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

她用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把美狄亚演绎的淋漓尽致

并且凭借河北梆子《美狄亚》红遍国内外

受到国内外无数观众的追捧

她坚忍内敛

为河北梆子艺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她填补了继雷宝春之后七年间没有河北梆子演员获梅花奖的空白

她就是中国的“美狄亚”、 著名河北梆子旦角演员—彭蕙蘅


解说:

河北梆子《美狄亚》是在古希腊著名悲剧《伊阿宋与美狄亚》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它将两个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融为一个充满鲜活活力的个体,用中国的传统戏曲重新演绎了古希腊悲剧,堪称是东西方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而将这个悲剧里的主角塑造的完美至极的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大家都很熟悉的河北梆子旦角演员彭蕙蘅。1993年,由彭蕙蘅主演的河北梆子《美狄亚》一剧在希腊演出。当时观众对她有这样的评价:“悲剧的天才”“一位年轻姑娘以难以想象的艺术才能扮演了美狄亚”。而这出戏也使彭蕙蘅红遍了国内外。


同期:

观众评价还是很多,说,他们西方人很夸张,哇,一个年轻的姑娘、一个二十二的姑娘用难以形容的艺术来表现美狄亚,她的唱腔令人心碎,她超越了卡拉斯(希腊歌唱家)

解说:

这个言谈举止间充满着知性美的人就是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员彭蕙蘅。看着她那落落大方且不失文雅的外表,谁又能想到曾经的她,性格却与现在有着截然相反的差异。

彭蕙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七十年代后期,戏曲文化进入到了空前的复兴时代,各地戏校纷纷开展大范围的招生,年仅十一岁的彭蕙蘅在当时的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被河北省艺术职业学校(现为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一眼看中。

同期:

我走进戏曲这一行是误打误撞,我们家其实应该说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呢,老戏突然开放。那我赶上这个时候,当时十一岁在石家庄上学,省艺校就是我现在在的学校,到我们学校去招生,就一眼看上我了,在我们学校一百多学生里面选上我了。

我很沉默,我小的时候比较自闭,因为家庭的环境、教育比较严格,不爱说话。但是你说不是缘分嘛,就看上我了,可能因为长了一双大眼睛。

解说:

沉默寡言的彭蕙蘅是当时唯一一个被选中的学生,但这样一来,让她的父母很是为难,因为在他们看来,按照家里的条件,自己的女儿应该是上大学深造的,可如果彭蕙蘅去学戏,就怕她在戏曲道路上会走的很艰难。


同期:

当时家里也是很矛盾,很纠结,说,家里这个,开句玩笑话,祖宗八代没有干这个的,说能行吗,没有人去帮助她,我父亲是天津工学院的老大学生了,真是希望我考大学,觉得我学习还可以,希望家里能供一个大学生,当时1978年特别兴考大学,那会儿中国的高考制度刚开放,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家里有个大学生,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解说:

好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彭蕙蘅似乎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在一个亲戚的说服下,彭蕙蘅的父母最终同意了她去戏校学戏。从此,彭蕙蘅终于踏上了这条给她带来太多荣耀与辛酸的戏曲之路。

同期:

后来我有个亲戚、远房亲戚,是我姨夫,他就说这个孩子的性格过于内向,其实搞文艺可以把性格改变一些,既然那么多学生里选中她了,肯定有老师选中她的道理,还是上吧。我入学晚了几个月就是因为家里的矛盾,家里纠结。阴差阳错,等于说戏曲选择了我,进了省艺校的大门等于进入了戏曲的大门。

解说:

由于从小就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彭蕙蘅,塑造了她内向的性格,甚至可以说是孤僻。初入戏校集体生活的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别人沟通与交流,这种现象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眼里却成了清高、不愿意与人接触。对于戏曲一无所知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去练功,而且经常会闹出笑话,这使幼小的彭蕙蘅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同期:

