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淑英因病抢救无效,于昨日13时30分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9岁。杨淑英与陈书舫、竞华、许倩云并称川剧“新四大名旦”。其表演自然、大方,生活气息浓厚,讲究声、情、技艺的融合和完美,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谭韶华所著《川剧群星》中,称杨淑英“演文戏含蓄隽永,演武戏英姿飒爽”,“唱高音明朗嘹亮,唱低音柔和婉转”,并善于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设计和创造新的唱腔。“杨淑英的表演是历史上的经典,不可复制、不可代替。这些成就来源于她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的积累、对人物的创造。杨淑英台上演戏可谓 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台下做人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她的离去是川剧界的巨大损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所饰角色广为观众称道

昨晚,记者来到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刚刚走进大门,就有演员向记者指引道:“你是来看老妈的吧,我们同事和她的亲属正在灵堂为她守夜。”因为杨淑英平易近人,剧院的晚辈们都喊她“老妈”,听到老妈去世的消息,大家自发地来到这里帮忙做事,为她守夜。

杨淑英1928年7月出生于自贡,幼年学过杂技和曲艺,进而对川剧玩友演唱产生兴趣,12岁拜师川剧男旦钟琼瑶,并向师母白卉娟学艺,后在川南、川中一带搭班演出,演技日趋成熟,以《斩四姑》一剧在自贡正式登台。79岁的唐思敏是杨淑英的老同事,共事几十年,他对杨淑英的作品如数家珍。“杨淑英文武兼备,唱、做俱佳,长于花旦和刀马旦,擅长高腔、胡琴戏,所唱高腔曲牌《香罗带》尤富韵味,自成风格,有 杨香罗 之称。古装剧《穆桂英》《谭记儿》《夫妻桥》《梁红玉》《杜十娘》《点将责夫》《射雕》等,现代戏《江姐》《朝阳沟》《李双双》等都是她的代表剧目。特别是她与蓝光临搭档演出的《夫妻桥》,两人技艺高超、配合默契,剧中所塑造的主角形象广为观众称道。”

邓小平点名要看她的戏

杨淑英的戏迷众多,多次看过杨淑英演出的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书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条幅给予赞扬。

“1978年初,邓小平及夫人卓琳到成都,在金牛宾馆小礼堂观看川剧演出,得知杨淑英当时生病后,第二天专门派自己的医生去给她看病,还将自己备用的药品送给她。”唐思敏回忆说,当年冬天,杨淑英随团赴京作汇报演出再次见到邓小平。小平同志点名看了杨淑英主演的川剧《点将责夫》后赞扬杨淑英饰演的穆桂英很有气魄,英姿飒爽,武打干净利落。“杨淑英演穆桂英很有气魄,英姿飒爽,武打干净利落,嗓子宽厚明亮,吐字清楚,听得懂。”他的行家评价给了杨淑英巨大的鼓舞。唐思敏回忆说,以后每次进京演出,小平同志都要点名看她的戏,使她倍感光荣。

舞台下淡泊名利

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舞台下的杨淑英却从来不看重名利。杨淑英的五女儿向记者介绍说,尽管经常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国演出,但回到家中母亲从来不向别人说起在外面的经历。有关领导接见的照片也是一律不准摆在客厅。“妈妈是个十分低调的人。”杨淑英的三女儿杨万琨介绍说,“有一次周总理看妈妈的演出,等到表演结束之后,总理就找不到她人了,原来她一下台就躲到舞台后面去了。总理到处找,才把她从角落里找出来。”

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孩子全靠杨淑英一人的收入养大。杨万琨介绍,因为母亲经常外出演出,家里的孩子都是一位婶娘在照顾。“但是妈妈只要出去演出,总会给我们带一些小玩具、小饰品回来,而且每个孩子都有。我还记得她给我们带回来的小摆件,就是一只母鸡带着小鸡,小鸡的个数就正好对应我们每一个子女。”(记者 李雪艳)

(摘自 《成都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