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人的金秋时节,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山东举办了“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展演以“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为主题,姹紫嫣红,精彩纷呈。33台新创作的优秀剧目,题材多样、力求创新,关注现实、贴近群众,其中大多数剧目取材山东本土人物和事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整个展演活动剧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观看人数之众、影响层面之大,都是近几年少有的。可以说,此次展演集中展示了山东近年来文化艺术工作的新成果、新风貌,全面展示了山东为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艺术创作所取得的新成绩,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营造了喜庆、热烈、和谐的社会氛围。

纵观这次展演,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全省艺术院团和文艺工作者直面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形势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营造出一片色彩绚丽的艺术天地,演绎和传递出山东戏剧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

关注现实,塑造当代新形象

本届展演中的许多现代戏自觉地从简单的配合任务和图解政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立足当下生活,直面社会现实,或讲述农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活境遇,或表现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或表现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尖锐对立的痛苦煎熬,或讴歌传统美德在当代的闪光之点,或揭示改革大潮对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冲击,均有情有戏。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以现代农村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部关注人性、人情的作品。枣梆《枣树情》关注民生热点,将城市拆迁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搬上了舞台。吕剧《过年》以偿债为主线,演绎了一个极度悲伤又令人肃然起敬的“情与理”的现实故事。杨氏母子的大义之举,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以诚信为本这一传统美德的再现。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以朴实幽默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以德报怨、施以关爱,接受新事物,紧跟时代的李二嫂形象。儿童剧《我的麦哲伦海峡》关注儿童成长,直面当今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呈现出对青春期中学生成长问题的一种多角度的思索。

大胆创新,以新观念、新角度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参演剧目从不同角度大胆地展开了艺术创新。有的剧目在观念与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突破,让人眼前一亮。山东梆子《萧城太后》用肯定的观点,从正面塑造了萧太后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颠覆了该人物的传统定式,该剧创作观念对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有着积极的启示。山东梆子《古城女人》以新的视角写了抗战,特别是女主人公陶贞兰,她原本无心却意外卷入抗日活动中,最终成为一个极为平常的抗战英雄,其平素的形象有着很强的生活质感。柳琴戏《沂蒙情》在多变的剧情中表现出抗战时期沂蒙老区山杏一家人克制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投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吕剧《乳娘》以抗战时期发生在乳山胶东育儿所的真实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一个红色乳娘收子、育子、救子、教子、还子的全过程,诠释了“慈母大爱”的真谛。莱芜梆子《儿行千里》寓教于情,润物无声,把反腐倡廉的主题“嵌”进了一个母亲的心声里,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母爱的伟大。舞剧《东厢记》唯美、写意、浪漫、传奇,全剧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精彩舞蹈、美妙的布景以及宏大的音乐效果,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同时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人性的阴暗。话剧《归属》即时歌颂了“党员服务中心”这一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表现了作者敏锐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注重历史价值与现实审美的紧密结合

历史剧要为时代提供精神营养,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是历史剧的灵魂,这次展演,新编历史剧占了近一半,这些剧目努力贯通古今精神脉络,从而使新编历史剧呈现出古事新韵之美。京剧《铁血鸿儒》所体现的爱国情操;山东梆子《两狼山上》所体现的忠烈精神;吕剧《毋忘在莒》所讲述的以大业为重,不计前嫌,任用贤能;话剧《严复》表达的忧思民族安危,力主开启民智,维新强国,独立不移的精神;京剧《重瞳项羽》所传达的固守信义、厌恶杀伐以及项羽的刚愎自用、终致失败,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此外,五音戏《云翠仙》、柳子戏《鱼篮记》、吕剧《姊妹易嫁之后》、舞剧《后羿与嫦娥》等对传统题材重新演绎创作的剧目均有新的拓展和突破。

舞台表现形式靓丽多彩,名家新秀各展风姿

本次展演的一些参演剧目注重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借鉴先进的舞台科技手段,营造靓丽时尚的舞台景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儿童剧《我的麦哲伦海峡》舞台简洁明快、写意多变、错落有致,给予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京剧《重瞳项羽》舞美设计以青铜饕餮为主要元素,表现出厚重的人文历史。山东梆子《两狼山上》舞美尤其是灯光有简约大气之美。

本次展演的唱腔音乐体现了以继承为主又有创新的原则,《沂蒙情》以“沂蒙山小调”做主题音乐,《古城女人》吸纳了菏泽当地的包楞调,《两狼山上》的三重唱运用,《萧城太后》用了大量清板,《诗杰王勃》老腔不老、京味浓厚,均给人新颖流畅的美感。

本次展演名家云集、新秀荟萃,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尤其地方戏演员,从他们身上体现出山东地方戏独特的风韵和山东地方戏的鲜活生命力。梅花奖二度得主章兰用苍劲浑厚的演唱,演出萧太后的统帅气质。梅花奖得主李新花演唱挺秀圆融,令人称妙。刘莉莉塑造的山杏内秀而外媚,增添了柳琴戏的魅力。杨圣军的表演中正大方,切合杨业神情气质。史萍的表演自然朴素,很好地塑造了新时期李二嫂的形象。祝凤晨塑造的古城女人,朴素感人、分寸恰当。李桂英表演的母亲一身爽利,富有激情。陈长庆声洪气足、裘味颇浓,增添了项羽的气势。柳子戏《鱼篮记》中青年演员的朝气蓬勃,让人看到了柳子戏这一古老剧种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

“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已经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次展演取得了优良成绩,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剧目离高端精美的一流水准还有距离,存在剧本薄弱,缺少感动点,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顾此疏彼等现象,还需再加工、再提高、再超越。新的剧目创作还在继续,以莫言小说《红高粱》改编的舞剧《红高粱》、以儒商孟洛川为原型的京剧《瑞蚨祥》等剧目业已整装上马。相信山东戏剧在“十艺节”的推动下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于学剑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赵峰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