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事在阳泉小住月余,期间有幸观看了八场阳泉市戏迷协会举办的“戏迷团体对抗赛”。戏迷们的演唱艺术,观众的参与热情,协会领导们的良苦用心,足足令我感叹。
我年轻时爱戏,对山西梆子也有过追随,今日一见又一次赏心悦目。
早闻阳泉人好戏,阳泉戏是东山派“龙头老大” 。曾经在一本阳泉三晋文化研究会出版的《阳泉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上看到,阳泉的戏剧早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就鹊起东山,不仅繁华市井有戏,而且山野乡闾也多,犹是“闹票儿”“打坐场”更是频繁。
在一次看对抗赛时,我被阳泉戏迷协会的几位会长邀至旁坐,听他们谈了一些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民生富裕,阳泉人好戏之心再度跃跃欲试。于是他们首先在市区组织起了晋剧戏迷协会,后来发展到两县三区。京剧豫剧也以分会加盟。此举引起在市委市府的关心和重视,取得了“山西省戏剧研究会”的鼎力相助,逐步形成气候。他们在小阳泉戏台组织过面向全省的交流演出和“戏迷邀请赛”,会同阳泉市电视台举办了“森宇大戏台”“新天地大戏台”电视大奖赛,在强手如林的山西电视台“戏迷对抗赛”中拔得了头筹!
阳泉市戏迷协会为什么这样的厉害?我觉得首先是他们有人,有一大批山西梆子的诚实业余爱好者和卓有成效的佼佼者,这是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有一伙从专业团体退休下来的艺人作艺术指导。他们没有架子,不以行家自居,跟戏迷一起磨练,一起濡染,把“行里”的知识和技艺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戏迷票友。第三,协会倡导戏迷们不失时机地向社会上的戏剧同仁求教,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倾听他们在大赛中的评论,聆听老者们茶余饭后的“评头评足”,哪怕东鳞西爪,一言半语都会当成宝贵,收在囊中,化为己有。这种“泰山不却微尘,江河不择细流”的精神大大地丰富了每一个协会成员的演唱艺术,往往是“一字之师”也会给予他们一辈子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一把子像“任会长”那样不畏辛苦,不计名利,不怕麻烦,不听讥讽的协会集体领导。他们是群龙之首,领头大雁,引领风骚,争先夺冠。他们组建了“票友剧团”,各分会效仿招聚唱手为群众送戏到场院家门,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因此在山西省有文章说“尤其是跨世纪之年涌现出的“阳泉戏迷协会”大成气候。戏迷遍布四区两县,闹票、大赛等轰动山城,甚者在“走进山西大戏台”打擂夺冠,对抗赛集体拔得头筹,还有“网络戏迷协会”在新浪UC创出一片天地,每让网络戏迷刮目相看!”
叙谈中老张老谢两位副会长还向我介绍说,这次对抗赛,全市有14支队伍,包括文武场在内近300人参加。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我看了其中八场初赛感到表现出诸多特点要者如四:
⑴团队力量充分发挥,演唱技巧颇具水平。不少团队唱手的演唱,猛地听去,真有点大家风韵。
⑵各家选手绝大部分拿名家名段来与对方抗衡,他们模仿丁果仙、牛桂英、王爱爱、李月仙、武忠、谢涛、孙昌,孙红丽最多。如果你不仔细品味,大可“以假乱真”!
⑶选手演唱技法娴熟,唱出来的声腔韵调很是地道,咬字出音也较讲究。行腔归韵无大挑剔,四呼五音少见瑕疵。如此才使得广大观众(包括一部分年轻观众)在炎热高温的天气里,稳稳地坐下来心无旁骛地随演唱者的喜怒哀乐而动,每每一曲终了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情形委实感人。
⑷担任伴奏的文武前场的演奏水平也可算“合文”,他们与演唱者的配合甚是默契,尺寸节奏把握的清楚准确,这样使完成出来的唱段得以浑然一体。
刻下初赛的“头通鼓”已经响过,复赛即将开锣,14家团队一家不让一家,家家士气十足。可以想到,不日的复赛舞台,将是阵容势均力敌,强手龙争虎斗,好戏连台,精彩多多!
本人愚见,戏迷演唱水平明显提高,大赛艺术质量日渐攀升,无疑会给广大观众送去更多的艺术享受,但也确实要给评委评判增加一些“难度”。这不能说不是好事!
总之,阳泉戏迷团体对抗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不少选手的音韵腔调在我耳边久久地萦绕。我衷心祝愿大赛圆满鸣金,祝愿每个团队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於戏,冠军只有一个!前途万里远大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