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江苏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说山东梆子)流人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豫剧"、"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为江苏梆子。
徐州梆子起源很早,《徐州府志》及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县县志以及许多家谱中均有陕西、山西人在明朝以后大批迁居徐州一带的记载。徐州梆子则是通过当时官员迁调、商贸流通、义军转战、灾民流奔等渠道,将传入江苏北部徐州的陕西、山西梆子与苏北民歌小调、杂耍曲艺、说唱艺术以及方言俚语、风俗民情相结合,再经过几代徐州梆子戏艺人潜心打磨,形成了在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剧种。
最早有记载的徐州梆子班社有“蒋门”(蒋花架子)、“殷门”(殷凤哲)以及“滕贡生班”、“戴金山班”等,“蒋门”的蒋云霞(江苏省梆子剧团的著名演员)已是“蒋门”第六代传人。
为让传统文化代代传承,2017年4月12日下午段庄街道榴园社区邀请专业梆子戏演员进社区为辖区孩子们传授专业知识,增强社区文化教育功能,从而使社区居民生活更丰富多彩,增强凝聚力。
徐州梆子戏的表演在继承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传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仪式规律和整套完整的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强调感情真实,节奏强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
多采用“文戏武唱”,用大段唱腔来塑造人物,把剧情推向高潮。生旦净丑分工更为精细,什么样的嗓音决定什么行当,特别是黑、红脸唱腔慷慨激越、高亢健壮、真假声结合,具有激昂、淳厚、高亢、刚烈的艺术特色。
通过现场演绎、戏服展示、讲座等形式,孩子们零距离了解梆子戏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