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北京平安里西大街上的梅兰芳大剧院里座无虚席,由我市上党落子剧团去年排演创作的大型现代戏《申纪兰》正在这里上演。粗犷大气的唱腔、真情感人的剧情,令前来观看的首都观众大为赞叹。作为文化部23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之一,来自我市的戏曲演员与国家京剧院、国家话剧院、中国武警文工团等国家级文艺院团的艺术家们一道登上首都舞台,展示上党地方剧种的独特魅力。

这是我市五年来不断提升文化建设、奋力打造文化精品的一个缩影。2007年至2011年,我市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狠抓文化建设,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进入2011年,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迎来文化发展的春天。我市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地方剧种和曲艺形式为主载体,一批反映时代、体现上党特色、具备一流水准的精品力作被创作出来:市上党梆子剧团《魂断西湖》、《狸猫换太子》,市豫剧团《吴琠进京》、《裴寂还乡》,市歌舞剧团《小二黑结婚》、《回家过年》、《幸福赞歌》,市文化艺术学校《窦娥冤》,长子县丹峰梆子剧团《鲍宣》,长子县人民剧团《西燕长歌》……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文艺评选活动中纷纷获奖,取得良好的艺术成就与市场效益。

在艺术创作加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快马加鞭。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通过抓设施、夯基础、创一流,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9年至2011年,实现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三连冠”。如今,我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努力开展示范区各项创建工作,设立1000万元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市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在创建示范区的契机下,积极大力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工作,长治县(潞安大鼓)、黎城县(布艺黎侯虎)、屯留县(瞪眼家伙)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沁源县、襄垣县、长治县、屯留县先后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先进单位)。全市132个乡镇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全市3452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室,并配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图书、书柜、文化活动设施……

2009年4月,我市制定出台了《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长治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标志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拉开帷幕。2011年,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5个市级国有剧团和14个县级国有剧团全部进行了转企改制。市级5个剧团完成了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登记、验资、工商注册、核销事业编制等工作,基本实现了转企改制。改制后的文艺院团将充分面向市场,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破茧成蝶。五年之中,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了澳瑞特健身器材、上党堆锦、八路军文化园、郊区锦绣纺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集团,打造了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