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剧种背后都有万千戏迷的拥趸,每个剧目的灵感来源也都离不开万千群众生活的“浇灌”。梆子声腔传承发展,进而在世界“文艺之林”绽放光芒,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泓源头活水。 10月10日,山西省临汾蒲剧院小梅花剧团根据蒲剧传统经典剧目《薛刚反朝》改编的《洗雪铁丘坟》亮相石家庄人民会堂,感天动地的忠义情怀,腔高板急的声腔以及精彩俏皮又颇显功力的表演,让省会戏迷一睹蒲剧的风采。(10月11日 《河北日报》)

“场场爆满,接连不断的叫好声赢得演员频频返场。”这是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盛况的常态,不管是当地的观众,还是千里迢迢而来的戏迷,不管是铁杆老票友,还是90后新戏迷,从9月28日开始,一直到10月19日,都能够欣赏到21个梆子声腔剧种的32场精彩表演,共同享受一场场“精神大餐”。

21个梆子声腔剧种,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唱腔高亢豪放,表演粗犷舒展”的蒲剧,“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秦腔,“一声吼的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老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韵味醇美”的豫剧,“高亢、激越、慷慨、悲壮”的河北梆子,等等。这都与当地的风俗、语言、审美情趣等紧密相连,都融合着当地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大浪淘沙,在璀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梆子声腔就像一条彩练,飘荡着,拂动着晋冀鲁豫陕等地儿女的心田;广大戏迷在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又为梆子声腔的传承发展提供着灵感和动力。梆子声腔的艺术家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情感、爱恨、梦想甚至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作为创作的素材,把他们当作一个个具体的人,作品不仅要有阳春白雪,还要有下里巴人,要有“乡土味”。从这个角度来讲,“乡土味”是梆子声腔的“生命线”。

经典的剧目总能够穿越时空,给观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引起强烈的共鸣,蒲剧《枣儿谣》中吴伯宗“步行三万里、途经十七省、历时十八年,寻找幼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两个兄弟”演活了孝悌之事;豫剧《焦裕禄》中的“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心里有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展现了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河北梆子《牺牲》塑造的杨开慧“在狱中不屈不挠、为了信仰和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直击观众内心……这些优秀的剧目在石家庄的各大舞台竞相展演,抑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抑或传递着正能量,抑或激荡观众的心灵。

每个剧种背后都有万千戏迷的拥趸,每个剧目的灵感来源也都离不开万千群众生活的“浇灌”。我们经常说,干群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同样,梆子声腔的传承发展,进而在世界“文艺之林”绽放光芒,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泓“源头活水”。可以说,人民群众是梆子声腔艺术家的知音和伯乐,是他们继续唱下去的动力。感悟“鱼水之道”,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博物馆艺术”,而真正走到群众中,成为“活的艺术”,才能在神州大地上尽展梆子声腔神韵。(郭雪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