戏曲是一定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精神,才可以去完成的,你想做的出人头地,要做的好的话,那样要付出的努力会更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先说我心里的难是什么,因为我从小(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都属于知识分子,当时文革的时候受冲击,所以我的性格(在)小时候很孤僻,突然到学校来,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到了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里面,我跟大家就是有点格格不入,老师们说我清高。其实我特别想跟大家去沟通,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跟他们去沟通,也小。再加上家里几代人没有做这一行的,不知道什么是戏曲,懵懵懂懂的就进来了。前三年下来不知道什么是戏曲,不知道功该怎么练。

我们班大多数孩子比如拿顶、比如来几个简单的跟头、踢腿、唱腔都能掌握一些,我是一无所知的,拿顶我们女孩练功,一排十几个,都能上去,我上不去,这自尊心也受不了。

解说:

虽然那时候还小,但这些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却激起了彭蕙蘅的斗志,自尊心很强的她,认为如果做不到跟其他同学一样是很没有面子的事。就这样,为了“不让自己丢人”这样一个简单想法,她便更加刻苦的练习基本功。在其他孩子还围在父母身边嬉笑玩耍的时候,她就已经偷偷的跑到学校去练习了,这种精神使学校老师很感动,同时也都记住了她。

同期:

戏班有一句话,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因为你很吃力,两天不练功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就知道了,其实这是要求一个专业演员的行话了,我记住了,我就永远都忘不了。我大年初一都在学校练功,当时学校都是封着的,大院你也不能练啊,然后我就跑到那个餐厅,它个别窗户是打开的,我就从窗户里跳进去,我去练功、甩红绸、踢腿、然后翻、去练这些基本功。餐厅下面一层油腻啊,我甩完红绸我的鼻子啊,我的(脸)凹凸的地方全是黑的,出来(的时候)就跟一个小鬼脸一样。但是老师们很感动,因为当时学校有锅炉房,老师们打水,都知道,78班梆子科,当时是梆子科,有一个特别刻苦的女孩儿,大家都记住了这一幕。

解说:

就在彭蕙蘅三年级的下半学期,学校决定由著名河北梆子艺术家郄承鸾老师教学生排河北梆子经典剧目《宝莲灯》。同学们听说能学这出戏,都非常兴奋,盼着出任主要角色。当时老师将饰演“三圣母”的候选人分了十二组,彭蕙蘅被分在最后一组。郄老师确定人选时一边教一边让学生们试着表演。彭蕙蘅在试演时已是最后一组,但郄老师却一眼就选定了她,从此也改变了彭蕙蘅学艺的命运。

同期:

天津的郄承鸾老师,她是我们的前辈老师,是我们梆子剧院非常好的非常优秀的一个老师。她一进排练场,左看右看,我们甩完红绸又去练剑,都是我们戏里需要的技巧。她看了一会儿,她说最角落的那个女孩儿出来。她就跟我们当时的科主任,科主任是边德成老师,(郄承鸾老师)说就她了。我印象很深,边老师说你再想一想,她不是最优秀的,郄老师说我就看上她了。

解说:

在河北省职业艺术学校六年的时间,彭蕙蘅从一个连基本功都做不好的学生到最后的优秀生,付出了平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这六年中,彭蕙蘅也受到了贾桂兰、郄承鸾、刘香玉等几位老艺术家的亲授,为她在以后的戏曲道路上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在省艺校毕业之后,彭蕙蘅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河北省梆子剧院青年实验团,当时在没有经验也没有角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了去贫困落后的农村演出。

同期: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河北农村还是很贫穷的,我们就一头扎到(农村),我们经常说鸟可能都飞不到这山里来。我跟你讲,开句玩笑,涉县武安那边的山里现在是相当发达的地区,当时可不是啊,当时没有公路,我们的车拉着我们的箱子进去了,就是一下雨就出不来了,出来了可能在路上就掉到山涧里了,就那么深的山里面。

解说:

