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届重庆演出季拉开帷幕,作为巴渝传统文化代表的川剧,自然是此届演出季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精美文化大餐。在此之际,重庆川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导演宋天伟,特别给爱好川剧的市民指点迷津,如何欣赏川剧的精华。
七旬老人酷爱川剧
渝中区人和街社区70多岁的刘志军,是个典型的川剧迷。多年来,刘大爷都坚持听川剧、观看川剧表演。退休后,只要听到哪里有川剧表演,就要想尽办法赶去观看,风雨无阻。
“川剧是我们重庆人自己的戏剧,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刘大爷说,他家有几十盘川剧磁带,他每天起床后就喜欢听上一阵川剧,然后模仿川剧的唱腔唱几句,“那种感觉太安逸了”。
不过,刘大爷坦言,自己虽然听了多年的川剧,仍然只能算一个“门外汉”,至于如何向周围的街坊邻居们说川剧的精华,他还只能说些皮毛的东西。尤其是外地的朋友,一听到刘大爷说川剧,就赶紧接过话茬:“你说的川剧,就是变脸吧,确实很精彩。” 刘大爷知道川剧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变脸,但他也一时半会给朋友解释不清楚。
此次演出季期间,刘大爷又铆足了劲,决定赶场看演出。
川剧并不等于变脸
“变脸只是川剧的一个起脚,是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的一种手段。”宋天伟介绍,提到川剧,很多人会自然想到其绝活———变脸。其实,变脸只是川剧绝活的一种。川剧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单纯的“变脸”表演,只是一种雕虫小技,而在川剧表演过程中的“变脸”才会更精彩。
宋天伟介绍,川剧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巴渝文化,也是市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川剧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令人叹为观止,极具观赏性。除变脸外,还有托举、开慧眼、钻火圈、藏刀等绝活,表演时火爆热闹,新奇有趣,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
在戏曲声腔上,川剧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土民间灯戏组成。这5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的。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在行当上,分为5个行当,即生旦净末丑。这五个行当包罗万象,将世间百态都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川剧先要喜欢
宋天伟说,市民要想完全看懂一部戏剧,首先就要了解这部戏剧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川剧作为巴渝文化的代表,市民自然要对整个巴渝文化有所了解。
宋老师以川剧《金子》举例。他说,《金子》之所以能成为重庆文化的一张名片,除了它向人们展示了川剧的精湛技术和艺术价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部戏无论从剧本到布景,从表演到音乐,都合理吸收民间养料,使整部戏极具地域特色、巴渝气派。
宋老师指出,《金子》是川剧以改革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的,除了保留传统川剧的精髓外,更注入了不少新的内涵,也因此增加了其生活活力。这部戏剧是以金子的情仇爱恨为主线,将原先的“复仇戏”改编成一部“内心戏”,突出了金子身处漩涡中复杂的内心冲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唱词很有四川味道,念白又都是四川话,还采用了川剧的变脸、帮腔等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浓烈的川剧特色,“因此,市民在欣赏川剧的过程中,就要仔细琢磨和酝酿这些独到的细节,收获也就会更多”。
“无论是哪种艺术,市民只有从内心真正喜欢它,才可以最终看懂它。”宋老师说,无论是外行还是内行,欣赏川剧时,首先都应该从感情上喜欢川剧,才能慢慢走进川剧。
观看切莫大声喧哗
“为了演员发挥最佳水平,市民观看川剧过程中最好静静欣赏,不要大声喧哗引发骚动。”宋老师提醒,市民在欣赏川剧过程中,若大声说话或者谈笑风生,都极易影响舞台上演员的发挥。
宋老师说,有些市民喜欢在看戏剧过程中大声交谈,或者嗑瓜子等,这些都属于不文明的举止,对演员的临场发挥都有不利影响。同时,还有些观众本对川剧没多大兴趣,观看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甚至鼾声迭起,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大的干扰信号。他建议市民,如果看不下去,可以选择悄悄退场,不要因为此举影响演员发挥,同时也影响了周边的观众欣赏川剧。(记者 张水红)
(摘自 《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