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河北梆子的不解情缘
从听到河北梆子戏曲的那天起,这个词汇就深深扎根进了我的心里,融汇到我以后的现实生活中。直至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76年夏季,我出生在河北省易县北桥头村,毗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清西陵不远,那时村里的整体条件还不错,村里干部们比较喜欢看戏,所以在我儿时的那段岁月里,村里每年年底都要请剧团来唱戏,丰富村民们劳作之外的文化生活。
最早在脑海里对戏曲有印象的是我五岁那年的腊月,父亲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裹抱着我去看戏,当我看到台上那些人脸上涂抹着五颜六色的油彩,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枪,就恐惧的往父亲怀里扎,不过我倒是蛮喜欢那些头上戴着漂亮的花朵、背后梳着长长的大辫子、身上穿着华丽的服装、在台上扭动着腰肢、小心奕奕的迈着小碎步、咿咿呀呀忽高忽低有着美妙嗓音的女子,尤其对她们的唱腔非常感兴趣,父亲告诉我说她们唱的是------河北梆子。
1983年,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平时舍不得花钱,但犹喜爱河北梆子的父亲一咬牙,一狠心买了一台“海燕”牌录音机。自从有了它,我也从原来的活泼好动变得安静了,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放下书包,打开录音机听河北梆子磁带。
父亲为了省下买磁带的钱,就与周围邻居、亲戚们借换着听。那时听的最多的就是天津河北梆子名家王玉磬老师的《辕门斩子》这部戏,耳濡目染,渐渐我也能跟着哼唱几句了。
农闲时,一家人围在炕桌边吃饭,父亲总让我给他唱几句儿解闷儿,什么《八王爷进帐来》《戴乌纱好一似愁人的帽》《木瓜开言道,姑娘你是听》等唱段,我都信手拈来,开口就唱,父亲见我唱戏的时候摇头晃脑像那么回事,就会高兴地多喝两杯,掏兜给我几分零花钱儿算作鼓励,我也会攒起来买铅笔、橡皮,和大张白纸(裁成作业本)。
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到高兴处,我还会自制戏曲道具,比如:把自行车轱辘圈拿绳套在身上当成官服的“玉带”披上薄毯子做“蟒袍”,两条白毛巾搭在手边成”长长的水袖”,用铁丝弯成一个圈、两边各横一根戴在头上为“乌纱帽”,把母亲做鞋用的麻绳系在嘴唇边当成“髯口”。装备整齐后,好戏开演,一众人等,玩耍的昏天黑地、喊唱的满头大汗,父母和周围邻居看见我古怪装扮和调皮台步,笑的都直不起腰来……
相邻五里地的“台头村”每年四月十八赶庙会,都会邀请县级河北梆子剧团去助兴演出。每当这时,我都会手里紧攥着死磨硬泡从父亲那里要来的五分零钱,步行五里地,去邻村看戏。渴了就狠狠心花一分钱买碗“冰糖水”(就是井拔凉水加糖精和醋精),中午饿了也没钱吃饭。散戏后,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嘴里大声哼唱着早已滚熟于心的河北梆子腔,无忧无虑,仿佛已经忘记了饿的咕咕叫的肚子。
学校发现了我会唱河北梆子的特长,推荐我去县文化馆参加文艺汇演,并请村里的板胡艺人给我拉弦伴奏,王永芝校长(已故)敲梆子。我演唱的是《辕门斩子》中佘太君的“桃红马绣绒刀江山来定,回朝来....”没想到,一段唱下来,竟然获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幸亏早有准备,又返场演唱了一段《三拜花堂》,演出效果出奇的好。
演出结束后,校长掏钱给我买了两个大红苹果以示鼓励,我啃着大苹果,那叫一个美呀!心想唱几句河北梆子还能有水果吃(那年月在农村能吃上水果,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半个月后,乡文化站站长带着一张奖状(县文化馆文艺汇演二等奖)和一支钢笔来到了学校,亲自颁发给我。这是自从喜欢河北梆子以来收到的第一份最有代表意义的大礼,从此,我对于河北梆子更加留意和用心学唱了。
