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珠传奇谱新篇——浅析《刘明珠》电影本人物形象(上)
“倾城争看《刘明珠》,闾里争说范泽华”,一提起电影《刘明珠》,爱戏人津津乐道它当年在潮汕公映的盛况。《刘明珠》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演出阵容庞大,表演精湛。剧中刘明珠、海瑞等主角的刻画入木三分,王夫人、太后等配角也各具神彩。编剧郑文风、谭友六在不背离“穿珠衣”故事的框架下,去芜取精,巧加剪裁,为这些传统人物注入新意。
灵心妙手的复仇者
电影本的刘明珠,依然担负着穿珠衣和复仇使命。穿珠衣是她作为女性,身上固有的聪颖细致的本色,她在此是一个美的化身。作为复仇者,刘明珠拥有普通女性少有的意志和智勇。她接噩耗,立誓继承亡父遗志;赴京途中,饱受风餐露宿和关津险阻;应旨串珠后,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她对穆宗和太后一左一右的颐指气使,明察秋毫;为争取援手,以言语试探迎风,洞悉周遭;手执铁如意,杖杀朱厚燔时,她的强悍果断让人激赏。这对于一名涉世未深的女子来说,近乎神话,不过放在戏里也属理之所无,而情之所有了。
只是剧中刘明珠负重毕竟过多,人物原本应有的少女天真本色,相对薄弱。为弥补不足,剧作家编写了三个细节。一是在贺妈妈家中,刘明珠初见车家灯,出于好奇,马上接过灯笼,四处照看,从而发现了亡父灵位。二是在飞凤阁中,当迎风凭端来“夜点”时,刘明珠一见辉光,立即脱口说出了“车家灯”名称,由此引出对迎风说明在枫树坡与其母亲的巧遇。三是“金凤传喜讯”一段,历经艰辛串成珠衣,刘明珠与王夫人沉浸在短暂的喜悦中,不但刘明珠有“天香常绕谷”一段的自我陶醉,王夫人也说着“气死封家十八姨”的戏谑式赞美。这三处笔墨略为补述刘明珠的纯朴情怀,并推动剧情发展。将巧匠和复仇者双重身分结合在一起的,是“珠衣代本”情节。刘明珠在祝寿宝衣上,以宝衣作笺,飞针代笔,珍珠当墨,缀绵绫而成篇章,以梅花含苞沉渊,暗寓“深冤待雪”,这是旧剧翻新绝妙一笔。
由于电影的情节过于紧凑,刘明珠戏味较浓的表演,只有“哭坟”和“金风传喜讯”等片段。范泽华的“哭坟”经典无须赘述,是为青衣绝唱,也是“活五调”巅峰之作。听说有观众批评“哭坟”一段,刘明珠对镜头眼不带泪,范泽华老师本人也以此为憾,解释说此前多次试镜,泪已流尽。其实,就如写悲不见“悲”字,而悲情无处不在,意在言外,方见功夫。“金风”一段,载歌载舞,赏心悦耳。那时候范泽华经过舞台实践,并已先后参加了京、昆等剧种所举办的学习课程,原本有更为繁复的水袖和身段备选,但她听取了导演和剧组的安排,表演简约写意,恰到好处。这段水袖是潮剧戏曲电影中最美的舞蹈之一。
指引愚蒙的清官
传统戏曲中的海瑞是清官的榜样,他刚直敢言,嗟叹时势,遇不平事不顾自身安危,动辄以罢官力谏当权者,这些已成表演套路,甚至僵化。《刘明珠》中的海瑞,在枫树坡骤闻刘光辰凶讯,金殿上的奏劾,锄奸时的辞官相胁,也一如以往。所不同的是,当刘明珠决心入宫串珠时,海瑞对其晓以大义,点拨辨明形势,晓以匹夫重苍生,国难不容辞的至理,使刘明珠明白锄奸并非只为洗冤,而是揭奸保国,卫土安邦。“指引愚蒙遵大义”一段,有力地提升了海瑞和刘明珠的形象,《刘》剧也由正邪之争的传统“忠奸戏”,渗入“家国戏”成分,多了几分悲壮之美。至于乔装出京的机智幹旋,王氏夫人的相知相勉,同舟共济,也从侧面使海瑞这一常见的脸谱化角色,增添了生活气息。
张长城的海瑞,比此前拍摄的电影《闹开封》中的王佐、《告亲夫》中的盖纪纲,更为成熟。虽然尚有表演痕迹,唱做不及“文革”后老练,但音色清朗,唱腔明快,做工利索。海瑞是他青年时期留存影像中,最成功的舞台形象。
原载《汕头广播电视报》2013年5月9日第17版“文化·潮艺”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