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4月16日,2017第二届乡村戏剧节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牟家院村举办,全国各地二十多个演出团队参加演出活动。
章丘梆子剧团参演,为参演队伍中唯一一支传统剧团队伍。整整一上午的演出活动中,现场观众爆满,演出氛围热烈,戏剧表演备受赞誉。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山东讴”,也叫“东路梆子”,与秦腔为老西路梆子相对而言。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
据《山东地方戏剧史料汇编》记载,明末清初时,山西和陕西梆子的流散艺人跟随一些山西商人,沿黄河来山东谋生,到处演唱山陕梆子,当时,章丘是商贾往来的重镇,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所以当时的“梆子腔”在章丘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这种“梆子腔”,由于受到当地方言、风俗、民间音乐和民间戏曲的影响,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了的“梆子腔”取名为“章丘梆子”。
再后来,“章丘梆子”与“横笛梆子”(即河北梆子)都称之为“梆子腔”。这个时期,两种梆子又经常同台演出,为了区别这两种梆子,便根据这两种梆子的地域不同,改变了对“梆子腔”的名称。“横笛梆子”多流行于济南以西和西北,就改名为“西路梆子”,“章丘梆子”多流行于济南以东,就改名为“东路梆子”。
清末民初,“章丘梆子”在济南非常盛行,最著名的是以郭廉孝(1855—1929)为代表的济南“三合班”,曾红遍济南、潍坊、济宁、兖州等地。京剧著名演员汪笑侬到济南演出时,仰慕其名,曾停了演出去看他的戏,并大加赞扬其精湛的表演艺术,赠其红蟒一件。
近年来,章丘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传统剧团的扶持不断加大,在资金、设备、政策上给予广泛支持。组织有关部门,重新挖掘整理剧种,恢复黄露泉老梆腔剧团,招收新演员,进行排练演出,使老帮腔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为传承地方文化,2016年章丘梆子成功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