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望清誉满梨园
——记潮剧老艺人周乐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仪式上,潮剧老艺人周乐代表香港潮剧界,参加了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活动。多年来,包括故乡本土在内的海内外潮剧人都十分敬重周先生,平辈称他乐兄,晚辈称他乐叔、乐爷。周乐先生独具个性的演艺、豁达的性格、良善的心肠,早在海内外潮剧界传为佳话。
放弃“金碗” 痴迷潮剧
1956年,周乐先生从家乡潮阳峡山移居香港,进了银行当职员。按理说,这是一份不错的职业,但他痴迷潮剧的秉性难移。还在汕头华侨中学读书时,他就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自学自演了潮剧《闹钗》中的胡琏。移居香港后,他加盟了香港东山影业公司,白天到银行上班,下了班就进录音棚、摄影棚录制潮剧。如此“走马灯”式的
打工生涯持续了三年之后,他索性辞掉了银行的职位,专业干起潮剧演艺的行当。每每回想起年轻时的这段经历,周乐先生都感到无憾无悔。用他的话说:“我热潮剧热到人骨”。
登上舞台 声名大噪
香港潮剧影视业的发展,对影视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据说,“财大气粗”的影视业同行,干脆出巨资将全部潮剧影带买断并封存,让其与观众绝缘。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影视制作受阻,演员就进入剧院登上舞台表演。于是,潮剧舞台的表演艺术就又这样在香港兴旺起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周乐先生致力于舞台剧演出,先后在香港新天彩、中源和、三正顺、新天艺剧团担任重要角色,由他担纲扮演正牌小生郭继春的《苏六娘》,居然在港岛和九龙连演七十二天,场场爆满。周乐先生在此期间演艺功夫也日臻娴熟,几至炉火纯青。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潮剧界在六七十年代的兴旺发展,为潮剧史填补了一段空白。而周乐先生为这段历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才多艺 尤擅丑行
周乐先生的潮剧表演,可谓多才多艺,年轻时他除了演小生,还演老生、小丑、女丑。而最受观众喜爱的还是他的丑行表演艺术。全今,他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有《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鸨婆,《铁弓缘》中的老妈、《人道》(又名《苦尽甘来》)中的吴暂堵、《潇湘秋雨》中的李继良等艺术形象。七十年代初他去新马、泰演出时,当地华人报纸都捧他为潮剧丑行中屈指可数的“名丑”,撰文评介他的表演“一行一摆,噱头百出,举手投足,笑料如泉,一边一笑,尽皆是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滑稽大师。” 满怀乡情 热心搭桥
祖国内地改革开放后,潮剧得到了复苏,并成为敦睦乡情、传播潮汕文化的重要形式。“文革”后广东潮剧院赴港演出时,周先生和众多潮剧艺术同行,热心为赴港演出同行牵线搭桥,帮助安排食宿,置景布台,还兼做导游以及联系安排了一系列汕港潮艺界人士联欢聚会活动,使剧院“文革”后的首次赴港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后,周乐先生常常乐此不疲地为潮汕各潮剧演出团体赴港演出无偿联系演出业务和帮助生活安排,深受各演艺团体的赞扬。
德艺双馨 堪称楷模
内地的演艺团体倡导“德艺双馨”,周乐先生若在内地演艺界工作,也堪称楷模。
他从艺30多年,对演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艺德一向严格自律,善待同伴和同行;当他成为受人尊重的老一辈艺人之后,热心助人和乐善好施更是出了名的。 更让演艺界交口赞誉的是周乐先生与夫人的丝桐情结。十二年前,周先生的老伴因中风而卧床不起。十二年来,周乐先生悉心照料病中的老伴,使她日渐康复。
如今,年近七旬的周乐先生,仍时常奔走于汕港之间,为潮剧的海内外交流而穿针引线,铺路搭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