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是咱们晋城人的最爱,相信不少人还能哼唱上那么几句。可大家或许还不知道,上党梆子在与晋城一山之隔的河北永年县也广为流传,形成了一种被称为西调的地方戏剧形式。“古戏薪传 晋冀情深”,上周日,我市三十多名上党梆子专业演员和戏迷票友,驱车260多公里来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以拜师收徒、登台献唱的形式,切磋技艺,增进两地两戏之间的交流。
戏曲传承离不开一代一代曲艺人的薪火相传,现场首先进行了两戏名家收徒仪式。永年西调泰斗张海臣老师、上党梆子名家张保平老师、吴国华老师共收8位演员和戏迷票友为徒。行拜师礼,递拜师贴,礼成门入,名家们也对自己的新弟子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沁水小伙都志宁,是一个上党梆子的戏迷,工作之余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上党梆子的唱腔,琢磨表演动作。去年参加我台举办的《我爱上党戏》节目,还获得了年度冠军,今天,拜上党梆子名家张保平为师,成为张老师的首位非专业出身的弟子,都志宁难掩心中的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张保平老师也说,今后将由浅到深的慢慢引导他。戏如人生,张老师还题字“修德能立人,悟戏取真经”赠与这位弟子,希望通过演戏对他的人生也有所帮助。
其实,上党梆子和西调艺术的历史渊源很深,在剧目、唱腔上更是有很多互通之处。谈起两者的渊源,不得不从西调的产生说起。上党梆子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道光年间,一位叫田淑德的艺人迫于生计带着戏班前往河北演出,在河北南部开始广泛传播上党梆子,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种,命名为西调,取“调自西来”之意。
戏曲名家张保平老师也向我们介绍到:西调的曲调、板式、行腔、和它的演出剧目、以及剧目里面透露出的一些悲怆的,揭示人性的悲悯情怀,是和上党梆子相通的。
同时,西调泰斗张海臣老师也说道:西调肯定是传承的上党梆子,随后受地方语言、当地居住环境和当地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而逐渐在变化,现在变得跟上党梆子有区别了。
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西调演员很多都与上党梆子的名家有师承关系。乔素霞和盖军霞,是永年县东方西调团的专业戏曲演员,这次她俩拜吴国华为师,用两地戏曲人的话来说,是亲上加亲。
据了解,上党梆子与西调自本世纪初开始,进行过很多次的相互交流演出,在戏迷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一百多年前从晋城走出的“三义班”将上党梆子带到了河北南部,经过多年间的发展,河北形成了西调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上党梆子.西调名家收徒仪式”将两者同根剧目再次融合在一起迸放出了新的火花,也为两地戏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