198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石庄中学,就在那里住宿读书学习。学校所在的村里每年二月二庙会,所邀请的易县河北梆子剧团最吸引人的连本戏是《蝴蝶杯》《王莽赶刘秀》,也是必演剧目,戏台距离学校不远,我抓紧时间写完作业,早早地来到戏台下等着看戏。几块石头搭起来就是我的座位,可以说是津津有味儿,摇头晃脑,如醉如痴的欣赏,全然不顾四周年迈老人们投来的异样目光。
特别喜欢《王莽赶刘秀》中舍弃自己亲生儿子救下汉室后代、忠心报国的柴文进;憎恨谋权篡位、毒辣奸诈的王莽;鄙视狐假虎威、卑微走狗的苏献;同情幼年逃亡、心存大志的刘秀;可怜忠贞爱夫、无奈自尽的王玉莲;怒斥起义杀妻、自私自利的吴汉。可以说,从戏曲中让我学到了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
河北梆子的很多剧目对我年少时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起到了奠基作用,也想到有一天能够像演员一样尽情地展示自己,这也是我深受父亲地影响,喜爱河北梆子的原因之一吧?!
1991年,我考取了离家25公里以外的塘湖高中。塘湖村每年四月十八庙会都会请河北梆子剧团前来演出。因为我白天要上课,所以只能在晚上去看戏。吃完晚饭,写完作业,就偷偷地跳墙跑出学校,一路狂奔,就怕看不到帽戏。这段日子里,陆续观看了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出。也逐渐了解了剧团演出的流程,比如演出前要敲“三通鼓”当锣鼓点敲响的时候,是告诉人们,戏马上就要开演了,等不及的小孩子们撂下饭碗搬起凳子,椅子,去占座。又比如,正戏演出前通常加演帽戏,一般剧目是《柜中缘》、《喜荣归》、《岳母刺字》、《拾玉镯》、《闹天宫》、《挡马》《杀庙》等。记忆最深的是他们团的连本戏《半夜夫妻》(也叫大明烈女传、邹魏奇案、大明冤案)。故事发展错综复杂,既有家庭伦理道德,又有君臣治国安邦。戏里的反面人物余杭县令贪财枉法把水搅浑,使女主角魏玉莲遭受不白之冤。故事情节发展很有悬念性,看完第一本就想接着看第二本。最后情节魏玉莲闯銮驾告御状,我在台下真为她捏一把汗,大段的哭诉“反调”唱腔,演员、观众都同时落泪,不仅对女主角更加同情,对奸佞又多了一分痛恨。戏迷们都义愤填膺,恨不得把台上的余杭县令揪下来暴打一顿。
晚上看完戏,再次翻跃学校高高的院墙,还要留心躲开学校的巡夜安保。寝室的同学都已睡熟,轻轻地推开门,悄悄地钻进被窝里。可还是沉浸在剧情里翻来覆去激动地睡不着,就打开手电在被窝里预习明天的课程,迫使自己静下心来。
后来,我写了一篇戏曲观感--《论河北梆子“大明冤案”》,还获得了语文老师的夸奖并做为范文贴在班里“学习苑地”专栏里!藉此鼓励大家以我为榜样多欣赏戏曲,陶冶情操。也就是这部戏让我结识了剧团里的演员李玉琦、孟静、边凤霞和板胡杨辉老师。后来从网络上知道她们至今依然活跃在河北梆子舞台上。其中他们团演出的《南北合》《牛郎织女》《夜审姚达》《回龙传》《李慧娘》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1994年,我考取了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师范大学。在大学里我被评选为学生会文艺部长,当选原因也是因为我喜欢戏曲文艺,有组织能力,并能唱上几段河北梆子,同学们对我也是刮目相看。每逢节日元旦,凡有组织联欢晚会,我都会自荐或被邀请登台演唱。为此自己还有点小自得。
说实话,那时的学生们喜欢河北梆子的并不多,认为是嚎啕痛哭一般。晚自习课大家都在听歌曲《灰姑娘》《苦行僧》《同桌的你》,而我所听的磁带却是《蝴蝶杯》《钟馗》等。又有谁能够知道这河北梆子戏曲中所独具有的慷慨悲歌、耳热心酸、激情豪迈、心情振奋正是这一古老剧种的最大特点。偶尔的,我也在自习课上用录音机小声播放,渐渐地,有的同学也喜欢上了河北梆子。在我枯燥的平面、立体、色彩构成的专业课中,我的作品也大多也与河北梆子内容有关,其中有两件毕业设计作品还被留校成为示范课件。我感谢河北梆子一直占据着我的精神领域,是它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
