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良娟

◎8月7日,一场特殊的“考试”将在位于成都市水碾河的西婵国际剧场举行。

◎考试题目:川剧《白蛇传》剧场演出。

◎应考人员: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资助项目川剧《白蛇传》表演人才培养班的学员。

8月4日,“大考”前三天,记者来到剧场提前打探。尽管距离彩排还有一个小时,白素贞的饰演者之一、青年演员虞佳已经登上舞台,不断重复练习“端午惊变”以及“水漫金山”中的武戏,一次又一次爬上高高的椅背又跳下来。

一出大戏带人才40名演员4个月集训

今年3月23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资助项目川剧《白蛇传》表演人才培养班在成都开班,来自全省各地的40名青年川剧演员通过筛选入班。

开班之后,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二度梅”陈巧茹和川剧老艺术家李增林做“导师”,为这批青年川剧演员传授川剧《白蛇传》的理论与表演。

“《白蛇传》是川剧界公认的高难度大戏,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每个角色都非常锻炼人。通过《白蛇传》这一出戏,既可以培养、锻炼演员,又能够实现传统优秀剧目的传承。”陈巧茹告诉记者。

《白蛇传》精彩,既因为它的文戏幽默诙谐,更因为其武戏十分精彩,汇集了吊打、水袖、托举、站肩、缠腰、变脸、吐火等10多种川剧技巧。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告诉记者,此次排练《白蛇传》,剧院将学员分成了三组。对于这些年轻演员,培训班也采取“一对一”的传帮带形式。经过四个多月的培训,他们迎来“大考”。8月7日、8日,川剧《白蛇传》表演人才培养汇报演出将连演两场。

萃取三版《白蛇传》精华恢复多年未演的特技

“1959年,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出团赴北京演出。阳友鹤和川剧名丑李笑非、刘成基一起,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排导《白蛇传》,在北京一炮打响。”兼职导演的李增林先给记者上了一堂《白蛇传》“历史课”。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先后三次对《白蛇传》进行过复排,每个版本各有特色。而此番上演的《白蛇传》则萃取了三个版本的精华。“原来的版本要演近三个小时,现在的版本控制在140分钟以内。”李增林告诉记者,自己取舍的标准有三点:保留川剧自身的特色和精粹,保留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删减不必要的锣鼓、动作,以加快节奏。“以前的《白蛇传》里,是没有紫金铙钹变脸这个绝技的。”李增林说,阳友鹤排导的版本为《白蛇传》增加了变脸,也树立了川剧《白蛇传》独特的武打风格。“论武打,川剧肯定比不过京剧。但是《白蛇传》里的武打,尤其是水漫金山一折戏中的虾兵蟹将,打得非常风趣。这就避开了京剧《白蛇传》武打的锋芒。”

不仅如此,这次上演的《白蛇传》还恢复了很多年都没有上演过的打粉火和钻火圈特技。李增林告诉记者,此前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剧场演出都没有使用明火,这次也一并恢复了。

培养中的第四代白蛇青蛇最小的才15岁

此次的《白蛇传》表演人才培养班,旨在通过以戏带人的方式,培养出成都市川剧院的第四代白蛇、青蛇们。

彩排现场,记者发现登台演出的演员都很年轻。“平均年龄都在20岁上下,最小的一个演员才15岁。”陈巧茹告诉记者,和其他剧种不同,川剧《白蛇传》前半段以白娘子和许仙的情感故事为主,文戏居多,大量的高腔演唱靠的是唱功,后半段主要情节是盗仙草救许仙、水淹金山寺,凭的是滚禅杖、吊打、托举等武功。因此,往往由一文一武两位演员分别饰演白娘子。“演出结束之后,我们还有两个计划,一是让同一个演员把白蛇的所有戏份演完,另一个是由刚刚毕业的川剧‘少年班’学员担纲主演,排练《白蛇传》,滚动培养人才。”陈巧茹说。

雷音告诉记者,虽然项目即将结项,但是剧院以后会继续自筹资金,以戏代训,继续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川剧培养年轻演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