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遍布13个省(市区)、行程14200余公里、演出68场、观看人数超77000人,这几个数字记录着“河北梆子《宝莲灯》全国巡演万里行”四个月的历程。从4月1日在宁夏人民会堂的首演,至7月31日在天津海河剧院的收官,《宝莲灯》巡演剧组从西北到江南再回到河北周边省市,一路上将这部创作于50余年前仍历久弥香的经典剧目带给不同地域的观众,同时也创下了不少个“第一次”———此次巡演的“西北行”是河北梆子剧种首次进入西北地区;在澳门和广州演出时,河北梆子与粤剧两个剧种首次同台“飙戏”的大胆尝试,令人耳目一新;而此次巡演也创下了省河北梆子剧院建院以来涉及省市最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演出场次最多、反响最强烈的演出纪录。

历程

创下多个“第一次”

作为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之一,河北梆子《宝莲灯》此次的全国巡演万里行计划包括“西北行”、“南方行”“周边省市行”,到达的地区有银川、兰州、西宁、洛阳、广州、佛山、深圳、中山、滨州、聊城、德州等。在这个过程中,河北梆子剧种首次走进西部地区、首次进入大学校园,同时也是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首次在澳门演出。

在25天的“西北行”中,剧组走进大剧院、高校、部队、村庄、社区、公园等场所举行了商业和慰问演出24场。虽然当地大多数观众都是第一次现场观看河北梆子演出,却对这一传统艺术产生了热烈响应。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乔振帅说:“以前只知道京剧、秦腔,但很少听,更没听过河北梆子。虽然我是第一次听河北梆子戏,演员们高超的技艺,优美的动作让我应接不暇,着实被震撼到了。”

在许多市民强烈要求下,剧组不得不连续加场演出。当时,巡演领队李平芳表态,“我没想到青海观众这么热情,只要观众们喜欢看,我们就演下去。”但在这个过程中,剧组遇到了由地域差异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海拔2300多米的西宁演出时,很多演员都出现了高原反应,有的演员甚至打着吊瓶坚持上场。哮天犬扮演者户海蒙一场武戏下来长达五六分钟喘不上气儿,吸三袋氧气才能慢慢缓过劲儿来;仙女扮演者赵璇在演出时直接晕倒在舞台上……

而在南方演出期间正值盛夏,潮湿闷热的天气令很多演员都不太适应。有演员中暑后依旧坚持上场,最后虚脱累倒在台下。7月末,天津演出当晚天气炎热,扮演沉香的演员于静晕倒,只能由另一演员郝世超接替上场。至今向记者谈起巡演剧组的艰难历程,李平芳依旧十分激动。

在辛勤付出的同时,巡演剧组收获了观众的喜爱与热情,也使河北梆子拥有了众多“粉丝”。在青海演出时,很多市民打听剧组的巡演路线,有市民对剧组说“你们在这儿演几场,我就追着看几场”;“南方行”期间,剧组在深圳一共有5场演出,当地一位市民便开车“追着”看了4场,赞叹“保留剧目名不虚传”。

亮点

梆粤两剧种同台竞技创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巡演中,剧组还与当地戏曲院团合作,对演出进行了创新。6月17日晚,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东粤剧院联袂演出的《宝莲灯》亮相广州市友谊剧场,上演了一场粤剧和河北梆子两个剧种的同台飙戏。

据介绍,当晚由丁凡、姚志强、刘凤岭三位梅花奖获得者共同演绎了全新版的《宝莲灯》。虽然之前两个剧院演绎的《宝莲灯》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联排时间,但经过编导的合理编排,两个剧种的特色被巧妙地发挥出来——— 粤剧优美的唱腔与做功,河北梆子令人叫绝的武打场面,两者的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

而在此前6月10日澳门的演出中,剧组已经联合广州粤剧院进行过一次这样的创新性的尝试。这两次别样的演出被认为开创了河北梆子和粤剧南北两大地方剧种合演一台戏的先河。李平芳介绍说:“过去京梆两下锅比较常见,《宝莲灯》同是两个剧院的经典传统剧目,此次河北梆子与粤剧同台演出尚属首次,大胆创新的合作发挥了两个剧院南北文化的优势,南文北武,不仅使当地观众同时欣赏到了粤剧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和河北梆子精彩绝伦的武戏,更促进了戏曲艺术火花的碰撞,共同传承经典。”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看过演出后激动地走上舞台给现场观众和演员鞠躬,并亲吻扮演沉香的小演员,她评价说:“南北两个大的地方戏剧种有一次这么好的艺术交流合作,这次联袂演出是戏剧界的一次突破。这样的跨剧种演出交流,意义重大,十分罕见。我更相信,河北梆子会以此次《宝莲灯》巡演为契机,吸收精华,走得更远、更好!”

传承

“老剧目、新班底”打造青春版《宝莲灯》

河北梆子《宝莲灯》绝对称得上是一部经典老戏——— 创作于1959年,1960年首演,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出了1400余场,裴艳玲、齐花坦、田春鸟、周春山、刘凤岭等艺术家们都曾演绎过这部戏。而这次巡演,则主要由省梆子剧院的第三代青年演员担纲,因此被称为“青春版《宝莲灯》”。虽然年轻,但这些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 沉香扮演者之一于静为中国戏剧小梅花奖金奖获得者;白猿饰演者高艺振为2012年湖南卫视全国戏曲演员跟头比赛“跟头王”得主;饰演虎形的优秀武生张子宜的徒手侧空翻绝技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据介绍,这些年轻演员均来自建立于2000年的“河北梆子少儿培训基地”,当年培养的戏曲接班人如今已经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没想到几十年前的电影《宝莲灯》又生动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虽然现在是年轻演员的演出,但《宝莲灯》的精髓完全继承了下来,武打戏份又进行了更惊、更绝、更高难度的创新。几十年过去了,演出的盛况一点不输当年,看来精品没有过时一说,它会一直闪耀光芒。”这是《宝莲灯》剧组在深圳的一场慰问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王政治的评价。

据了解,在此次巡演开始前,省河北梆子剧院请来16位《宝莲灯》原班老艺术家们到现场对演员进行辅导,以确保“青春版《宝莲灯》”全面继承《宝莲灯》的精髓。“《宝莲灯》之所以能够50余年久演不衰,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河北梆子的传统精髓。在文戏上,新版《宝莲灯》基本保持原貌,要让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唱腔;在武戏上,我们精益求精,剧中的戏曲武艺绝活多达十余个,这在全国戏曲院团中应该属于较高水平。”谈到《宝莲灯》至今仍受到欢迎的原因,李平芳这样分析。

《宝莲灯》简介

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1959年,1960年首演,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出了1400余场。通过该剧的演出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培养造就了裴艳玲、齐花坦、田春鸟、周春山、刘凤岭、王云菊、邱瑞德等一大批艺术家。50多年来,《宝莲灯》演遍大半个中国。197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1986年首次迈出国门赴新加坡等地演出,红遍东南亚。2012年11月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