在农村演出的日子一晃就是四年,虽然条件很艰苦,每一次出去演出的时间都会长达几个月,但彭蕙蘅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因为她喜欢戏曲,她知道所做的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历练,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些观看自己表演的当地老百姓也给她带来了感动,他们的淳朴、热情与善良深深的冲击着彭蕙蘅的心灵,所以这四年的经历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同期:

它简陋,但在我心里那个舞台是很重的,因为我学了六年,我太需要一个舞台把我的艺术去跟观众交流了,在舞台上这一辈子就是我的价值,那四年真的奠定了我跟舞台的感情。

解说:

喜爱戏曲的彭蕙蘅对生活一样充满了热情。对于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孩来说,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那种对大自然的向往常常促使她在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跑出去玩。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造就了她在以后的生活中执着于追求大自然的美,从而影响着她对戏曲美的认知。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众多的青年演员中,彭蕙蘅被裴艳玲选中,将她要入河北梆子剧院一团,结束了四年下乡演出的日子。在一团的那段日子,裴艳玲老师在舞台表演时的激情,深深的感染了彭蕙蘅,她先后与裴艳玲老师合作了《美狄亚》、《武松》、《钟馗》等剧目,还多次随裴艳玲老师赴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地演出。

同期:

那到了1988年的时候,裴艳玲老师在86年排的《钟馗》红遍了大江南北,88年演钟妹的老师怀孕了,生孩子演不了钟妹了。裴老师就相中我了,裴老师说那个彭蕙蘅是可以演钟妹的,她会演的非常好的,但我已经是青年实验团的台柱子了,但是没有办法嘛,裴老师是著名艺术家,那我还连同我们几个主演到了裴老师的一团,也是梆子剧院一团,那到了一团我从88年到94年,七年的时间跟了裴艳玲老师,非常有幸,我傍了裴老师7年,这7年我排了七出戏,像我后来演红的《美狄亚》、《猫与鼠》《兰陵王》《武松》《钟馗》等等。这六七出戏都是当时我跟着裴艳玲老师排的、演的。我还演了很多传统戏,像《窦娥冤》《宝莲灯》《蝴蝶杯》。我在一团这7年的收获是我突然从乡下那样一个很简陋的土台子上,然后来到了大师的身边,物品周围全是大师啊,一团裴艳玲老师领衔主演,当时张慧云老师青衣,我的老师齐华坦是闺门旦,田春鸟老师是小生,有那么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在周围。我演三圣母的时候,给我演的宫女的是钟亚林老师,王湘云老师,安秀华老师,都是我们的老师们啊。我就在这个艺术氛围很浓厚的院团里面,而且我们演出的地点是哪里,再也不是鸟飞不进去的山沟了,我们是香港,我们去了十几次香港,跟着裴艳玲老师,台湾、新加坡、日本,当时我们只是在东南亚演出。

解说:

彭蕙蘅是幸运的,从裴艳玲那里,她得到了许多的指点,短短几年内,她随着一团多次唱出国门,足迹遍及各国。在这众多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彭蕙蘅不仅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历、锻炼了演技而且还赢得了广泛赞誉。

1989年彭蕙蘅随裴艳玲赴香港演出,以前只在农村的土台子上表演过的她第一次登上香港舞台时候,彭蕙蘅很紧张,但当裴艳玲出场后,她便被裴艳玲演戏时的那份镇静自若所吸引,而且那种忘我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彭蕙蘅,她便不再紧张然后慢慢的入戏了

同期:

(第一场戏我是在香港演的《钟馗》,在这之前我没有彩排,也没有排练过,裴老师说你一上场就是钟妹,我很有心,我都看会了,我看录像都看会了。《钟馗》第一段有个遭不幸,一段唱。一段小案板转二六,十几句我基本就是哆嗦着唱下来的,紧张啊,我第一次到了香港那样的一个大都市里去演角色,而且我第一个出场,我第一个站到那里唱,我原来那会台下站的都是裹着毛巾的,全是树山的、山上的、趴在树上的房顶上站的,全是面对那个,突然的下面是礼服、礼帽、西服、领带打的非常好,当时的香港是西方教育,他们很尊重演出的。突然是那样的一帮人在看,演出,我是完全驾驭不了舞台的,哆嗦的不成样啊,裴老师幕后一句“书剑沦落在异乡”,因为裴老师演的是钟馗,是一个文人嘛,落魄文人。真的,这就是艺术家,艺术大师的魅力,我听了裴老师这句我心里啪就放下来了,不再哆嗦了,然后我跟裴老师一对戏,我就进去了,艺术家就有这样的魅力,她可以把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带进去的,包括给她配戏的,我在当时最兴盛的剧团里,艺术文化氛围最浓厚的一个院团里,我得到这种滋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耳濡目染得到的。)

