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多项殊荣的彭蕙蘅老师连任河北省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是今年753名代表中为数不多的戏曲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工作者。省两会现场,她对记者说,希望河北能培养出更多戏曲人才和相关专业人才,让戏曲艺术深入社区、校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河北戏曲教育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戏曲发展环境空前之好
彭蕙蘅是河北省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她在2002年自己舞台表演的巅峰时期,毅然调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任教。当时很多艺术界的朋友不太理解她,但是彭蕙蘅有自己的想法,“戏曲要发展,河北梆子要繁荣,薪火相传才是事业的根本。”如今,她已是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副主任,这些年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戏曲艺术年轻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上。
彭蕙蘅代表说:“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河北培养出更多的戏曲人才,让戏曲及相关专业传承下去。我从事戏曲艺术已有40年,能切实感觉到当下是戏曲发展空前之好的一个大环境。现在政府对戏曲创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去年,很多戏曲扶持政策落地,效果都非常好。”
彭蕙蘅代表介绍,仅2017年12月一个月,他们进高校的戏曲演出就达18场之多,现场的热烈场面让她感受到学生们对戏曲文化的渴望和喜爱。
据了解,2017年3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省铺开,截至当年11月,全省开展各类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5000余场。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小学到大中专院校,古老的戏曲艺术走近莘莘学子,在燕赵大地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一股“知声腔国粹爱家乡文华”的戏曲时尚之风。
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激活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现代传承基因,还在特色活动、品牌打造、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领域作出了有益探索。“政策好了,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戏曲,希望下一步能让戏曲进入更多的社区,丰富市民的社区生活。戏曲本来就源于基层、源于田间地头,我们更要让戏曲文化回归,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爱上戏曲艺术。”彭蕙蘅代表说。
培养更多戏曲人才迫在眉睫
彭蕙蘅代表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在没有减免政策之前,学生的流失量相当大,一个是因为费用问题无法继续学业,另一个就是周边省市纷纷开始进行学费减免,吸引生源。戏曲系的学生,很多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佳。一年一万元左右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很多学生为难,所以我们省内有些戏曲小苗子会选择去其他省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新政发布后,河北省相继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戏曲专业生学费减免工作逐步推开,再加上学院自筹资金给予学生的经费支持,让学生流失率骤然下降,上两届的学生几乎没有再流失到外省。”
彭蕙蘅代表通过调研发现,由于政策文件里面只有对戏曲表演专业学生的减免政策,而戏曲的其他专业,比如伴奏、编剧专业等就都被限制住了。所以,这次省两会,她提出的是“关于进一步加大戏曲专业学生学费减免力度”的建议。戏曲除了表演之外,还有很多专业。像戏曲专业传统招生中,戏曲和伴奏都在一个班级,所以一个班中只针对表演专业进行学费减免,伴奏的学生不能享受到这种政策。如果建议被采纳并实施,河北省在支持戏曲教育扶持政策方面将走在全国前列。
彭蕙蘅代表说:“戏曲人才断层现象堪忧,尤其是戏曲乐师队伍,所以加大培养力度、广罗人才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彭蕙蘅代表还致力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工作。因为她从事戏曲教育与艺术教育,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使河北省的戏曲教育、艺术教育的整个生态更加良性,在政策落实上更加精准。(记者 刘涛)
(摘自 《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