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缓慢、面带微笑,在四川代表团驻地,年过花甲的余开源常常默默坐在会场,安静温和。
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曾经名震全国的川剧小生,当年风华正茂、惊艳舞台,演过上百个川剧经典曲目,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举办过轰动一时的专场演出。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艺海沉浮50余年,如今的余开源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川剧传承教育者。
12岁拜师学艺,从基本的扎马步、提马灯到掌握“变脸”“大刀走路”等绝技,余开源一步步成长为川剧大师。
“一个眼神就是戏,一把扇子也能舞出不同韵律……”提起川剧的精髓,老艺术家情不自禁地开始念唱起来。昏暗灯光下,比起手势,目光灼灼。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余开源一直在为川剧传承奔走疾呼。
“我这一辈子无怨无悔,但是我怕,这么好的艺术没有人传下去。”余开源说。
去年,四川2万多名考生参加艺考,报名川剧专业的仅十余人。“以前四川有300多家川剧剧团,现在有多少?不到6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的现状,让余开源痛心。
他说,现在川剧发展越来越呈现两种“畸形”:一是广场化,路边摆个摊就唱起来了,大家纯粹在看热闹;二是斗室化,只在家里电视上观看,真正愿意去剧场看川剧的观众太少了。
“我的徒弟学出来,就在成都宽窄巷子茶楼、餐馆门口摆摊卖艺。”每次路过宽窄巷子门口,余开源都不敢走进去,“掩面而过,又愧疚又心疼”。
“除了这里,你让他们上哪里谋生去?”余开源说。
对于川剧的未来,余开源说:“我一直在倡导川剧进学校,从娃娃抓起;下基层,培养广阔的艺术氛围土壤。”在他看来,目前最迫切地还是解决艺术人才“断层”的困境。
“4个亿可以修一栋高楼,却培养不出一个巴金、一个梅兰芳。”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上,余开源大声疾呼。(记者 董小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