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种,一个地方文化,要振兴,要发展,要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需要多种因素促成。就剧种本身而言,需要出人出戏出观众,这是根本。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剧种如果有了大师级别的人物出现,是带领一个剧种出人出戏出观众的最佳领航人。
京剧的梅兰芳、豫剧的常香玉等,因为他们的影响力,让各自的剧种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爆发力,到现在,梅兰芳大剧院,常香玉豫剧团都还是中国剧坛的瑰宝。他们可以带动整个剧种的发展,给这个剧种一个深厚的影响力。
呼唤大师,站在促使川剧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有高度的想法。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笔者觉得,大师不是天生的,但大师的产生也不是守株待兔得到的。
首先,大师的形成不是一步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还没有谁能够担起大师的盛名,我们可以先从领军人物抓起。
所谓的领军人物,就是一个剧种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艺术成就,可以带领一批人在艺术上进取,可以有一批喜欢他们的特定观众,有几出自己的代表作品。目前,川剧,乃至全国很多兄弟剧种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我们的梅花奖获得者都是川剧的领军人物,此外,还有不少人虽没获梅花奖,但同样可能担当起领军人物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川剧是综合性艺术,梅花奖仅仅是发给演员的,川剧中还有太多重要的角色,编剧、导演、音乐、美术,也该有自己的领军人物,尤其是一剧之本的编剧,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杰出的艺术才华,更应该出领军人物,更有出艺术大师的机会。
其次,要为大师的生长创造条件。大师不是一日之功,最重要的是需要更多机会出更多优秀作品,过去的梅兰芳,一生演出的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六七十出之多。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可能让梅先生有继承前人,创立自己流派的机会。许多有影响的编剧一生中写出几十出,甚至上百出的剧本也是可能的。现在的戏曲演出和当年不一样,要求更高,一个演员演一百多出戏的可能性和当年不可比,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好戏,要出领军人物,要出大师,肯定是不可能的。同时,一个杰出艺术家的产生,一个大师的出现,一定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物可以完成的,需要同时代一批同样杰出的艺术家的聚集和学习互动。当年以梅先生为代表的京剧四大名旦,每个人物都能自成一派,每一个人都有众多的传人和固定的观众群。这样人才辈出,比学赶帮的氛围,才是大师诞生的最好土壤。
第三,大师的出现,除了大师本身的造诣和能力外,还需要策划、评论和总结跟上。当年梅兰芳的周围,有一批高水平的策划人,他们一方面给梅兰芳创造了演出的机会,安排了赴美的演出,让梅兰芳第一次代表中国的京剧艺术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同时,他们也不断地对梅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评论和总结,在当时并不算发达的媒体上和舆论当中,让梅先生的艺术成就深入人心。在传媒越来越发达的年代,我们更需要有大师的助推者,也更有条件扩大其影响力。
呼唤大师,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个时代的需求,更是观众的需求。也许现在这还仅仅是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行的动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