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业场合屡屡出现各种水平参差不齐的“变脸”表演,以及网上数千元“包学会”的培训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川剧院从艺30多年的变脸传承人丁力,恪守对恩师的承诺,一直保护着变脸的“秘密”,表达了他对这一国粹最大的尊重和敬畏。
学了一年多才敢登台
尽管年过五旬,丁力依然目光炯炯,声如洪钟,举手投足利落敏捷。他的搭档李英,也是他的爱人,同为川剧院老演员,出身于川剧世家,也会变脸。儿子丁乙,从小耳濡目染,4岁时就跟着父亲比划。2000年,一家人曾为重庆第一次直播春晚奉献出一场“全家福”变脸。
丁力11岁就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重庆班(重庆艺校前身),排练《白蛇传》“金山寺”这出戏时,他第一次看到“饶钵”瞬间变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脸谱,惊讶得挪不开眼。“饶钵”本是法海收服青白二蛇的法器,川剧大胆地将其拟人化,通过变幻的脸谱展现诡异的性格,为剧情的神话色彩增添了魔幻的魅力。自此丁力对“变脸”念念不忘。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他遇到了恩师刘北沙,重庆川剧院知名变脸艺术家。
收徒前,刘北沙找丁力谈了整整两天的话,不仅仅是聊天,老师一直在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直到感觉到这是个正派、踏实、勤奋的小伙子,这才正式收他为徒。
在刘北沙老师面前,丁力终于明白了“口传心授”的含义,这样精妙的技艺只能是面对面,手把手,一点点地教,自己则一点点地领悟。
学习一年多后,丁力第一次走上舞台表演变脸,扮演《聂小倩》中的燕赤霞。他面部由红转黑,由黑转红,手法干净利落,一连九变一气呵成,并两次变回本脸,台下掌声雷动。
当时传统变脸普遍是“本脸”到“花脸”,再回到“本脸”,而刘北沙老师创新的“飞脸”技法还能多次回到“本脸”,增加了可看性。
在恩师毫无保留地传授和自己的苦练下,终使技术炉火纯青。丁力能在十几秒内,无须转身背对舞台,只用手在脸上轻轻扫过,瞬间就能变出十多张截然不同的脸谱。
“藏”在解放碑内换装
丁力有个“怪癖”——走到哪里表演都要带“私人化妆师”,也就是他的夫人李英。有人认为是耍大牌,还增加演出成本,但丁力心里清楚,这个环节决不能省。
原来,变脸的核心秘密在化妆上,头上身上的“机关”是决定变脸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保密,也为了保证演出的质量,不管到哪儿演出,从来都是两人一起。他的表演从未出过差错,也有李英一半功劳。
除了带化妆师,他还要求必须有独立的化妆间,“即使是同行,也不能轻易在场!”在红磡体育馆参加香港回归一周年庆祝演出时,由于参演人员实在太多,大部分人都挤在大化妆室里。主办方专门为他找来一扇屏风,隔出一个私人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他们参加在解放碑的群众文艺汇演时,当时周围商场还不多,就近没有可供换装的私密空间。怎么办?丁力灵机一动,向主办方申请进入解放碑的碑内换装。说起那个特殊的“化妆间”,他和李英都记忆深刻。解放碑内部空间狭窄,没有平台,没有座位,只有一个旋转楼梯,两个人并排站都容不下。于是,他俩分别站立于碑内旋转楼梯的两步台阶,丁力站下面,李英站上面,花半个小时完成了换装。
神秘的上锁箱子不离身
变脸时观众所看到的变出的一张张脸谱,是由专业人员在绸布上用笔画出来的。变脸时,要让脸谱看上去像“长”在脸上一样自然,除了表演技巧,也和画脸谱师傅的手艺,以及化妆师的细致上妆息息相关。
变脸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暗藏机关的行头,这种行头在市面上买不到,而且对每位演员来说都不相同,都是李英每天在灯下熬夜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两人出门表演时,一个结实的行李箱几乎从不离身,住酒店时,哪怕只是离开几分钟,都要将箱子上锁,藏在屋子角落。有人开玩笑“是不是装满了人民币啊”,但对丁力来说,这比装满现金价值更大:整整一箱都是他表演的行头。
心痛变脸成“地摊货”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变脸速成班”,声称数千元“包学会”,这样教出来的“变脸”出现在火锅馆、商场开业、各种商业庆典。然而,其中多数水平拙劣,粗制滥造,在丁力看来,纯粹是“山寨”“地摊”变脸。更让他痛心的是,这些表演者为了变脸而变脸,摒弃了剧情,让不明就里的观众以为变脸就不过如此,坏了“变脸”的名声。他更强烈感受到,自己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把恩师传授的技艺保护好,并有责任、有态度地传承下去。
曾有人邀请丁力和李英开设变脸班,成批量教学生,轻松赚钱又省心。夫妻俩没同意,丁力不希望把变脸当作一件商品来卖。“其实,要教人变脸,如果只是让他变得出来,一个星期就足够。但那样是掌握不了真正川剧变脸精华的,也违背了刘老师的初衷。绝不是真正的传承。”
收徒首先要“敬畏”
目前丁力只有几个徒弟,年纪最小的还是中学生。
丁力收徒前,也要像恩师当年一样考察学生品行, 只要是真心热爱川剧变脸,具有一定艺术基础,自我认知能力强,有掌控力,对传统艺术做到尊重、保密、敬畏,就基本达到他的要求了。“如果我们再不教,被那些不正规的败坏了川剧变脸的名声,我们也有责任啊。”
2016年,重庆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西南首家“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聘请沈铁梅、丁力等名家传授川剧实践基础课程。丁力表示,他也会如恩师一样倾囊相授,最终将接力棒交到下一辈手里。
▲ 对话
变脸是变得越多越好吗?
记者:变脸是变的脸谱数量越多越好吗?
丁力:脸谱变化的次数多并不是单一标准。川剧变脸讲求“精、准、美”,需三者皆具。曾有人一次变了60张脸,但没有漂亮的亮相动作、台步,脸上裹了厚厚一层(脸谱),像肿了一样,毫无美感可言,这样的变脸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欣赏川剧变脸,和欣赏舞剧、歌剧等,是同样道理,要看剧情,看对白,看演员举手投足……变脸不是单纯为变而变,而是为整个剧目增加色彩的一部分。
记者:为何变脸的演员中很少看到有女性?
丁力:除了旧时“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更主要是因为变脸角色大都以男性形象出现,像燕赤霞、饶钵。现在我们并不会去强调性别这个概念。
记者:是什么让您这样坚守?
丁力:老一代艺术家的执着,对我们影响非常大。还在上艺校时,七十多岁的老艺术家们每天从渝中区坐公交车到杨家坪上课。那时就已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艺术标杆。刘北沙老师即使是在经济困难时,也没有什么人都教。遵守职业道德是基本要求,不该挣的钱不去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