解说:

在一团的七年时间里,在裴艳玲的指导下,她不仅在演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她从裴艳玲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自信,领会到了戏曲表演的真谛。

1993年彭蕙蘅又随裴艳玲赴希腊演出,这次演出使彭蕙蘅一举成名,由古希腊著名悲剧《伊阿宋与美狄亚》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河北梆子《美狄亚》让国内外的观众都认识了彭蕙蘅,对她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当时希腊艺术学院邀请彭蕙蘅留在希腊深造,但理性的她婉言谢绝了,因为她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河北梆子演员,表演的成功也只是艺术更深层次的体现,是艺术本身的魅力。

同期:

其实我是啥呀,我就是一个学生,当时在一团我就是一个学生。我是沾了我们老祖宗的光了,我是沾了我们戏曲的光了,我是沾了河北梆子的光了,河北梆子太擅长表现悲剧了,我们老祖宗积淀了太深厚的文化赋予戏曲了,我只是用戏曲这个形式来表现了你们西方的一个剧目而已。

解说:

希腊演出结束后,已经是1993年春节前夕了,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子,离家在外的人一到春节总是要回家团聚的。虽然彭蕙蘅也很渴望守候在父母身边一起过年一起吃饺子,但作为演员这只能是一个奢侈的想法。演出结束后,彭蕙蘅又随团转到意大利的米兰,可能是由于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彭蕙蘅在去米兰的飞机上就开始生病发高烧。

同期:

然后到了意大利的米兰,当时我对米兰没有印象了“史上之都”,什么其他之类的,没有印象了。当时就是压力大嘛,经过希腊那一番折腾,就发高烧啊,四十度,后来晚上半夜了,使馆的人带我去(看医生),他说你这个烧是退不下去的,四十度,然后到了给运动员看病的,叫什么红十字会这样的一个地方,到目前我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机构,他又给的我药,然后打针输液,我基本上都是在我的化妆间(输液),输完液上场,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可能那个里边有一些兴奋的东西,因为体力太弱了,要兴奋起来上场。

解说:

由于彭蕙蘅所输的药物有兴奋神经的作用,这致使她几天都没能睡觉,等到在米兰的第五天中午,实在坚持不住的彭蕙蘅在演出结束后,便回到酒店睡觉。负责照顾她的两位老师也一时疏忽,导致她在演出前一小时才醒过来。

同期:

其实我们到那个地方,因为大家到欧洲已经几天了,就比较放松了,大家希望去玩一玩、看一看,大家就都出去了,结果我一睁眼,差十分钟(到)八点,我们九点演出,我还得要赶到那个剧场。我根本就不认识,因为我那几天发烧嘛,迷迷糊糊的,都是老师抻着我拽着我去的,我就蒙了,我出去就叫出租车,我知道出租车,我上了出租车,人家问我去哪,我去哪我什么都不知道,我那会一句英文也不会说,(当时我就说)我,美狄亚,我觉得我演的很火,大家应该知道我了,(司机)大约知道我是去演出的,大约知道了,就拉着我在米兰转哪,米兰多大呀你想想,转了好多剧场都不是我要演出的剧场,转到八点半的。

解说:

九点就要演出,可彭蕙蘅连剧场在哪都不知道,在她看来耽误了演出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就在她即将失去希望的时候,一名酒店领班认出了她,并及时的把她送到了剧场,让人感到庆幸的是,节目在九点得以准时开演。虽然大家都经历了担惊受怕,演出确获得了出奇的成功。这次经历给彭蕙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同期:

