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都喜欢怀旧。譬如从重庆到国外留学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邓小平,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广安,但当他一想到故土时就特别想看川戏。而且不管折子戏还是大幕剧,一看就是好几个晚上。可见,川戏是巴山蜀水民众寄托对故乡思念的精神家园。

川戏作为一种很接地气的草根艺术,它的本质特征究竟在哪里呢?我以为可从三个方面来寻找它的答案。

其一,川戏是传承悠久中华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

川戏这一称呼,始于辛亥革命影响下由康芷林等人组成的著名班社“三庆会”。所以说川戏产生于清末民初,距今约有110余年光景。但就其历史源流看,川戏还可追溯到晚唐“杂剧”、南宋“川杂剧”,足见川戏的历史悠久漫长。不仅如此,川戏的剧目也非常丰富,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的说法。在川戏行当中,还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演员和剧作家,如过世不久的川剧大师隆学义就是其中之一。隆学义创作改编的作品很多。如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由四川川剧院演出的《草民宋世杰》,就是隆学义创作的旨在揭露官场腐败为主题而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杰作。

川剧作为我国民间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除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外,它还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川剧与巴蜀大地的民众相依相随,休戚与共。川剧不仅是中华精神家园的符号性表征,而且是构成中华民族的不可替代的文化标识。

其二,川戏是记载民间生活方式的神秘图腾。

中华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过年过节人们要耍龙灯、划龙船,这就体现了我们对于龙的崇拜。除了龙以外,作为戏曲形式之一的川剧,也是巴山蜀水民众信仰的一种神秘图腾。尽管川戏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看起来有些式微,但川剧院团仍在阵痛和困厄中慨然坚守。

千百年来,人们浸润于川戏的“文化场”中接受其感化,即使到了现代传播方式无比多元的今天,基层群众仍能从川戏中学习历史知识,获取审美愉悦,得到道德净化。所以,看川戏实际就是享受一次高雅的精神传递。这是人们永远也不会否定的。川戏不啻是一座流动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因此,繁荣和发展川戏,就是对于民间生活方式的一种维系和呵护。

其三,川戏是汇聚民众乡音乡愁的情感密码。

当我们回忆起川戏丑角表演,或是小生小旦的爱情追逐,无疑都会成为大家对于巴山蜀水昔日生活的亲切记忆。这里使我想起了自己读中学时同学们最爱吼的几句川戏唱腔,那就是:“行前去,要过关,关津渡口有人盘。”这几句川戏唱词原为折子戏《踏伞》中男主人公蒋世隆所唱。他在兵荒马乱之际巧遇淑女王瑞兰而产生了好感,加之自己行路孤单,希望找个伴侣同行,于是就唱出了这样的句子。但男女同行是容易引起人们怀疑的。所以他就不得不考虑怎样回答人们的盘问。正在为此犯难之际,王瑞兰就抢先提醒他道,就说我们是一对夫妻就行了嘛。这正好说出了蒋世隆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话。这几句唱词把蒋世隆的犹豫和王瑞兰的直率,以及他们初见时的一见钟情,都生动展现了出来。所以这几句唱腔,常被我的中学同学吼了出来。

川戏作为一种娱情方式,同我们的乡音、乡曲、乡情和乡愁相融合,从而唤起观众的集体情感记忆。有时只要谁吼一嗓子川戏唱腔,就能唤起一种沧桑的情怀。如此文化血脉的传承,把川戏作为汇聚民众乡愁的情感密码,表达得多么充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