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文化
川剧《白蛇传》是深受戏迷们喜爱的川剧经典剧目之一,也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重点保留剧目。不少老戏迷依旧对“二度梅”陈巧茹多年前主演的《白蛇传》记忆犹新。1987年,刚满20岁的陈巧茹因一人独挑大梁饰演白娘子而名动京城。之后,陈巧茹因演《白蛇传》于1991年4月13日首次登上《成都日报》。
时光荏苒。如今,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的陈巧茹,再次和记者说起《白蛇传》时感慨万千。同时,她对《成都日报》数十年支持和关注川剧发展和繁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相信《成都日报》和川剧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人物寄语
在我30多年川剧生涯里,切身感受到《成都日报》对川剧的热切关注。60年来,《成都日报》以大量的篇幅记录川剧艺人对川剧的坚守,追踪川剧名家的台前幕后,关注川剧的传承与发展,为川剧的振兴鼓与呼,在这里我要献上一位川剧人深深的谢意。如今,《成都日报》迎来60华诞,祝《成都日报》生日快乐!
——陈巧茹
川剧传承的一个缩影——
她和《白蛇传》
近日,记者在位于红星路二段的“巧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访了陈巧茹。一进门,浓郁的川剧气息扑面而来:精致的川剧脸谱、戏服、头饰等点缀着大厅和走廊。陈巧茹热情爽朗,明白记者的来意后,如数家珍般地说起了川剧、说起了《白蛇传》,并带着记者参观了她的公司:排演室、化妆室,以及方便大家排演完后的卸妆区……陈巧茹一边介绍一边感慨:“你看,转眼间我从事川剧30年了。”
回忆起川剧生涯,陈巧茹从川剧《白蛇传》打开了话匣子:“我20岁时第一次出演《白蛇传》,当时我一人演了乌龟、哪吒和白蛇三个角色。1992年,我24岁时第一次随团在香港演出川剧《白蛇传》,就受到《成都日报》的关注。那次演出很成功,轰动很大,对我鼓舞极大。就从那时开始,我再没有离开川剧舞台。”陈巧茹说,“我从小就想来成都学戏,但由于老家偏远,通讯不便,总错过戏校报名时间。16岁那年,我再次来成都,可惜又错过了。如果要等下一次招生需5年。当时我非常心焦,所以找到张光茹老师,恳请她收我为徒。”陈巧茹说起那段往事,好似历历在目,“张老师对我有印象,我13岁那年作为叙永县川剧团学生队演员来成都汇报演出时,张光茹、阳友鹤等川剧大师都是评委。我终于留了下来。张光茹老师不仅教我学艺,更像母亲一般关心我。”如今,陈巧茹正第二次指导青春版川剧《白蛇传》排练,说起学生,她的眼里充满爱意:“学生们都很用功,去年排演的青春版《白蛇传》收获很多好评。今年,川剧《白蛇传》作为培训课,走进了‘川剧少年班’,这些青年演员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不超过22岁。”陈巧茹说,“在我身上,《白蛇传》就像是川剧传承的一个缩影。”
《成都日报》宣传川剧——
引发巨大反响
说到《成都日报》60岁生日,陈巧茹激动地告诉记者:“你知道吗?我还保留着《成都日报》关于我的第一篇报道!”她说:“那是1991年4月13日,当时的《成都日报》这样报道:应香港联艺娱乐公司邀请,成都市川剧三团4月8日晚,在香港新光戏院首演《白蛇传》圆满成功。”
“《成都日报》对川剧的关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陈巧茹说,像《芙蓉花仙》《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红梅记》等一批批盛演不衰的川剧精品剧目,以及徐棻等剧作家,晓艇、刘芸、刘萍、孙普协、王玉梅等次第盛开的朵朵川剧“梅花”等,《成都日报》都不惜篇幅予以报道,从未缺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12月13日,《成都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川剧艺术》一稿,引发巨大反响。半个多月时间,在头版全方位、持续性地报道那次成都地区多年来剧目多、名家多、规模大的川剧大汇演,力度和影响堪称空前。”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中国剧协四川分会主席李累曾撰文称:“一个新闻单位,以罕见的胆识与魄力,为振兴民族的地方的珍宝艺术——川剧,作出了有历史意义的贡献,这是壮举。”
“如今时代在变,《成都日报》在培养年轻观众方面也功不可没。”陈巧茹说,她对近些年《成都日报》推出的“川剧在我们身边” “从脸谱看川剧艺术”等系列报道,以及“让川剧更年轻·小小画笔画川剧之美”锦城讲堂暑假特别活动等赞赏有加,“这些报道和活动在社会上反响极好,不仅让读者了解了川剧的基本知识,也感受到川剧之美美在何处,川剧之魅又魅在哪里。近年来,《成都日报》许多别出心裁的策划报道,拉近了读者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读者与川剧的距离。”
记者手记
她对川剧的想法 一一落了地
每每见到陈巧茹,感觉她在戏中,充满灵气和深情。陈巧茹台上扮相俊美,功底扎实,唱腔悠扬,身段潇洒,善于运用川剧唱、做、念、打传统程式技能刻划人物形象,颇具功力,是一位“全能型”的出色演员,具有大家风范。台下,她对学生爱心有加,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学都教给学生,也巴不得让所有的川剧年轻演员都像她一样对川剧一腔热血。
30多年来,能够坚守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并为之倾注心血,足以让人佩服。在长期的川剧舞台艺术实践中,陈巧茹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为川剧这个古老的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陈巧茹这些年除了演好自己的戏,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川剧演员与年轻观众。她对川剧的想法很多,这些想法都一一落了地。
作者:王梓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