的思想情感世界和政治风范的大戏。该剧以冯太后励精图治、推行改革的心路历程为主线,艺术再现了北魏艰难的改革之路和冯太后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整台演出恢宏大气,音乐新颖时尚,地域特色鲜明,唱腔优美动听,舞美简约大方,服装制作考究,既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在戏曲创作方面精湛的艺术追求,又巧妙融合了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厚重文化特色,展现了古都平城辉煌的人文历史,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是以地域声腔艺术再现恢弘历史时代的史诗性大戏。
张彩平饰 冯淑仪
该剧汇集了国内一流的主创团队,特邀著名舞台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李红梅联合执导,著名编剧、国家一级编剧王卫中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恩和巴雅尔担任音乐设计,国家一级作曲孙宏旺担任唱腔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赵国良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蒙秦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蓝玲担任服装造型设计,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梅花奖获得者张彩萍领衔主演。
《平城赋》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北路梆子近年来打造的一部引人注目的精良之作。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发源于山西雁门关附近的忻州、朔州一带,大约16世纪中叶在蒲州梆子的影响下,结合当地民间艺术逐渐形成,19世纪初叶已趋成熟,曾经流行于山西北中部、内蒙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北路梆子腔调高亢、激越,表演强健有力,音乐节奏直爽慷慨,表现了塞外人民豪迈强悍的性格。2006年,北路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54年,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建团。早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先后为邓小平、彭真、郭沫若、叶剑英、华国锋、薄一波、杨得志等中央领导演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和好评。一代文豪郭沫若观看后,泼墨挥毫写下了“看罢南梆看北梆,慷慨激昂不寻常”的诗句。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被艺术界誉为“一二三四五、南北两头数”的专业院团。2011年,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更名为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开启了传承创新的新时代。
张彩平饰 冯淑仪
《平城赋》主演张彩萍,是北路梆子的领军人物之一。1982年,她在山西省青年优秀演员评比演出中即荣获山西省“最佳青年演员奖”;1987年7月在山西省电台举办的北路梆子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赛评比中荣获“杏花奖”;2002年6月参加山西省小剧种、小戏、小品调演中获“表演一等奖”;2003年4月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近30年来,她以深沉的文化担当,深入城乡各地为广大群众主演30余出大小剧目,在北路梆子戏曲舞台上塑造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
张彩平饰 冯淑仪、张华 饰 拓跋卜、闫玲 饰 拓跋弘
2015年始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山西省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在大同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领导下,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立体式阐释影响深远的“北魏文化”,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平城赋》。经大同市文化局申报、山西省文化厅遴选推荐、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严格评审公示,大同市北路梆子原创剧目《平城赋》成功入选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剧目。
张彩平饰 冯淑仪
文学家余秋雨曾经在《从何处走向大唐》中盛赞冯太后到魏孝文帝的宏大改革:“吞吐万汇,兼纳远近,几乎集中了世界上几大重要文化的精粹,熔铸一体,互相化育,烈烈扬扬。这种宏大,举世无匹。由此,大唐真的近了。”《平城赋》正是展现这一壮阔画面的历史剧。评论家韩玉峰称之为“一部恢宏壮阔的历史正剧”。这出戏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和中国神韵,令人动情、动心、动容,体现出深邃的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的创造性转化。《平城赋》的艺术成功,为大同市乃至山西梆子戏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文艺精品,积累了珍贵经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