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没有按照学校的统一分配去当老师,而是到了唐山市一家装饰公司做室内设计和实木家具设计。初涉社会的人情世故,独在异乡的我有时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每当遇到工作挫折和情感打击时,便会独自一人走到城市以外的僻静之处,面对荒野和阴霾的天空大声嘶唱河北梆子“儿好比那空中雄鹰把翅剪,儿好比海底蛟龙困那沙滩.儿好比.... ..”一张嘴就泪流满面,却全然不知,任那声音在荒野里回荡,任那秋风吹起身上的单衣瑟瑟发抖,任那委屈无助的眼泪洒落胸前……情同此心,戏伴人生。
曲罢,沉重的脚步变的轻松了,郁闷的心情变的开朗了,静听、高歌河北梆子是我情绪释放、生活减压的最好方式,戏词里唱出了我的人生,而我却不能因此游戏人生,痛定思痛,面对困难,抹去眼泪,重新扬帆。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找到一位河北梆子女演员做伴侣该有都好啊,就算她是票友也行,最低标准只要她不讨厌河北梆子就行。
2000年,我和只认识了26天的女朋友结婚了。最让我敬重的是她对于艺术的尊重和对我热爱梆子艺术的支持。我们的婚礼是在老家举办的,方式也别具一格------请了当地比较有知名度的河北梆子民间剧团盛装演出了《辕门斩子》和《大登殿》两部戏。做为要当新郎官的我还在剧中客串了一把“八王爷”和“薛平贵”,一时间在当地成为美谈。
结婚后,我们互敬互爱,爱人也在长时间里受我的熏陶下,毫无办法地喜欢上了河北梆子。在她怀孕期间,我总播放的也是河北梆子,等到孩子五岁时也能咿呀地学唱《大登殿》中的“金牌调来银牌宣”了,我私下认为莫非这是胎教的作用?女儿现在十二岁,她也能安静的和我们一起坐下来观看河北梆子演出。同我儿时一样,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也能登台演唱河北梆子唱段了。
2004年,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北京。有幸多次观看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出且一发而不可收,同时结识了剧团的很多名角,名演员,他(她)们都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直至成为了好朋友。目前我也是“北京市河北梆子戏迷联谊会”一名组织及参与人员。和他(她)们相处是一种快乐,在一起聊戏品茶,是人生的一大洒脱,美哉!快哉!
在我工作之余,河北梆子依然是我的酷爱。工作累了,泡好功夫茶听段河北梆子腔是我最大的享受。高兴时唱段“反调”,让自己平静下来;愁闷时,唱段“尖板”让自己快乐起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有河北梆子陪伴着我。
以后生活照样离不开河北梆子。喜欢她那委婉诉说的二六板;悲戚凄凉的反调;优雅洒脱的流水板;高亢激昂的导板。总之喜欢她的一切,河北梆子是一种独特的地域表现之美!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表的美!河北梆子陪伴着我一路走来,无论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
这辈子,我注定与河北梆子算是结下了不解情缘......
在这里诚恳感谢刘志兄长、杨东影贤妹的雅正!
闲来无事,自己扮上,过把瘾------
我收藏的部分河北梆子光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