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荷英,国家一级演员,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第15届、27届“梅花奖”获得者,主演剧目有《杜十娘》《窦娥冤》《李慧娘》《蝴蝶杯》《秦香莲》《子弟兵的母亲》等。在河北梆子演员中,许荷英是继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老艺术家刘玉玲之后,第二位“二度梅”获得者。

5月20日晚,在广东省广州大剧院,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礼隆重举行。我省河北梆子演员许荷英凭借在河北梆子现代戏《日头日头照着我》中的精彩表演,摘得“二度梅”。由此,她成为我省继裴艳玲、刘秀荣之后第三位获得这一殊荣的演员。

许荷英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唱京剧旦角。遗传的禀赋和耳濡目染使她很小的时候就能唱几出京剧。
12岁那年,许荷英考入沧州文工团海河文艺宣传队当学员。从此,她和河北梆子结缘。后来,她又调入黄骅河北梆子剧团,许荷英的戏曲天赋初试锋芒。当时,她在《同根异果》这出戏里演一个配角,短短四句唱,竟博得了两次长时间的喝彩,人们开始喊她“金嗓子”。

当时,为了学戏,每月仅有30元生活费的她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台“春雷”牌录音机,每天对着录音机练唱。过人的天赋加上勤奋,使她的演唱技巧日臻成熟。1984年,她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深造,得到了贾桂兰、阎春花、唐风玲等名师指点,并开始排练上演重点剧目。

1987年,许荷英被分配到省河北梆子剧院,并有机会和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搭戏。在随其出访新加坡演出《哪吒闹海》时,剧中李夫人有一段多达几十句的高难度唱腔,她巧妙地运用了京剧“程派”的演唱技巧,又吸收了现代歌曲中流畅、饱满的演唱风格,将其唱得高亢激昂而又余音不绝,赢得观众称赞。演出结束后,有位国外的观众把保护嗓子的药送到后台,并叮嘱她保护好嗓子。

1995年,裴艳玲凭借在《武松》中“功透骸外”的精彩表演获得“二度梅”。许荷英在该剧中饰演都监夫人,虽然戏份不多,但因为表演出色,赢得了评委一致好评。评委会为她特意设置了一个“最佳配角奖”,这在“梅花奖”历史上,是仅有的一次破例。

1998年,许荷英获得了“梅花奖”,开始在全国戏剧界崭露头角。之后,她在追求艺术高峰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先后领衔主演了《大都名伶》《秀色》《日头日头照着我》《子弟兵的母亲》等新排剧目,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4年,许荷英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戏曲学专业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她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能得到了质的提高,形成了“创新表演语汇、塑造新的艺术形象”的创作理念 。在演出实践中,她坚持传统模式和新的表演语汇相结合,大胆借鉴舞蹈的一些表演程式,使舞台呈现更为丰富。

2014年,许荷英被任命为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今年农历大年初三开始,许荷英就跟着剧团下乡演出,一演就是20多场。许荷英说,我是一名演员,我的价值在舞台之上。

获得“二度梅”后,许荷英说:“我会继续努力攀登河北梆子艺术的高峰,争取在弘扬梆子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读者评介】

读者林永新: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要想有所成就都很不容易,河北梆子继承和发展需要许许多多许荷英这样的艺术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