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梆子戏后备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原山东省电影学校)成功举办。我省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高鼎铸,山东省剧协秘书长柴心记,山东省吕剧院院长助理、国家一级演奏员马常委,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美娟等山东地方戏曲界艺术家代表应邀出席研讨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安立元,副校长邢学军,党委副书记郭福苓,副校长逄焕泽参加研讨会。
举办山东梆子戏是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正式更名以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学校更名的文件精神以及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扶持戏曲教育发展的意见》,实施山东地方戏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举措。与会专家围绕山东地方戏曲尤其是山东梆子戏发展现状,就山东梆子戏主要剧团人才需求情况,山东梆子戏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作为我省地方戏主要代表性剧种之一,山东梆子戏文化底蕴深厚、剧团众多、影响广泛,梆子戏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群众基础良好,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决策给山东梆子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自从山东梆子省级剧团撤销后,山东梆子戏的发展滞后,后备人才紧缺,全省15个梆子剧团均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应加快梆子戏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借十艺节的东风,把山东梆子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与会专家还就山东梆子戏招生、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艺术实践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希望能够以我校为主,建立山东梆子戏研究、教学和实践基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山东梆子艺术,实现山东梆子戏从业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多年的热切期盼。
安立元校长在主持研讨会时说,当前我校戏曲教育规模扩大,专业建设得到深化,教学管理逐渐完善,成为我省戏曲教育的主要生力军,学校更名以后,应该在更大范围内承担起我省后备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我们选择山东梆子戏作为我校加快山东地方戏后备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充分考虑到山东梆子戏的历史沿革、现实需求和发展前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和戏曲事业发展都进入一个新阶段,对戏曲人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需求在不断调整,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梆子戏后备人才培养将突破过去团带班的模式,以学校为主体发展梆子艺术团;将创新校团合作的模式,建立教学、研究和实践基地,实现“研、学、演”一体;将在更深层面上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以人才培养带动整个剧种的发展。研讨会后,学校还将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充分做好市场考察和办学分析,拿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争取尽快实施,振兴山东地方戏曲,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持。
学校戏曲教研室、招生就业办公室、文化教研室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