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小记:彭登怀,男,1951年出生,四川资阳人。四川省职业艺术学院教授,世界著名川剧变脸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专业编剧、导演、作曲,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世界戏剧家协会理事,莫斯科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和平使者”,四川巴蜀名星联合会会长,四川省慈善大使、四川省慈善救助活动形象大使。

凿壁“偷”艺成为国际知名的“变脸大师”,收香港巨星刘德华为徒引发轩然大波,踏入“江湖”扮演武侠名家金庸笔下的青城派帮主,并先后赴28个国家、为38个国家元首展示“中国一绝的魔幻与神奇”、成功挑战世界“魔”王大卫•科波菲尔……不凡的经历,使彭登怀的人生弥漫着传奇色彩。“呵呵,传奇倒谈不上。”彭大师爽朗一笑:“大千世界,幻化无常。人生与变脸艺术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中。”年近花甲的他,言语间散发出一股“五十知天命”的睿智、旷达与淡定。

因为努力求变,在变脸技巧上他求快求多,技艺越变越精湛;在艺术观念上他开放包容,变脸艺术之路越变越宽……

因为固守不变,他贫困不移志潜心修练,终成变脸大师;他成名之后谨遵彭氏“孝、忠、善”家训,坚持慈善到底……

“变与不变,皆应有恪守之道。”廖廖数语,彭登怀道出的正是对自己五十多年艺术人生颇有哲学意味的感悟。   

突出贡献造就“变脸大师”

彭登怀对川剧的兴趣最早主要来自于他的父亲。“我最早有两个川剧启蒙‘教室’,一个是我父亲的肩膀,一个就是镇上的茶馆。”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涯时,他说道。


在香港与刘德华亲切交谈

1951年,彭登怀出生在四川资阳祥符镇一个戏迷之家。父亲是个戏迷,一有川戏演出,他都要把儿子扛上背跑去看。就这样,彭登怀骑在父亲的脖子上,一遍又一遍地记熟了《望娘滩》、《白蛇传》等传统川剧,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痴迷川剧的种子。上学后,彭登怀对川剧的爱好与日剧增,经常逃课去看演出。逢场天,他还去镇上的茶馆学戏,因为天资聪颖,很快,他就学会了唱《南阳关》、《打虎收孝》等川戏。8岁时,彭登怀就已能登台演戏,成了镇上的“小明星”。也正是得益于这两个原始的启蒙教室,1962年,四川省川剧团在资阳招生时,彭登怀被顺利录取。进入剧团后,彭登怀不仅刻苦学习川剧表演,而且深受变脸艺术的吸引,立志要学会这一绝技。“我拜了老师不会变脸,会变脸的老师不教我。”于是,聪明伶俐的彭登怀就偷偷在变脸演员化妆间的墙壁上打了个洞。在演员化妆时,他就通过小小的洞口,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睁着偷学变脸绝技的“门子”和《九变化身》的每一个动作和要领。一有时间,他就按照记忆,悄悄进行练习,大半年后,他就能熟练进行基本的变脸了。一次演出时,变脸演员因病不能上台,一直在暗中等待机会的彭登怀说道:“我来演吧!”结果,演出获得成功。从此,他就成了剧团的年龄最小的变脸演员、顶梁柱。27岁时,他当上了团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剧团团长。但这对于彭登怀的“变脸大师”之路来说,还仅仅是个开始。早期的变脸手法单一,服装复杂,数量很少,速度也较慢。于是,他就边演出边琢磨改良。以前,他感到最麻烦的就是换装,传统的灯笼裤和有一百零八个扣子的打衣十分臃肿,换一次装至少要半个小时。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将之改装成了紧身衣、紧身裤,加了披风、肩风和靴子,颇有点西班牙斗牛士的风格,简洁时尚,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穿戴完毕。脸谱质量直接关系变脸的数量。历经几代人的传承,脸谱制作材料在经历了牛皮、猪肚、布的变化后,越来越轻,越来越薄。但彭登怀又偿试使用质地更轻、更薄的丝绸,经过多次摸索后,终于成功掌握了制作、使用丝绸脸谱的技巧,为现在提升变脸的数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懂变脸的人都知道,“变脸难,做面具更难,变回来是难上加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次演出中,彭登怀连续变了几张脸后,一位观众突然说道:“每次看变脸都是变回本脸后就结束,你能在变回本脸后再变回去几张脸吗?”当时就让他怔在了台上。受此剌激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对变回之术的研究之中,决心突破这一难题。天道酬勤!1995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之窗》摄制组拍摄《彭登怀的绝活》专题时,彭登怀把《九变化身》改进到《十变化身》,在36秒钟内变了10张脸,并且在露出本脸后,又变回来两张脸谱。此纪录在该片中被誉为“目前在川剧变脸史上一个空前的新发展,新突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