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真让我吃惊!”前两天,一位在宣传系统工作的朋友说,“山东梆子红火的时候,有亲戚曾在省山东梆子剧团工作,后来随着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撤销,居然去博物馆当保卫了。”这样的境遇,说起来让人唏嘘不已。但是现在,山东梆子正日渐恢复其昔日的光彩,尤其是剧团和演员的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效果,令人惊喜不已。

上世纪80年代,省山东梆子剧团撤销,山东梆子的发展落入低谷,一度成为了“濒危物种”,最艰难时仅一个专业剧团在苦苦支撑。随着十艺节对全省文化工作的推动和促进,以及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的开展,山东梆子又重新焕发光彩,还推出了4部题材各异的大戏。

说起来,山东梆子是最能代表山东人粗犷率直、豪放大气性格的剧种,红脸演员窦朝荣的《两狼山上》也被誉为山东梆子的经典唱段。60年后的今天,泰安市山东梆子剧院在保留经典唱段的基础上,以现代艺术重新创作了《两狼山上》,在传统戏改编创作方面有了新突破。

每每说起戏剧,我们都要求创新发展,但创新需要勇气。现在,我省许多地方唱豫剧的改唱山东梆子,但我们绝不能舍弃山东梆子的精髓。否则,改来改去,就会既不像梆子,又不像豫剧,圈内的人不认可,圈外的人不承认了。

现在,我们的文艺界尤其是戏剧界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维模式和惯性,那就是凡创作必要求每部戏都成为经典,新创一个剧目总是被要求不能失败,使得大家不敢轻易尝试创新,也使得剧作家的创作激情受到约束。

尤其是现代戏“新瓶装老酒”已成为文艺界公认的弊病,忽略戏剧与时代、行当与人物、技巧与情感,给人以老戏老唱的感觉。其实,看看我们的前辈艺术家,梅兰芳一生排演了几百部戏,也不是全部都留得下来。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去尝试现代戏,不要怕失败。

这些年,山东梆子创作方面,我们不仅推出了新编历史剧《两狼山上》、《萧城太后》,而且接连推出了两部大型现代戏,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和反响。这不能不说,在剧种沉寂时坚守的山东梆子人,有着背水一战、锐意创新的勇气。否则,何谈振兴山东梆子?

据了解,现代戏《古城女人》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一座古城内,织棉店女当家陶贞兰一家,在日寇暴行的肆虐下,面对共产党革命战士临死前相求的任务,从最初的害怕到舍命相护,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演绎了一段大义凛然的感人故事。

如果说革命题材略显“保守”的话,著名剧作家孟令河创作的《圣水河的月亮》则发人深思。经济发展大潮下,不甘忍受贫穷的农村男人纷纷进城打工挣钱,女人们则守家护田、扶老携幼。在描述他们的经济活动中,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这就是孟令河创作的初衷。

济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长征认为,“谁都想在十艺节中取得好成绩,但我们选山东梆子,看重的是它在沉寂了20多年后重新焕发的活力。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让山东梆子‘唱响全国’。”

备战十艺节的过程中,山东梆子的4部大戏或许还需继续打磨,继续提升,但他们创新的勇气值得肯定。须知,允许尝试,允许创新,才是对艺术最好的保护。

与其瞻前顾后止步不前,眼睁睁地看着戏剧成为“博物馆艺术”,多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让它受到更多新观众的青睐,又有何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