当时是领事馆,米兰领事馆,把我们接到领事馆去吃饺子,我是嚎啕大哭啊,我还有那张照片,嚎啕大哭,不知道什么原因,惊吓也好,或者说是极度的疲劳,身体状况啊等等。就是说人生的那种经历是不可多得的,后来我就再也没有那种经历,就是嚎啕大哭,一个饺子也吃不下去。那应该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三十了,别说一场演出了,后来我在欧洲演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场演出,都没有那一场印象深刻。

解说:

成名后的彭蕙蘅备受观众的瞩目。1994年经河北省文化厅决定又重新成立了青年团,作为后起之秀的彭蕙蘅首当其冲的成为了青年团的主演,再次成立青年团彭蕙蘅的心里也是充满喜悦的。当初离开青年团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人知道名字的普通演员,回来时她已经是一个受戏剧界广泛关注的新闻人物。

同期:

当时青年团我们这几个主演调到(一团),等于说我们三四个人调到一团以后,调到裴艳玲的团以后,青年团就解散了。我们(团里)那些年轻人都归到了各个院团里面,那到了1994年以后,雷宝春老师第六届梅花奖,我是第十三届梅花奖,这中间有七届没有河北梆子演员获梅花奖。然后河北省(文化厅)说应该推年轻人了,首当其冲把我推出来了。1994年以我为中心又成立青年团,我是有青年团情节的,我是伴着青年团成长过来的。

解说:

自雷宝春老师获梅花奖之后的五年里河北梆子演员没有再获梅花奖,为了增加河北梆子的后续力量,作为青年团主演的彭蕙蘅就成了重点培养对象。青年人永远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的,在1994年,彭蕙蘅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自己演出过很多次的《美狄亚》重新排演


同期:

1994年排了一年《美狄亚》,坐坐实实排了一年。


解说:

既然是重新排演,就要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彭蕙蘅为了突破自己原有的表演形式,她时时刻刻都会琢磨这戏该怎么演该怎么唱,有的时候就连一个笑容都会让她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美狄亚》是重新排演了,但毕竟是古希腊悲剧,拿移植剧参赛是史无前例的。然后剧院又请昆曲专家为彭蕙蘅量身打造了一出《杀嫂》,在里边她饰演潘金莲,这个角色对于彭蕙蘅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大的挑战。


同期:

演潘金莲,人们眼中的是一个什么,都已经定论的这么一个(角色),中国历史上,或者说是在《水浒》里、传说里她是一个很典型的女性角色,我不说她是淫妇、荡妇,我都不说,首先她这种妖娆,她这种妩媚,对河北梆子这个剧种来讲,是一个挑战,所以当时请了昆曲的专家给我来打造这个潘金莲。

解说:

面对巨大挑战,彭蕙蘅迎难而上,经过多次揣摩后,她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表演,把潘金莲的外在表现及内心世界演绎的淋漓尽致。1995年彭蕙蘅参加了“梅花奖”的角逐演出,她通过对《美狄亚》和《杀嫂》中“美狄亚”以及“潘金莲”的完美表演获得了第十三届梅花奖。但这次获奖确是彭蕙蘅意想不到的。

同期:

真的这两年比我上任何大学,比我念任何书都(提升的快),在我艺术上是一个提升,在我个人来讲是一个飞跃的这两年,所以在1995年揭晓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是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名。我没有想到。

解说:

彭蕙蘅成功了,她以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让现场所有的老师折服。同时也成为了河北梆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梅花奖获得者,她的成功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为更多的年轻演员树立了榜样。获得成功之后的彭蕙蘅开始在青年团出任团长,带领团队在国内外演出。

同期:

从1994年到2002年,也是八九年的时间,然后带着这个团在国内一年演出两百多场,在国外每年去欧洲去演出,当时演出的市场还不错。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