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明伦、徐棻、谭愫等著名的川剧大师之后,近年来,一批还不广为人知的新生代编剧力量正在崛起。
郑瑞林
偏爱“草根”川剧
郑瑞林原是川剧演员,2001年才改行做起了编剧。从事川剧编剧十余年来,郑瑞林作品丰富,有《镜花缘》等许多川剧剧本荣获了各大奖项。郑瑞林说:“我自己就是 草根 ,所以更喜欢 草根 的作品,想多写一些亲民的剧本。”目前,郑瑞林正在酝酿一个剧本《客栈》:“这个剧讲述新中国成立前的成都,以开客栈的女老板为主角,通过客栈的辛酸表现老成都的历史和老百姓生活的变化。这个剧本我力争明年完成。”
张勇
从女工到专业编剧
市川剧院的青年编剧张勇最新的川剧力作是《黎明十二桥》,除川剧剧本之外,她一专多能,还创作有越剧、曲艺、话剧、电视剧等多种剧本。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剧作丰富的编剧竟然并非科班出身。在2008年被破格调入成都市川剧院前,她一直在工厂工作,但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的她,始终把戏曲创作当做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笔耕不辍。
在众多剧本中,张勇觉得还是川剧剧本最有难度:“写川剧很辛苦,因为川剧剧本中的唱词要求每一句都要押韵,这跟其他剧种是不一样的。”不过,生在成都长在成都的她,对川剧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立志用好的作品赢得川剧界的认可。“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我想把大仲马《布拉热洛纳子爵》中 铁面人 的故事改编成川剧,目前还在构思中。”
杨椽
川剧创新需要题材创新
2009年,杨椽入职市川剧院,成为其中的一名青年编剧。杨椽出生于川剧家庭,对川剧有着深厚的感情。2010年,“新人新戏贺新年”杨椽新编川剧作品专场在锦江剧场上演。专场上,题材新颖的川剧小品《急件》《小偷奇遇》等令观众耳目一新。杨椽说:“川剧创新,最需要的就是题材创新。川剧的戏曲形式本身就是现代的,剧情更是不能拘泥于传统,连经典大幕戏《白蛇传》其实也很现代,其中人与蛇的浪漫爱情比西方戏剧更新潮。”在市川剧院今年的剧本征集活动中,杨椽写了三篇题材各异的小品投稿,他希望新剧本能有机会得到编排。
潘乃奇
用新颖的剧本吸引年轻人
潘乃奇是在编的最年轻的川剧编剧,是个27岁的东北妞,今年才加入市川剧院的大家庭。“我是在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完成的本科,上学时就觉得川剧很好玩儿,川剧的声腔很值得研究,帮腔很有意思,所以我一直很向往成为川剧编剧,”潘乃奇笑着说,“我的毕业作品《王三巧》就是受《酒楼晒衣》影响才写的,不过我的川剧剧本创作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身为“80后”的她,在创作剧本上很大胆。“前段时间我刚写了两个剧本,一个是科幻题材的《五十四号激素》,有点像《阿凡达》那样的感觉;另一个是由卞之琳的诗《断章》发散开来,其中又融合了《麦琪的礼物》的情节,剧中有两对夫妻,一对夫妻是现代的,用话剧表演,另一对是古代的,用川剧表演,顺利的话,该剧将在十月底和观众见面!”
潘乃奇说,光有新奇的想法远远不够,为了提高自己,她一直在研究前辈的剧本,对魏明伦、徐棻很崇拜,还时常向徐棻老师请教。“我希望用新颖的剧本为川剧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通过我的作品了解川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